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

2019-03-14 01:06马万增
中医药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胎先兆流产

马万增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我国在适龄阶段婚育的女性逐渐减少,孕妇年龄普遍偏大,妊娠发生流产的概率逐渐上升且有反复发生倾向,引起社会和临床高度重视。孔晶等[1]调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140例孕妇,其中38例发生先兆流产,占比27.1%;朱春燕等[2]对广州部分地区838例孕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先兆流产发生率达24.6%。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大致可分为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母体免疫、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是常见致病因素,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但也有较大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甚至导致反复流产,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对对改善妊娠结局极为重要,因现阶段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以生活方式管理、对症支持和保胎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研究表明,中医学治疗先兆流产可在明确病因病机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不仅安全可靠且适用范围较广,较西医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目前普遍认为脾肾两虚为先兆流产最为常见的证候类型,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之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虚弱则气血不足,可致血海虚羸,冲任损伤,子宫久虚,胎元不固,因而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为要[3]。张伟等[4]采用益肾安宫方治疗先兆流产,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效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本文主要研究固本安胎汤联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推广中医药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128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年龄23~37(32.71±0.52)岁;孕周7~28(13.27±4.86)周;孕1~5(2.63±0.54)次;产0~3(1.58±0.32)次;自然流产0~3(0.97±0.18)次。对照组年龄24~38(33.26±0.49)岁;孕周7~28(12.92±5.13)周;孕1~5(2.38±0.51)次;产0~3(1.64±0.35)次;自然流产0~3(1.03±0.21)次。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患者有早孕反应且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示子宫体积、孕囊或胚胎发育与孕周一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并伴腰腹酸痛等症状;妇检子宫体软且宫口未开[5]。

1.3 中医脾肾两虚诊断标准

主症为阴道出血且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胀痛,两膝酸软,体乏神倦;次症包括头晕耳鸣、腹胀纳差、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及曾有堕胎史;舌脉象为质淡苔白、脉沉细滑[6-7]。

1.4 纳入标准

1)符合先兆流产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40岁;3)无有毒理化物质接触史;4)无中毒或自身免疫病史;5)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伴严重系统性疾病或精神障碍;2)伴生殖道畸形或病变;3)伴生殖反复感染或其他疾病所致阴道出血;4)难免性流产患者;5)曾服用有损胎儿发育的药物或食物;6)此前6个月内曾应用性激素或对性激素水平造成影响的药物;7)B超检查示胚胎或胎儿已停止发育;8)双胎或多胎妊娠。

1.6 剔除标准

1)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治疗或随访;2)临床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疗效或安全性;3)自动退出研究。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确诊后均嘱患者卧床静养,增加营养支持,避免精神刺激同时禁止性生活。

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0982,0.1 g)口服,0.1 g/次,2次/d;注射用绒促性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74,1 000 U)肌内注射,1000 U/次,2次/d;叶酸(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872,0.4 mg)口服,0.4 mg/次,2次/d。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固本安胎汤。组方:菟丝子、党参各15 g,阿胶、桑寄生、川续断、白术、黄芩、白芍各10 g,艾叶炭6 g,砂仁3 g。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两组均以7 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4分级法[6]对阴道出血时间、血量、色质、小腹坠痛、腰背疼痛、两膝酸软、神疲肢倦、夜尿频多、屡有堕胎等由轻到重分别计0~3分,舌脉象按有无症状分别计0或1分,计算总分即为脾肾两虚证证候积分。

2.2.2 激素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法(采用瑞士史诺公司试剂盒)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HCG、P和雌二醇(E2)水平。

2.2.3 妊娠结局

随访两组患者至妊娠结束并记录妊娠结局。

2.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周复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2.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治愈: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等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或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显效: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停止,小腹坠痛及腰背疼痛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或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有效: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小腹坠痛及腰背疼痛显著改善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或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或略有波动。无效: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或偏小,胚胎或胎儿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基础体温波动明显,或发生难免流产。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剔除不配合治疗者1例,失访1例,剩余62例;对照组自动退出1例,不配合治疗2例,剩余61例;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6%(59/62)和83.61%(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明显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3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E2、P和β-HCG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3.4 两组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比较

