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素材,培养写作能力

2019-03-13 13:24鞠振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写作能力

鞠振宏

[摘 要]农村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去观察、体验、探究的乡土资源,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农村生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素材库,并创设写作机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乡土素材;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11-02

在长期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习作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少积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有许许多多值得去观察、体验、探究的乡土资源,如颇有特色的乡风乡俗、妙趣横生的方言地名、经久难忘的农村土特产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要求,我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积淀乡土情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完善自己所获得的乡土素材,并创设写作机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素材,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农村生活关注得很少,有的即使有一些了解,也是略知皮毛。如何引导学生从有意识地关注到全身心地投入到乡土素材的搜集中去呢?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农村生活,是有效获取鲜活、具体的乡土素材的关键。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反映家乡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生态农业等内容的专题宣传片;可以邀请老农民、手工艺人进课堂讲农活,讲日常农家用品的制作;可以邀请上了年纪的老人讲讲乡村名人轶事、人物传说、地名故事;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

二、分类指导,获取素材

乡土素材具有丰富性和个体性,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类别的乡土素材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实践。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观察方法、观察顺序,告知他们在体验、探究过程中的着眼点和注意点。这样,学生对乡土素材的认知才会更深刻,情感体验才会更丰富。

比如,寻访类素材,像地名的来历、家乡历史名人、农村风土人情等,我指导学生在寻访前要列出详细的提纲,目的是对寻访对象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避免漫无目的和浮光掠影。例如,对自己感兴趣的家乡历史名人的寻访,可以事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位家乡名人的生平,有哪些奋斗事迹;(2)他的旧居现在哪里,他的后人是什么现状;(3)他一生对民族、国家、家乡做出了哪些贡献;(4)他有哪些流传至今的故事。

再如体验类素材,像喂鸡、种豆、割草、晒谷这些农活,学生不仅要认识其中的事物,还要有亲身经历的过程。因为有了真实的参与、切身的体验,童真、童趣才会在写作过程中跃然纸上。积累这类素材,我要求学生按照“观察—体验—交流”三个步骤参与实践。观察,就是要看清某种农活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体验,即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尝试过程中要多询问动作要领,反复练习,从模仿到基本熟练;交流,即请自己观察的对象评价自己的活动,说说自己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又如參观类素材,像参观生态农业园、果园、蔬菜基地、养殖场等,我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有顺序、有重点、有比较。有顺序,就是或由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全景到局部,或从前到后,学会移步换景;有重点,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细节、特征来观察;有比较,就是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进行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季节进行比较。

三、组织交流,完善素材

受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乡土素材的占有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全面、细致、深刻。为此,除了教师的具体指导,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素材的过程,可以使他们相互学习到不同的观察视角,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拓宽获取素材的思路,激起他们完善素材的愿望。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围绕一个乡土素材主题,组织学生自由表达。

如一次我以“家乡的土特产——芋头”为主题,请学生畅所欲言。小丽同学说:“我从奶奶那儿了解到了眼下正是种芋头的大好时节。我仔细观察了奶奶种芋头的前前后后,怎么选种,怎么选址,怎么平整田地,怎么下种,每一步都用小卡片做了记录。”小琴同学说:“我们国家盛产芋头的地方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荔浦芋头。为了解我们家乡的芋头与荔浦芋头有什么区别,我自己到菜市场买了荔浦芋头,仔细观察了两种芋头的外形,还请妈妈烹调,尝了尝两种芋头的不同味道。此外,我百度了芋头的营养价值,原本不爱吃芋头的我也对家乡的芋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丹同学说:“我们村子里有个种芋头大户,我专程去采访了他家,听他们家人讲了种芋头、卖芋头的艰辛。”……

四、创设机会,运用素材

通过循序渐进地观察、实践,学生对乡土素材有了一定量的储备,对农村生活有了自己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创设运用素材的机会,借此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1.参加征文活动

学生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的作文能发表。为此,我和学校校报联系,开辟了“爱我家乡”征稿栏,用来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我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帮他们精心修改文题,指导他们完善作文内容。仅一个月时间,就有《美味粯子粥》《蟹黄汤包诞生记》《养猪达人张大爷》等六篇作文被校报录用。每个学期,我还把学生的乡土素材作文推荐给本地的《靖江日报》。这些举措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2.设计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

手抄报是学生乐于完成的一项课外实践作业。依托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我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以“夸夸农活高手”“美味家乡小吃”“埭上风情”等乡土素材主题各自准备内容。准备好后,再誊写到自己小组设计好的手抄报上。各组手抄报完成后,我组织学生把它们布置在展板上,进行交流评比,比设计,比誊写,更比内容。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还组织家长来点评,并给优胜的小组颁发奖状。

3.结合教材读写训练

研究表明,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让学生把积累到的乡土素材写具体、写生动、写出感情,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写法特点,然后进行迁移运用。如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我训练学生用“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和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特点的写法来写《点赞家乡生态园》《请到我的家乡来》等作文;《姥姥的剪纸》一文,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法,写农村的木工、瓦匠、篾匠等手艺人。总之,巧妙借鉴课文写法,引导学生模仿创作,学生写起乡土素材的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4.你写我评,家庭互动

农村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长辈,他们对本乡本土文化、四季农事、乡村传统手艺这些农村生活都有着很深的了解。凭借这一优势,我在学生家庭作文中启动了“我写你评”活动,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把平时积累、体验到的乡土素材写成文后,主动邀请家长评点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恰当、细致:作文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农村生活实际,需要进一步修改;有哪些细节描写较为简单,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有哪些素材了解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去挖掘。这样的家庭互动,使学生从家长身上获得了更为鲜活的材料和直观的指导。

乡土资源是农村学生写作的必备素材。深入研究并实践乡土素材和农村学生习作结合这一作文教学课题,必能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滋养学生的生命,升华学生的精神和情感。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