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现型阅读在统编教材中的运用

2019-03-13 13:24张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插图文本情境

张红

[摘 要]发现型阅读强调学生独立探究、主动发现。统编教材的文本具有插图色彩亮丽、文章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插图、文本和情境等,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品味、想象、探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发现型阅读;课堂教学;插图;文本;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40-02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型阅读的主要特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究、主动发现。在低段语文教学中,采取发现型的阅读形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把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发现之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发现型阅读如何实施才会更有效呢?

一、借助插图,在观察中发现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研究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信息,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

(一)观察插图,发现文本信息

在低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读懂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信息,获得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课,配备了四幅插图,分别对应文本中提到的一年的四个季节。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从插图中读懂了什么;然后,再引领学生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发现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主动发现的快乐。

(二)借助插图,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被插图吸引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领学生仔细观察,从单幅图到多幅图,帮助学生理清文脉,读懂课文内容。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公鸡与小鸭子》一课,配备了两幅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说说插图的内容。于是,“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子,小鸭子帮助小公鸡过河”就很快被学生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阅读,发现小公鸡与小鸭子特点就显得轻松容易多了。这样教学,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细读插图,发现关键细节

对教材中的插图,如果学生不能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忽略其中一些关键的细节。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聚焦关键细节,仔细观察,读懂文章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课时,如果学生不能仔细观察插图,就很难发现一些关键的细节,也就很难真正体会到元元不想起床又害怕迟到的心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元元的动作、表情。插图中,元元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学生可以猜测元元的内心活动,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读文本,在多角度思考中发现

(一)猜测故事发展

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少故事类的文章。这些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一下故事情节发展的情况,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先鼓励学生边读边猜测:“小壁虎在向小鱼、老牛、燕子等借尾巴的时候,它们会同意吗?理由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测结果与文本所写的内容进行对比、验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辨析相似语句

低段语文教材的选文有不少反复出现的句子。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发现这样描写的好处,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中,狗熊一共发布了四次通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阅读、对比,使他们发现狗熊的话一次比一次说得清楚,知道通知要把时间、地点等主要的内容说清楚。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发现标点妙用

标点虽小,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标点符号在文本中的不同用法,以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文中有这样几个句子:

1.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2.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3.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在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句子,发现它们的不同。经过比较以后,学生就会发现,前两个句子的“现在”后没有标点符号,而在最后一个句子有逗号,充分表明了雾孩子这时候没有主意了。在朗读后一个句子的时候,语调要稍稍上扬,才能把文章的味道充分地显示出来。

三、创设情境,在联想中发现

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在阅读中,当学生以自己的身份沉入文本,理解角色或者人物形象的时候,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去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启发想象,自由表达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与儿童的心理、生活或者情感世界比较接近。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使他们在想象中亲近文本中的人物,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快乐。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怎么都快乐》一文,主要讲了一个人时、两个人时、三个人时各是怎么玩的,而对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是怎么玩的,文中并没有写。这就为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平时生活分别说一说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能玩些什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心理聚焦,产生共鸣

在发现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等,并沉入文本角色中,使学生与文本角色产生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咕咚》一文中写道:“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读到这,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兔子紧张害怕的心理,会情不自禁地为小兔子感到担心,对‘咕咚感到好奇。当读到小猴子也跟着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不好了……大家快跑啊!”时,学生的心情不由地更加紧张起来。就这样,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自然地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从而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把握,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角色表演,快乐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童话故事。对这些童话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演绎,让他们在角色演绎中表达出对人物的理解。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在引领学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狐狸动作的描写上。首先,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理解,尤其是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四字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表达他们的感悟。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學生理解词语的难度,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在统编教材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文本中的插图、文字、标点等,以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文本中的一切,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插图文本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