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精神薪火传

2019-03-13 08:12邹江刘可肖献忠张华莉
湘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湘雅鼻咽癌生理学

邹江 刘可 肖献忠 张华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创建65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承担起“教育强国”“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始终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用知行合一践行着“求真求确,必遂必专”的湘雅精神。

筚路蓝缕,艰辛创业

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闷热夏天的下午,在湘雅医学院一间没有电风扇的实验动物饲养房里,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正在给笼子中的大白鼠扇扇子。她已经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了,大白鼠没有热坏,她却满头大汗、衣衫尽湿而浑然不知。她,就是病理生理学系的学科创始人潘世宬教授。1972年,潘世宬教授选择了我国南方的常见肿瘤——鼻咽癌作为研究方向。她通过反复比较,确定采用亚硝胺类化合物诱导大白鼠鼻咽癌。笼子中的这些已经造模的大白鼠,成了她的“宝贝”,宁愿自己汗流浃背,也不肯让它们热着。她建立的大白鼠鼻咽癌模型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而她因献身事业、科学严谨、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于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病理生理学师生。

教书育人,树立丰碑

1987年春天,湘雅老校区12教室,一场学生论文报告会正在举行。学生们用流利的英语讲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实验设计方案和采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结果。面对台下诸多教授的提问,他们从容不迫、信心满满地用英语给予回答,获得全场阵阵热烈掌声。这是病理生理学罗正曜教授指导的1984级英语医学班学生课外科研小组的一次论文报告会。罗正曜教授1954年跟随潘世宬教授等前辈满怀热情地投入学科创建工作,在长期实践中练就了一身教学硬功夫。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多次获湖南省和学校教学成果奖。20世纪70年代末,罗正曜教授开辟休克科研新领域。1989年,罗正曜教授组织成立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首届和第二届主任委员。1989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她荣获首届徐特立教育奖。

承前启后,谱写新篇

一个隆冬的清晨,保洁阿姨轻轻推开湘雅医学院第二教学楼5楼东头办公室的门,发现房间里还有一位老师正在伏案工作。听到开门的声音后,这位老师才从厚厚的学生论文中抬起头,看了外面一眼,惊讶地说:“啊,怎么就天亮了?”30多年来,第二教学楼5楼东头办公室的这盏灯,就像黑夜中的启明星,总是亮到天色發白才会熄灭。这位老师就是肖献忠教授。199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挑起了病理生理学系主任的重担,带领教研室全体人员“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迈开了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进军的步伐。肖献忠教授认为,教师培养学生、传播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一言一行都能够感染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他倾尽心力言传身教,以敬畏之心为人师表。他继承潘世宬、罗正曜等前辈的优良传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指导吕奔、唐怡庭等优秀本科生阅读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的文献,帮助他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他们成长为国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唐道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0多岁即成长为国家“青年千人”和国际知名教授。3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教学、科研的双丰收,他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两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领衔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猜你喜欢
湘雅鼻咽癌生理学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工科生理学课程纵横知识融合教学方法研究
“湘雅轩辕”张孝骞
鼻咽癌高发,该如何预防
警惕:这些症状不引起重视,小心鼻咽癌找上身!
引发鼻咽癌的四种因素,小心鼻咽癌侵袭!
“战”疫”一线:“协和”里的“湘雅”
湖南湘雅建立移动医疗平台
民国时期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探析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