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2019-03-18 14:39袁潜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声嘶甲状腺癌血症

袁潜

广东省阳西县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800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髓样癌、滤泡状癌、乳头状癌以及未分化癌等,是一种多发性癌症[1]。性激素作用、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放射线、碘、家族因素、其他甲状腺疾病以及生甲状腺肿物质等均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癌[2]。本文选择了110例甲状腺癌患者,详细分析了甲状腺癌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55例)中女性36例,男性19例;年龄最小者16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85±5.16)岁。观察组(55例)中女性35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88±5.13)岁。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证实为原位癌;②在手术前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检查诊断为恶性的囊肿或腺瘤;③一侧叶多发性甲状腺腺瘤;④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且自愿参加。(2)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存在严重病变;②甲状腺未分化癌;③青年人患有弥漫性甲状腺肿;④甲状腺癌与颈部大血管、气管粘连;⑤淋巴结转移。

1.2 辅助检查 参照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有8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实现甲状腺全切除。在8例二次手术患者中有1例在外院进行右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手术完成后发现左甲状腺占位住院;有4例患者在外院进行患侧腺叶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或甲状腺结节摘除;有3例患者在外院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时双侧甲状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借助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 20.0对所有数据指标进行分析护理,统计学检验标准为α=0.05水平,如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甲状腺癌复发率对比 参照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1年以后疾病复发率为12.72%(7/55),观察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1年以后疾病复发率为1.81%(1/5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值为4.852,P=0.027(<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有5例发生低钙血症,4例出现声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36%(9/55),观察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有1例发生低钙血症,1例出现声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3%(2/5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值为4.949,P=0.026(<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生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甲状腺内存在肿块,表面不平,质地硬而固定[3]。近些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已经成为临床一种常见癌症。因为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和明显,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较高,患者也极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有研究表明,很多甲状腺癌患者在发病早期就会在颈部感觉到异物存在,但是不适感并不明显,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甲状腺结节肿块逐渐增大,进而压迫气管,不适感增强[4]。此外,因为甲状腺癌癌细胞扩散速度比较快,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预防,及时诊治。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症具有很多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放射外照射治疗等等,但是手术治疗方法依然应用最为广泛[5]。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不会残留肿瘤,能够将患者病灶完全切除,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该疗法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有55例,术后声嘶、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1年后疾病复发率为12.72%;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有55例,术后声嘶、低钙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3%,1年后疾病复发率为1.81%,这也进一步提示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疗效更高,有效保证了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也应该注意,临床应准确判断甲状腺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治疗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1年后甲状腺癌复发情况更少,有效保证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声嘶甲状腺癌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小儿声嘶的结果分析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气管拔管后咽喉痛与声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嘶的病因分析和临床价值浅析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