《平山堂图志》中的扬州园林版刻图像研究*

2019-03-13 03:50许浩王安康陈涛
广东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九峰图志图版

许浩 王安康 陈涛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水运交通要冲,明清时期盐商聚集于此,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地商人与仕宦在城内外营造了大量的园林宅邸。康熙、乾隆南巡均途经扬州,为迎接乾隆南巡,当地盐商在瘦西湖至蜀冈两岸修建园林景点,形成了西北郊滨水园林名胜集群[1]。清代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发展最为兴盛的阶段,留存有大量的文献与图像史料。

在图像史料中,以乾隆时期两淮转运使赵之壁编篡的《平山堂图志》中的《名胜全图》最具有代表性。早在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任职时于蜀冈上营造了平山堂。因四周地势低平,站于堂中景观视野开阔,环顾四方,四周的山峰与堂齐平,故得“平山”之名。平山堂在历史上多次重修,成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中途休憩、游览之地[2~3]。

《平山堂图志》刊刻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该书共有十卷,记述了平山堂及其周围、尤其是蜀岗至瘦西湖的园林名胜历史与地理的概况。卷首一卷,附《名胜全图》,包含4幅图,共计132幅图版。全部插图均为木刻版画,雕工精美,图画细致,描绘了扬州西北郊蜀岗、瘦西湖以及迎恩河两岸的园林名胜,为清代民间版画代表之作[4]。

图像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对于园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从图像内容与视觉形式方面阐释图像的历史价值与人文意义[5~7]。本文拟从《平山堂图志》的《名胜全图》中的版刻图像入手,通过对图像结构和要素的分析,提炼其中所反映的园林营造特征,及其视觉结构方式。

1 《名胜全图》景观次序

《名胜全图》中包含4幅图,图一为《蜀岗保障河全景》,图二为《由城关清梵至蜀岗三峰再由尺五楼至九峰园》,图三为《迎恩河东岸》,图四为《迎恩河西岸》[8]。

图1 蜀岗保障河全景

《蜀岗保障河全景》实为园林名胜的位置分布地图(图1),所标注景点基本分布在扬州府城与新城西北,即蜀岗至瘦西湖一带,除蜀岗上景点以外,大部分位于河流两岸或者洲岛上。

《由城关清梵至蜀岗三峰再由尺五楼至九峰园》一图描绘城关清梵至蜀岗三峰,以及尺五楼至九峰园的景观,是《平山堂图志》图像的主体。图版自右向左展开,依次描绘了城关清梵、双清阁、斗姥宫、卷石洞天(又名小洪园、古郧园)、芍园、西园曲水、净香园、荷蒲薰风、绿杨湾、香海慈云、趣园、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望春楼、水竹居、锦泉花屿、功德山、双峰云栈、小香雪、法净寺、平山堂、西园、平远楼、武烈祠、司徒庙、范公祠、尺五楼、万松叠翠、蜀岗朝旭、筱园、熙春台、莲性寺、桃花坞、梅岭春深、韩园、长堤春柳、虹桥、冶春诗社、柳湖春泛、倚虹园、九峰园、砚池染翰共42处园林名胜(图2~7)。

图2 古郧园

《迎恩河东岸》与《迎恩河西岸》两图分别描绘了迎恩河两岸临水红霞、平岗艳雪、邗上农桑和杏花村舍4处园林名胜。

在《名胜全图》中,《蜀岗保障河全景》一图是园林景点的地理分布总图,由左右2幅图版对接而成。另外三图共计130幅图版,均采用多页连式,需要将各幅图版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拼在一起,才能完成图像的视觉表达。

《由城关清梵至蜀岗三峰再由尺五楼至九峰园》前后共有114幅图版,图像表达的景点较多,图版从右向左排列,呈现的景观首先从城关清梵至蜀岗三峰,再从尺五楼至九峰园,即沿着保障河和莲花埂新河东岸从南向北,然后沿着西岸从北至南,逐步完成扬州府城西北郊沿河沿湖的景观呈现。

《迎恩河东岸》与《迎恩河西岸》两图各有8幅图版,描绘了迎恩河两岸景观。将图版从右向左排列,可以发现,《迎恩河东岸》的图版按照从南往北的顺序呈现东岸景观,《迎恩河西岸》的图版按照从北向南的顺序呈现西岸景观。也就是说,《平山堂图志》的图像实际上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沿着河道表现扬州西北郊的园林名胜景观。

图3 “荷蒲薰风”