随访两组患者至妊娠结束,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流产率及早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例(%)]

3.5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为6例(9.68%),其中头痛头晕2例(3.23%)、恶心呕吐3例(4.84%)、大便稀溏1例(1.61%);对照组为4例(6.56%),其中头痛头晕2例(3.28%)、恶心呕吐2例(3.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接受治疗。

4 讨论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认识极为久远,同时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其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述“妊娠下血”的现象,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正式提出“胞漏”病名并阐述了淋漓不止和小腹疼痛等症状,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将该病命名为“胎动不安”,同时对素体劳倦、居处失宜及饮食不节等病因病机进行了阐释和总结,明代张景岳于《景岳全书》中首次提出“胞漏”概念并阐述了“胞漏”的发病机制。近代医家总结历代中医典籍相关阐述和见解,对其病因病机认识更加透彻,并据此将其归纳为肾虚证、血气虚弱证、血热证和血瘀证四种基本证型,其中前两者可合为脾肾两虚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8]。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劳役伤身、房事不节等均可致肾精不足,脾失摄养,不仅造成冲任不固,胎失所载,同时也可导致气血亏虚,胎失所养,可见本病基本病因为脾肾虚弱,气血不足,而直接病因为冲任虚损,胎失所养,最终导致胎元不固,发生胎漏或胎动不安[9-10]。

中医学治疗先兆流产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大量有确切疗效的方剂,虽然各医家治则和侧重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本研究采用固本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取得良好效果,方中菟丝子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能填精益髓、固冲安胎,为安胎要药,党参为临床首选的健脾补气之品,《本草正义》称其能“鼓舞清阳,振动中气”,与菟丝子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的效果,为本方君药;续断“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可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桑寄生功效与此类同,阿胶善伏藏血脉,滋阴补肾,可固冲止血、滋养胎元,白术健脾益气,与党参合用效果更为显著,上述四药合为本方臣药,增强菟丝子和党参药效,从而达到补气活血、固本安胎的效果;黄芩可“除六经实火实热”,有清热凉血、安胎除烦之功,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与黄芩合用可制其他药物温热药性,同时增强安胎效果,艾叶炭养血止血,三药共为本方佐药;砂仁行气和胃、止呕安胎,可使全方补而不滞,为本方使药;诸药合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先后天同治,标本兼顾,共奏固胎元、养胎体之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达95.16%,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固本安胎汤辅助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菟丝子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可改善黄体功能,促进孕激素分泌,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续断、白术均能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白芍有效成分——白芍苷,镇静、镇痛和血管舒张效果显著,能改善子宫血供同时拮抗催产素平滑肌收缩效应;黄芩则可拮抗前列腺素所致子宫收缩,同时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子宫和胎盘血液循环,促进蜕膜发育[11-13]。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E2、β-HCG和P在妊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随孕周增加而递增,其中β-HCG分泌不足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良,进而造成流产;P降低子宫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是保证受精卵正常发育的重要激素,P分泌不足极易引起先兆流产;E2由β-HCG诱导黄体生成,对维持P正常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14-15]。先兆流产患者血清E2、β-HCG和P水平常明显降低,多因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β-HCG和P水平均获得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更为显著,分析认为与菟丝子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其雌激素样活性还可明显增加P的生理作用,促进胚胎发育[16]。本研究随访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显示观察组仅发生流产2例,早产8例,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了固本安胎汤在保胎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与方中成分多重综合效能和多环节、多因素的干预关系密切,对因内分泌、体质及免疫等因素所致先兆流产均有积极作用。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固本安胎汤联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差异,其安全性值得肯定。本研究不足之处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样本容量偏小,未设置纯中药对照、空白对照和健康孕妇对照;另外本研究疗程较短,选用实验室指标较少,且仅行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对药物作用机制阐述有限,后续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并增加对照组,以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固本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合理依据。

综上所述,固本安胎汤联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可有效改善内分泌功能和性激素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保胎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安胎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徐瑞荣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妊娠合并再障验案举隅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益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孕妇闹事跌倒流产谁来担责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保产无忧汤治疗先兆流产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