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2019-03-14 03:08张远平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内涵

张远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去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深刻领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我党根据我国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曾多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党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多次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任务、基本路线。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沿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我党根据我国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曾多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提出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封建的主权国家逐渐的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的主要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振興中华,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裕血奋战二十八年,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毛泽东敏锐的认识到,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改革开放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者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主要任务。”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和研究了过去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我国始终坚持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过四十来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已经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四)新时代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201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新的形势进行了新的认识,作出了新的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得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此,我们要从世情、国情、民情、党情和现实依据即两个没有改变五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一)世情的变化:当前,国际形势虽然复杂多变,国际政治形势动荡,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政治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决和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民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

(二)国情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比如,我国经济总量从2010年起就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220多种主要农产品如粗钢、煤、发电量、水泥、谷物、肉类、花生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从2012年至2017年间,我国人均GDP由5940美元提高到8000美元以上,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上等水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的国情了。

(三)民情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如我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5年达到76.3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教育方面,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77.4%、小学教育毛入学率达104.4%,从过去的能上学转变为上好学;在医疗卫生方面,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站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从过去的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转变为看得好病。这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报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在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再讲“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地愿望和需要。

(四)党情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不仅是党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斗的新目标,而且也是针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要求。因此,全体党员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理想,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努力工作,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五)现实依据即两个没有改变: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这两个没有改变决定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影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目前,虽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多美元,但东西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巨大,其中,北京和上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超过了17000美元,而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青海、甘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约5000美元或者更低,排名倒数第一甘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4000多美元。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也会带来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高度地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三、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着力措施:

为了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政治层面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我們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工作观点,必须始终坚持“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坚持发展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才能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二)在经济层面上,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得知,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在民生层面上,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的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健康中国、社会保障、住房和脱贫等方面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只有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从而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09-810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