图4 趣园

图5 水竹居

2 图像中的园林建筑

《平山堂图志》中的版刻图像主要描绘了清乾隆时期扬州府城西北郊的园林面貌,其中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扬州地域性园林的建筑特色。图中各类建筑上百栋,建筑造型灵活多变,能根据地形地貌、景观视野、水域走向进行灵活的布局安排。由于所描绘园林主要位于保障河、瘦西湖、迎恩河两侧以及蜀岗山峰上,建筑的功能以观景和游憩为主,有少量的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和生产性建筑,较少看到居住性建筑。由此可以推断,《平山堂图志》中的园林性质并非宅园,而主要是别墅园林,是为观赏风景和休闲游憩而建。

图中出现的园林建筑类型包括厅、堂、房、室、馆、书屋、轩、水榭、游廊、阁、楼、亭。厅堂是园林的中心建筑,图中描绘了水竹居的花潭竹屿厅、双峰云栈的接驾厅、卷石洞天的玉山草堂、西园曲水的濯清堂、荷蒲薰风的怡性堂、香海慈云的来熏堂、白塔晴云的花南水北之堂与林香草堂、水竹居的阆风堂、锦泉花屿的清远堂、蜀岗东峰的“芰荷深处”草堂、蜀岗中峰的平山堂与平远堂、万松叠翠的清荫堂、含珠堂、长堤春柳的浓阴草堂、倚虹园的妙远堂与饯春堂等。图中厅堂的造型较为朴素,面阔一般为三间,屋顶为悬山顶。从厅堂的名称和图像中的位置看,其选址倾向于适合观赏某种特定的景观要素,可见厅堂不仅是作为园林布局的中心,在选址上更加注重周围环境的营造。双峰云栈的接驾厅名为厅,造型接近于楼阁。

图6 倚虹园

图7 九峰园

房、室、馆、屋是园中提供具体功能的建筑。图中标注名称的包括卷石洞天的委宛山房、白塔晴云的种帋山房、水竹居的清妍室与丛碧山房、万松叠翠的桂露山房、蜀岗朝旭的青桂山房与含青室、长堤春柳的浮春槛、冶春社的秋思山房[9]、临水红霞渔舟小屋、荷蒲薰风的青琅玕馆、锦泉花屿的微波馆、冶春社怀仙馆、柳湖春泛的流波华馆,九峰园的玉玲珑馆等。书屋是文人园林的必备要素,在图中共出现三次,分别为香海慈云的秋晖书屋、水竹居的静香书屋、九峰园的梅桐书屋。从造型看,房、室、屋基本为一层,面阔基本为三间。馆大多为两层,面阔三间或者五间,槛窗装饰较为精美。这些建筑的选址非常注重周围环境的特征,具备一定的观景功能,但是从图中难以分辨这些建筑的其他功能。

轩和水榭是重要的观景游憩建筑。图中标注的轩有白塔晴云的积翠轩、水竹居静照轩、锦泉花屿菉竹轩、笼烟筛月之轩、锦云轩与种春轩、九峰园的延月轩与毂雨轩、临水红霞的清韵轩。水榭作为临水的景观建筑,在图中多次出现。标注名称的有卷石洞天的薜萝水榭与丁溪水榭、荷蒲薰风的 “蓬壶影”水榭、水云胜概的小南屏水榭、锦泉花屿的藤花榭与“玲珑花界”水榭、临水红霞的“临流映壑”水榭等,还有一些无名的水榭。轩和榭一般采用通透处理,不设墙壁,或者在内部设置屏风墙,视野开阔。

《平山堂图志》所绘园林基本是沿岸线分布,游廊不仅是连接建筑的重要通道,更是主要的观景与游廊线路。图中游廊造型丰富,典型的游廊有契秋园游廊、净香园长廊、荷蒲薰风的春雨廊、水云胜概的春水廊。其中春雨廊为复廊,墙上开辟有不同形状的花窗。水廊是江南多雨地区园林中的特殊游廊类型,不仅是人行通道,还兼具桥的作用,能够近距离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图中多次出现水廊,如芍园水廊、古郧园水廊等。

图中的阁分为三种,一种是香海慈云的涵虚阁,其形态类似于室、屋;另一种为水阁,贴水而建或者位于水上平台,如望春楼前的水阁、柳湖春泛的水阁“小江潭”;再一种为高两层的阁,类似于楼,如蜀冈东峰的环翠阁、趣园的锦镜阁和涟漪阁、望春楼北的西笑阁、万松叠翠的涵清阁、莲性寺的云山阁、长堤春的跨虹阁、倚虹园饮虹阁、九峰园的风漪阁[9]。

