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9-03-15 00:21李长春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李长春

摘 要:在全民教育的引导之下,素质教育这一策略逐渐引起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的重视。《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应当积极找寻有效性比较强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从而才可以促使学生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背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基础上,能够促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学生养成一定规范意识、法律意识,学生能够规范化自身的行为,逐步实现将他律变为自律,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自觉守法公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贯彻落实的意义不需要在此赘述。但是,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很难将这一门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在我国初中生提升自身道德法治素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阻碍性作用。在日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才可以促使学生逐渐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健康道路。

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目前为止,传统型教育教学模式仍然在我国教学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也难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做出保证。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比较强,教育者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重视或很少关注各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生不乐意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当中,因此想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第二,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学生自然也是没有办法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自身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被动的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已,没有将知识融汇到自身的思想意识当中,各个知识点之间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相互联系起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承担比较沉重的学习压力或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走上全面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核心素养培养下整合课堂教学最新目标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切实依据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真正意义上做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此为基础逐渐构建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框架模式。因为考虑到上文中所说的这一问题,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从特殊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并找寻到适应性比较强的出发点,才可以对核心素养培养效率及效果做出应有的保证。

比方说,在向学生传授“珍视生命”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生命本身具备的价值这一个角度上进行分析,详细分析这一节课当中需要使用到的教学目标,并且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珍视生命这一思想之后,逐渐从此思想延伸到核心素养培养上,倡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珍视自己的生命。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单单应当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更是应当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这一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不单单可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学生对生命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也就可以在学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此教学目标的应当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应当积极整合课程教学资源,还应当切实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选取适应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也就可以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

比方说,在向学生讲述“诚实守信”这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应当倡导学生详细分析古代历史中有关诚信的案例,收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例如曾子殺猪,《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如图2所示曾子杀猪)。随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中国传统美德就是诚实守信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对诚信守信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而后让同学相互之间分享自己收集的到资料。而后让不同小组交流自己的讨论成果。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关诚信守信的角色扮演活动,促使学生对诚信守信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并将此概念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也就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推动学生逐渐走上一条全面发展健康之路。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核心素养培养平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教师一定是需要摸底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构建适应性比较强的教学情境,切实依据教学方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比方说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水平作为一个短期性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成一个长期性目标,推动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在倡导学生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从而让学生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具有的传统美德。也可以引导学生帮助交警指挥交通,对车辆的行驶秩序做出一定保证,让学生养成一定法治意识,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和谐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四、结语

依据上文中的叙述能够了解到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之下,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及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教育者一定是需要详细针对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构建出优秀的教学情境,找寻适应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完成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从而也就可以在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素质教育策略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秀平,张瑞博.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探究[J].学周刊,2019(02):33-34.

[2]施莉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18(34):21.

[3]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

[4]丁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5]郭然,刘岚.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江苏教育,2018(83):45-4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