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2019-03-14 03:08张丽娟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方式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丽娟

摘 要: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原因就是这类教育对象都是青年群体,有着较强的时代和个性特征,一旦疏忽思政教育,就难以引导他们成才。因此,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后,为了实时性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进程,进一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将在强调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需要关注的要点基础上,探讨日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都秉承着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原则,即希望大学生在学好各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接受更深层次的礼节礼仪和心理思想健康等教育。毕竟大学生都是新生代群体,他们的思想丰富多元、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情绪波动幅度较大、敢于尝试一系列全新事物,不过却也同时有着自我约束力和耐力不强、难以经受大挫折等弊端。所以说,高校在针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时刻遵循因材施教、以德育为核心的理念,随后基于大学生各自特征进行深层次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进行思政教育需要关注的要点

如今大学生群体可以透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介获取信息,因此他们的思想有着较强的创新性,但是许多思政教育人员还是习惯于照搬原文,即进行空洞和缺乏人文底蕴的思想内容灌输,和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几乎大相径庭。因此,今后高校思政教育人员须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满足学生在思想理念方面的猎奇需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抓住主要问题,找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更深层次探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和总结的话题。

(一)确保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即要求思政教育人员充分关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低下等问题,随后秉承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沿用更加富有针对性且创新性的教学引导方式。

(二)凸显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即时刻将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主体。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在布置拓展思政教育活动时,着重激发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提升这类群体的综合素养。具体方式便是时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贯彻平等授课的原则,随后鼓励学生自主思索和合作式探究,进一步提升整个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反映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目标

高校组织思政教育的动机指标,就是引导学生规范个人思想和行为习惯,进一步获得全面性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须实时性观察学生的意识形态变化,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价值的关键性评判指标,从而配合以人为本和创新为动力的原则展开思政教育。

二、日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的有效创新建议

(一)借助互联网思维来拓宽师生的交流渠道

判断一类思政教育工作是否科学有效,主要看其能否被学生全面认可接纳,可否会令学生养成更加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而想要促使这部分思政教育高效率的开展,第一要务则是创建师生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渠道。在此期间,教育管理人员须尽力挣脱机械式灌输理念的约束,能够全方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特征,推行平等性的教育。

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高校完全可以凭借互联网+思维,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便利性沟通平台,来和学生进行即时性的对话交谈,确保快速明确每个学生的内在思想并提供专门性的指导教育,从而长期维持师生之间网络互动氛围的轻松、愉悦、开放状态;再就是灵活借助网络交流媒介进行以点带面式的宣传扩散,即定期为学生推送一些优质化且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视频、图片资源,令学生在观看之后塑造出更加标准性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另外便是依照现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并实施诸如现场观摩考察、实操体验、革命情感教育、课堂宣讲等立体多元化的教育方案,从而做到全方位改造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竭力发挥好班级的核心阵地作用,开创出积极健康的全新风尚

班级主题活动同样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不可欠缺的平台,因此作为教育管理人员,理当努力发挥好班级的核心阵地作用,并在其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政学习和交流风尚。

如定期在班级中组织以“做文明大学生”和“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透过班级研讨会、现场讲座、彼此辩论、情景剧演绎等途径来吸纳更多学生的自主参与,从而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尚,令更多大學生迸发出爱党爱国的激情,能够在维持正气、树立新风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思政水平和道德素养。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主题活动之中,还应该加入一些形式多元、生动有趣、饱含现代气息的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够发挥激趣的效果,令更多学生潜移默化的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规范个人的价值取向、生活和思维模式,为日后创造更加优质化的精神生活、树立起坚定正向的理想信念等,奠定基础。

(三)大力创建和发展各类社团,鼓励大学生独立培养思政素养

如今,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载体,参加学生社团,参与学生社团的管理、建设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宽视野,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如何强化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如何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运行、管理、发展模式,进而如何引导学生社团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运作便成了摆在众多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社团活动属于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与的关键性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令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实践,从而锻炼他们的活动组织、与人沟通和协作等技能,可以说社团活动即是学生进行自我改造的课堂,又是校内带领学生进步和成长的重要集体组织。

现阶段高校社团类型和组织方式明显变得丰富多元,包括英语、吉他、心理咨询、滑轮表演、演讲等社团组织比比皆是。透过宏观角度观察分析,不管是在任何领域亦或是组织形式方面,都令学生获取前所未有巨大的选择空间。正是这些社团的牵引下,令更多志同道合的学生能够走到一起,并在彼此合作和努力作用下实现自我培养目标,即提升能力、增进团结、互帮互助、取得进步。所以说,各大高校理当深入推行各类社团活动,令这些非正式团体也可以快速转变成为校方领导下的正规组织,从而基于最新的思想潮流来提供涉及娱乐、学术、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真正发挥出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令更多大学生能够进行高水平的自我培养。

(四)持续完善课余的文体活动形式,令大学生时刻陶冶个人情操

大学生群体时刻呈现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等特征,单纯凭借机械式的课堂灌輸是难以满足他们的校内生活需求的,如若说他们频繁上网并被一些不良思想所侵蚀,就会严重延误整个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度,严重情况下甚至威胁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前景。

所以说,高校还应该实时性的设置一些多元化、生动有趣的文体活动,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至此得以丰富,不会给一些不良思想或是糟粕杂质有任何的可乘之机;与此同时,经过这些文体活动参与之后,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会增强,能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健康优雅的生活情趣,为日后个体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方位协调性发展,创造有力的支持保障条件。另外,由于文体活动组织时多凭借团体形式出现,因此还可令学生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时刻维持班集体深刻的凝聚力,这对于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讲,的确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

(五)全面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磨练个人意志

选择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发挥出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适当程度的补充和拓展作用。事实上,包括校内勤工俭学、校外实习和生活实践等,都可以令学生磨练出更优秀的意志品格,提升思想认知,从而为这类群体成功立足于复杂的社会环境,提供可靠的能力储备。

基于此,高校可以考虑每年安排学生参与到“烈士陵园参观”、“下乡生活体验”、“现场招聘会”等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令他们在经过传统文化和应聘竞争氛围的熏陶感染之后,大幅度的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明确个人实际状况和真善美等标准之间的差距。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在思政教育上便彰显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不愿虚度荒废当下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

需要明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予以强调,务必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当中,随后时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凭借更加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青年群体,令他们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之后,切实提升个人的思想水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进而快速转变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高校要深入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思想保障;再就是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引导大学生调整价值、世界、人生等基础观念,进一步形成对本国文化和发展道路的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迎合现代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必要途径。因此,校方教育管理人员须即时调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能够灵活借助互联网、班级主题活动、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来加深对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久而久之,令师生倾力合作来塑造出更加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日后新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强化,以及实现多元化发展目标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饶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18):144-148.

[2]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7(07):133-139.

[3]王焕成.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23(06):84-96.

[4]韩锋.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8,14(01):120-125.

猜你喜欢
方式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