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认识

2019-03-13 12:53邓晓航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邓晓航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30-01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还应当有一定的能力,特别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基本的道德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基本的道德细节要求、法治要求作为对学生成长的要求,是核心素养提出的基础。所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与核心素养理念相统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1.贴近生活,引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不管是道德作为标准,还是法治作为最基本的约束点,矛盾的核心都源自生活。而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学习同样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生活化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所以说,不管是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学习和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自然更离不开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学习和把握。对于初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引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至关重要,主要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实现:(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3)备课体现生活化的理念。(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2.走出课堂,学以致用

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化,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催生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生活中自觉学习,不断提升,比单纯掌握课堂知识点更重要。

观看源自于生活的案例视频。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源自于生活的案例视频,比如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视频。在案例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或者法律问题,让学生对于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有专业的认识,这样,个人的视野开阔的过程中,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3.积累知识,武装头脑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培养,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教学内容的高效讲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创新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要选择更丰富、更科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今天初中生本身接触的内容就多,很多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初中生课余时间已经接触,所以在課堂上,教师要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新知识。在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利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实现社会公民用道德要求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这也正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所在。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形式极为丰富,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加充实,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推动教育教学向着科规范、理性优化的方向迈进,这样的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