图中出现了较多的楼,计有卷石洞天的夕阳红半楼、西园曲水的水明楼、西园曲水楼、觞咏楼与新月楼、荷蒲薰风的天光云影楼、香海慈云的迎翠楼、浣香楼、水云胜概的胜概楼与望春楼、水竹居的花潭竹屿楼与碧云楼、蜀岗东峰的南楼、双峰云栈的听泉楼、尺五楼、万松叠翠的旷观楼、蜀岗朝旭的高咏楼、筱园仰止楼、熙春台、绕泉楼、莲性寺夕阳双寺楼、长堤春柳的曙光楼、倚虹园的致佳楼与涵碧楼、九峰园的风漪阁、御书楼、临水红霞的飞霞楼。楼一般高两层,歇山顶,长度较为自由,前面出廊,间数较多的楼类似于两层游廊。

亭子数量最多,图中标注名称的亭子有双清阁的听涛亭与涵光亭、香海慈云的泉亭与依山亭、荷蒲薰风的春禊亭、水竹居的小方壶亭与霞外亭、锦泉花屿的香雪亭、蜀岗东峰的“山亭野眺”亭、蜀岗朝旭的香草亭、筱园的瑞芍亭、舊雨亭与藕亭、长春岭的竹亭、长堤春柳的晓烟亭、九峰园的临池亭、临水红霞的穆如亭、螺亭与枕流亭等。这些亭子功能为观景、休憩,选址上注重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尽可能地观赏景观,体量大多轻盈纤巧,造型较为朴素。另外在慧因寺、荷蒲薰风、趣园、水竹居、蜀岗西峰中还有一些御碑亭,其选址一般位于地段的醒目处,体量稍大,内置石碑,造型庄重,亭顶多采用重檐顶。

在春波桥、长春桥、莲花桥上建有桥亭。桥亭是建于桥上的亭子,不仅丰富了桥的形象,增加了桥的识别度,还有利于遮阳避雨。如春波桥亭和长春桥亭为重檐四方亭。莲花桥有五座亭子,中间的亭子为重檐顶,其余的为单檐攒尖顶,是江南园林中最为复杂的桥亭。

画舫型建筑产于江南园林,后传到北方,在避暑山庄、静宜园、清漪园中有所采用。图中出现一次画舫型建筑,即万松叠翠的春流画舫。该建筑位于水边,长四间,进深一间,四面通透,绕以回栏。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多以南北向布置,背北朝南。而《平山堂图志》插图中显示,沿河布置的大部分园林建筑与水体的关系密切,主要建筑往往面水而建。其中一些建筑,如春禊亭、望春楼、接驾厅、春流画舫、熙春台等,凸出岸线,或者位于河道、溪涧交汇处,成为视觉的焦点。

《平山堂图志》图像中还描绘了一些寺观祠堂,如蜀岗东峰的功德林观音寺、法净寺、武烈祠、司徒庙、范公祠、筱园三贤祠、莲性寺、长春岭关帝庙等。其中以莲性寺、观音寺、法净寺的规模较大,且布局规整,内部拜祭、居住功能完善。祠堂布局也较为规整,但功能较为单一,仅以祭祀为主,建筑较少。除了长春岭关帝庙以外,寺观祠堂基本位于较高的山地上,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主体建筑背北面南布置。

3 图像中的山水植被

从图中看,大多图版的背景部分绘有较为低矮的山丘,实际是扬州西北蜀岗及其余脉。扬州西北郊地势总体较为平坦,蜀岗地形起伏有致,尽管蜀岗三峰并不算高,但是蜀岗以南地势低平,故能一览无余。由于视野通透,蜀岗及其余脉成为扬州西北郊园林重要的借景对象,对于建筑朝向与走向有重要的影响。

图中对于园林石材有较为具象的表现。园林石材以太湖石为主,以太湖石堆成假山,形成置石石峰,作为观赏的对象。还有的以湖石筑成驳岸、围合岛屿,形成变化多端的滨岸效果。扬州本地并非太湖石产地,扬州园林所用木材、石料多为在外地购置,经水路输入。图中显示瘦西湖至蜀岗沿岸的园林大量采用太湖石,这表明这些园林主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图像中的水体类型丰富,有河、湾、湖、溪涧、夹河、池等形态。保障河与莲花埂新河是园林空间依托的骨架,大部分园林均依托河流而建。一些河道向内凹进,形成河湾。在保障河北段,河道变宽,水面宽广,形态趋向于湖。蜀岗山中泉水涌出,形成溪涧,注入保障河和莲花埂新河中。为最大限度利用河流水景,河道岸线修筑得非常曲折。在主河道两侧,堆筑洲岛,形成夹河,或者引河水入园,形成池沼。丰富的水体形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要素,同时也从根本上影响建筑的布局与朝向、游线的走向与视线的变化。从园林布局、主体建筑与水体的依存度上看,除了长春岭和蜀岗上的园林以外,图中大部分园林具有水景园的性质。

