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绑架浅析

2019-03-14 03:08熊一诺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设想网络

熊一诺

摘 要:道德绑架作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中国道德至上传统和现实转型社会下的交织产物,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道德绑架存在发酵的温床,引起了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侵犯了人的自由权利,阻碍了社会道德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绑架;网络;设想

一、引言

九月开学季,知名律师易胜华在微博上发布“火车换铺有感”。在博文中说到他带着两个幼子乘坐火车,为了方便想上铺换下铺,被两位男生拒绝,几经问询,还是一位年轻女性主动与他交换了上铺。于是,易律师在个人微博上有感而发,在颂扬年轻女性乐于助人的同时,也感慨两位男生的行为。微博一经发出,引起海量网友的讨论和评价,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抨击易胜华律师是在道德绑架两位男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是当追求道德越过了一定的边界,就会走向道德绑架。

二、道德绑架概述

道德作为社会公认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是人们心中的律令。道德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过程中养成,由此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和尊重。道德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以善恶评价为形式,没有任何强制性。道德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它能保证全体人民拥有一个平静、安宁、愉悦的社会环境。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其自己认定的善恶道德标准,干涉他人(或群体)道德行为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在“律师换铺”事件中,我们看到易律师以“我带着孩子,不方便”为由,想让男生履行“乐于助人”道德行为——换铺,而履行这种道德行为本身只是当事人对善与美的一种追求,若被认为是一种道德义务进行舆论胁迫——博文中嘲讽,则成为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不正当性,道德绑架往往是假借“真、善、美”的名义,以发泄个人不满情绪为目的,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第二个特征是主观性,道德绑架常以自己或他人的道德期望标准去评价第三人的道德行为,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并且只有按照这种意愿行动才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这种凭借个人好恶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是道德绑架荒谬所在。第三个特征是胁迫性,它一般用社会舆论压力来进行,借助社会舆论的软约束力来行使道德绑架的软约束力,区别于其它以暴力为后盾的绑架,不尊重他人的意志和道德选择,他人若不按要求履行道德行为,就得付出降低本人道德形象的巨大代价,因此又具有胁迫性。

三、网络道德绑架的表现

网络媒体时代,依托“网络技术”孕育出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尤其是自媒体,如微博、朋友圈、个人空间、直播平台等,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提供更加便捷通道和方式的同时,也为道德绑架提供了高速发酵的温床,使道德绑架变得更加主观和随意。如“网络声讨”,发动舆论造势,胁迫名人、富人把慈善当作一种道德义务履行,某市出现重大灾害后,网民在马云的微博中狂轰乱炸、发出数万条评论,对捐款数目进行绑架。“人肉搜索”,公共交通上以弱者身份,要求他人让座,给你帮助,理所当然,否则就成了道德问题,动则通过微博、朋友圈曝光,引起无数网友围观,进而发动网友收集私人信息,使其无处遁形。“网络公示”,对模范先进人物、名人等道德行为用圣人或超人标准衡量,通过网络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行为放大,胁迫其将自愿的道德行为上升至道德义务,洪战辉自从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后,免费做了很多报告和演讲,不敢要一分劳务报酬,还不断被别人提醒和警戒。

四、网络道德绑架的危害

1.使群体之间产生信任危机。不同群体之间由于年龄阅历地位的不同,对道德的评判、认知、理解各有差异实属正常,当年轻人感受到来自社会舆论与周边人群的巨大精神压力时,强行道德绑架会助长其逆反心理,加剧信任危机,让一些轻微失范行为不断升级。

2.阻碍国民素质的提升。伏尔泰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精准刻画了道德绑架者形象。他们觉得自己有理就任性的做法,恰恰根源于文明素养的缺失。在中国,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道德从来都是约束自己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不懂得感恩,还把受人帮助当做理所当然,这才是世间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也会降低道德自身的约束力和号召力。公德心需要呼唤,文明需要培育,不应该以此为借口要挟他人。道德绑架者不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的处境,一味强调道德,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他人的行为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使公众漠视法律、侵犯公民权利。道德最容易泛化和异化,道德绑架者将契约精神践踏,将规则意识破坏,鼓励人们遇事诉诸于“道德”,而非寻求法治手段解决当事人的处境,将道德用来律人而非律己。在当代法制社会里,要把维护公民权利摆在首位,其次才是道德,失去法律保障基础的社会道德就是空中楼阁。当一些人被迫接受道德绑架时,他们的自由和权利也遭到了侵犯。正如胡适所言:“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4.网络媒体技术扩大了道德绑架的危害性。首先是影响范围,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发布前严格的组织评判制度,使其传播手段和范围仅限于口口相传、邻里之间,而当下网络受众范围已经没有边界概念,其传播范围可以成指数式的暴增。其次是扩散速度,网络媒体的扩散速度完全脱离人们想象,一觉醒来,已经变成千夫所指。再者影响效力,传统的道德绑架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衰减,或随绑架对象环境的更换,影响效力也随之淡出,而网络时代道德绑架的影响力不会受空间上的影响,在时间上也會因其它因素重新唤醒。

