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不能缺少烟火成色

2019-03-15 05:56木须虫
21世纪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者燃放烟花张贴

木须虫

背景:沸沸扬扬的呼和浩特城管正月初七撕春联事件,随着2月14日凌晨城管部门发布官方微博对网民们致歉,正式宣告这场“热闹纷争”告一段落。然而,在民间、官方、学界,对于这起事件的反思似乎才刚刚开始。(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城管初七撕春联遭遇市民的集体吐槽并不意外,其实当地春节前作出限制春联张贴规定就为引起广泛争议埋下了伏笔。张贴春联是由来已久的文化风俗,过多的限制乃至禁止,都会引发人们心理上的抵制,尽管这些习俗与城市所追求的整洁、美观存在一定冲突,却很难依靠一纸规定得到有效执行。所以,学者将城管撕春联的粗暴行为咎因于“突破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坚守的底线”并无不妥。

从这个角度其实更容易看出,城市管理的目标有时与居民现实生活的需要存在不小的偏差。城市到底是抽象的管理对象,还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气息的居民公共空间?显然,没有居民便没有所谓的城市,正因如此,城市管理者对秩序的管理与维护是相对的,即要在满足城市居民普适需求的前提下求得秩序管理的最大公约数,不能唯秩序而管理,否则再好的初衷都可能办坏事。城管撕春联便是如此,当地城管片面而机械的管理思维,并未显示出对民俗民意应有的尊重,反而留给居民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撕春联行为显得粗暴、急切。

事实上,居民的城市生活是多方面和广泛的,也因此让城市的大街小巷富有多元的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因为居民置身公共空间而不可避免地对公共秩序带来影响,乃至与管理者形成冲突。这必然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百姓视角,要有兼顾平衡的思维,要善于运用“共识治理”的方式,而非过度迷恋“管”与“控”。

更关键的是,居民的公共意识、文明意识、文化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要求之间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培育和提升,这是一个渐进弥合的过程,这也要求管理不宜过度超前,否则会带来群体性的不适应。例如,燃放烟花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现在禁止燃放烟花逐渐得到认可,根本原因还是管理方法得当,逐步引导促进了群众观念的转变。呼和浩特城管维护城市秩序的初衷不可否认,但更好的做法恐怕还是引导,既坚守了文化底线,又能找到保证城市整洁的办法。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者燃放烟花张贴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这次,让友好型长椅抚慰你的心
中国年画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城市管理者自我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流动摊贩治理困境与反思
人小鬼大狄仁杰
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