图中的植被要素非常丰富。作者以灵动的刀法,刻画出了松Pinusspp.、 垂 柳Salix babylonica、 蜡 梅(梅花)Chimonanthus praecox、桃Amygdalus persic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莲Nelumbo nucife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油桐Vernicia fordii等植被。从植被的布局和配置方法看,松树多位于山岭上,成片种植,形成青山翠嶂,如蜀岗中峰、小香雪等。在西园曲水、净香园、香海慈云、长堤春柳等处,柳树沿堤岸成排成行种植。在梅岭春深和桃花坞中,梅花树和桃树成片种植,形成大面积的花海。在水竹居、菉竹轩、射圃、万松叠翠、篠园后侧,可见成片竹林,形成背景屏障,具有明显的视线遮挡功能。图中还刻画了大量的莲叶,位于水中靠近河岸处,或者池沼里。

4 图像视觉结构特征

《平山堂图志》中的多页连式图像,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绘者的视点不是固定于一点,而是沿着景观的顺序不断移动。在长卷式的图像中,如《清明上河图》《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卷》《环翠堂园景图》中均采用这种透视方法,可以表现复杂的景观空间。这种透视方法更适于将线状的景观,如沿河的景观浓缩在长卷中,而且不会产生大的变形。

尽管视点在水平方向不停地移动,但是各图版的视点高度基本一致,保持了图版前后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图中的视点均处于较高的位置,保证了能够尽可能地、全面地呈现景观要素和空间结构,尤其是对于建筑物,至少要表现出前立面、侧立面和屋顶。视点的高度与本研究前面的案例具有一致性。

由于多页连排式插图呈现的是连续性景观,因此各个图幅中视觉中心并不明显,必须多幅图版连续展开才能呈现出整体的景观重点。从图像内容看,主要建筑均面水而建,表明其朝向没有完全按照背北朝南的模式,而是受到对山水风景的观景因素的影响,观赏性和游憩型功能非常突出,这充分体现了扬州园林艺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木刻版画是通过黑白线描呈现景观对象,刻工必然按照图绘底稿进行镌刻。从图像呈现的笔法看,绘者的画风有相当的灵动性,在用笔之中夹杂着写意山水的笔意,在对湖石和树木的刻画上,尤其明显。这一点与殿版画《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的严谨性和工整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表明,《平山堂图志》版刻图像的绘者应该是一位具有文人画功底,而且对扬州西北郊园林极其熟悉的画家。

图8 扬州瘦西湖园林现状平面图

5 结语

乾隆时期是扬州瘦西湖园林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瘦西湖园林拥有精湛的营造技艺与鲜明的特征[10]。从《平山堂图志中》可以看出,瘦西湖一带的园林充分利用了沿湖自然环境,临水而设,布局紧凑优美,在建筑、叠山、理水以及植物的营造上体现出了意境深远、灵动多变的景观艺术效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9],扬州瘦西湖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形成一门特殊的地域流派,为园林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平山堂图志》中的《名胜全图》将保障河至蜀岗,以及迎恩河两岸的园林名胜浓缩于132块图版之中,全景式地呈现了扬州西北郊山水园林的景观面貌。图像展现了乾隆时期扬州西北郊园林的特质,园林景观沿着滨水岸线展开,变幻的岸线处理、灵动的湖石假山、丰富的植被、造型多变的观景游憩建筑显示了高超的扬州园林技艺。在图版中,以游览线路为线索,通过散点透视法构建了景观空间秩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完整的时空体验。作为清代乾隆时期民间山水版画的代表作,《平山堂图志》中的版刻图像不仅显示了高超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园林史料价值。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推动古代园林历史和营造手法的研究。

如今,以瘦西湖为代表的扬州园林(图8),保留了基本的河流体系,在一些节点处增设了桥与洲岛,且荷浦熏风、蜀岗朝旭、水云胜概、白塔晴云这些景点得到了修复,莲性寺、望春楼、熙春台等依旧保存尚好,并成为现在的旅游景点,让扬州的古典园林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11]。

猜你喜欢
九峰图志图版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家乡的九峰索桥
家乡的九峰索桥
图志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关于九峰茗茶未来战略的几个小问题
图志
出鬼了(短篇)
图版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