五、网络道德绑架原因浅析

1.历史传承下的道德教化是道德绑架的根源。道德绑架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德治国传统的国家频繁发生,主要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教化,让“道德至上”思想深深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判断体系和能力。道德一直作为社会稳定重要的支撑因素受到从上到下的重视,人们习惯把道德当作隐形的法律、隐形的强迫力量,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为社会所不容。譬如“尊老爱幼”,如果在公交车上有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他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会受到舆论的指责。“重义轻利”的传统使得人们在追求道德时就得放弃利益,因为道德一旦与利益相提并论就会使其丧失神圣性,人们期望洪战辉做一个“见义忘利”的人,将道德义务高于道德权利的传统伦理思想秉承到底。

2.新、旧思潮的碰撞是道德绑架的土壤。现实根源是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一是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逐步转型,保障社会运行的基石逐渐从道德伦理转向了规则和契约,传统伦理崇尚尊老爱幼,而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核心是公平与平等,这种价值观冲突,是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二是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社会资源分平不合理,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这都是当下道德绑架频发的原因。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代入现实身份和立场属性,更多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表“仇富”言论,炮轰富人为富不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要求马云他们捐款、捐物。行善不再是来自于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而是社会人物维护其公众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这种本着弱者有理的意识打抱不平,谋取权益,其实是打着道德的口号滥用自己的权利,这是社会心态扭曲。

3.网络技术发展是道德绑架的催化剂。首先,自媒体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使道德绑架变得更大众化。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更容易成为道德制高点的占领者,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可以轻易获取不花钱、不找关系,拿取即用、屡试不爽的道德绑架武器。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公开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最终其中两位表示了捐助意愿。其次,新媒体传播速度高效、范围更广泛,使得道德绑架更容易泛众化。道德绑架不再局限当事相关方,易律师的“火车换铺有感”博文发出后,几天之内转发及评论就达到数万条,原本与此事件无关的人迅速卷入到这场道德绑架事件的漩涡中。

六、道德绑架消解设想

1.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道德氛围。道德作为社会的一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首先对己,其次才是律他,对己严而对人宽,才能真正形成“道德”的良性互动,否则就很容易陷入“道德绑架”,继而形成对他人权利的侵蚀。在社会深度转型期,传统道德要跳出“看上去美好”的困境,对于普通人,不能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去要求,不能将美德标准视同道德义务,要做到宽容,就要将心比心;要呼唤更多美德,就要以德比德。同时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合适的激励,让座才有更加持久普遍的行为号召力。激活人的良知,更多地要靠信任和激励。

2.加强网络平台的管控,切断传播通道。网络媒体平台,尤其是自媒体平台服务商,应做好信息发布的管控和筛选。管控的前提是严格实行网络实名制,让消息发布者有形化,首先是不敢轻易发布虚假、恶意信息,其次是发布后有据可查、有责可追。而信息的筛选依赖于平台服务商对道德绑架、道德评价以及道德规劝的厘清能力及责任,作为一般普通网民来讲,容易混淆道德绑架、道德评价以及道德规劝之间的尺度,平台服务商应有专业人士和部门负责评判、过滤,在保障网民正当的道德评价、规劝权益同时,防止道德绑架对受众的伤害。

3.完善对道德绑架的处罚规定,增强权利意识。没有对契约、权利和自由的尊重,也不会有道德。自由是人们所有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因为惟有自由的人,才能够主动地发自内心地行善,而不是被迫地去做。惟有这样自觉发自内心的善行才有道德价值。那些被迫做出的行为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一种对外界因素的不得已的服从。國家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各种合法权利。防止对当事人的不法侵害,包括以“道德”之名的侵害。让座捐款不是法定义务,而是源于道德自觉下的责任和担当。对于公共交通上,以社会公德为借口实施不当行为的人,要进行行政处罚,坐女生大腿上,甚至报以拳脚,属于涉嫌侮辱妇女等违法行为,道德绑架就是一种私刑,不应该仅仅是口头道歉等轻微处罚草草了事、和稀泥,否则势必助长此类恶劣行为。若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还应该提高刑法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自己的法律权利是拒绝道德绑架的有力盾牌。

七、结语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道义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引擎。社会惟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在发生利害冲突时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道德观衡量并约束他人言行,应理性看待问题,拒绝道德绑架。

参考文献:

[1]圣雪琪,明成满,圣雪瑶.法治背景下的道德绑架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2018(2).

[2]杨秀平.从“道德绑架”引发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论坛,2011(2).

[3]杜振吉,孟凡平.道德绑架现象论析[J].学术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设想网络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未来几种探索太空任务设想
跟踪导练(一)1
和利时:真诚地为用户设想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