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庙会风俗中的信仰文化初探

2019-03-18 16:33
成功 2019年6期
关键词:陇中佛道社火

焦 敏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中国传统民间风俗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饮食婚姻、节气节日、丧葬祭祀……无不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又极具包容性与感染力。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西方世界的文化冲击,民间风俗文化面临着消解与重塑,完整保留传统民俗的地方日益减少、少之甚少,挖掘、揭示传统民俗的现代意义可以有效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消解与重塑。本文试以甘肃陇中地区的庙会风俗入手,分析陇中地区特有的民间信仰发展历史,窥探庙会风俗背后民间信仰的神秘与现实。

陇中地区位于陇西高原,主要地理区域在六盘山、陇山以西,秦岭以北,黄河以南,属周秦故地,关陇咽喉。“陇中”一词,最早见于清末左宗棠的奏章中,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需要注意的是陇中并不是一个行政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是相对于陇南、陇东、河西等文化概念而言的,陇中地区包括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宁县靖远县、平凉市静宁县、天水市甘谷县秦安县武山县,这些区域在地理、气候、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形成了一个文化板块。陇中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形复杂,山陡谷深,千沟万壑,植被稀疏,土地贫瘠,且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旱灾。根据陇中地区方志,清代268年间陇中十二州县共发生大小旱灾84次,有史书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通渭县“春大饥,人相食,斗粟至十千有奇,秋捻”[1],又有记载称“同治四年至十一年,皋兰县大旱八年,民众饥馑相望,人相食,死者无数”[2]。由于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劣,这些地区较为落后,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因此,陇中地区的文化变迁相对迟缓,民俗文化保留完整,时至今日,仍遗留着独特的民间信仰。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节日性体现,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产生发展。庙会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远古先民们祭祀祈愿时伴随的歌舞便是早起庙会的雏形。早期庙会充满了神秘色彩,多是祭祀神灵与祖先,较为单一。汉代,道教开始形成、佛教开始传入,庙会开始受到佛道宗教影响,日益多元化。唐宋以来,佛教道教等宗教繁荣,庙会文化呈现出更明显的“宗教特征”。明代,庙会发生了重大质变“向市集的性质靠拢”[3],增添了游玩观光、购买货物的功能。清代,庙会活动加入了更多娱乐功能,出现了两类不同的庙会——“多内涵庙会”与“迎神赛会”,前者属于综合性的宗教、娱神。游乐活动,后者仅是信仰活动,没有市集。

庙会风俗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明显。陇中地区最重大的庙会即“社火”,是一种以歌舞杂耍等娱神娱人的民间信仰活动。陇中地区的“社火”一般在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之间,乡人自发组织起“社火队”,主要游艺活动有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等,“社火队”人数几十或成百,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围观群众燃放鞭炮递烟酒,更有“社火”比赛,各州县之间串“社火”。与“社火”相随的是“社戏”,陇中地区祠庙建筑中少不了戏台,戏台一般建在祠庙正对面,正月里或者特定节日会表演“社戏”,以娱神为主,戏曲大多是与地方信仰有关,即祠庙所供奉的神灵有关,比如会宁县民间信仰以地方方神为主,“社戏”一般在供奉着“黑池龙王”“九天爷”“金龙大王”的主庙前上演,戏曲包括“大登殿”“麻姑献寿”等。

陇中庙会文化极具功利性和包容性,人们的信仰往往是直接而具体的,天旱无雨时祈求于龙王庙,渴求子息时跪拜观音娘娘,读书考试时礼拜文昌君……这是陇中人民在严酷环境中挣扎谋生的反映,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活不易,信仰也就具体化、功利化。陇中的民间信仰也十分多元,自然神信仰、佛道信仰、人格神信仰融合在一起,这些不同的信仰被陇中人悉数接纳、各取所需,他们在信仰自然之神(如天地风雨神)的同时也信仰佛道两教的重要宗教人物(如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此外他们还信仰当地有功德的人物,信仰人格之神。多元的信仰在陇中地区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陇中信仰文化。

这种信仰文化神秘而现实,自然的神秘不可战胜、佛道的宗教神秘,给陇中人民的民间信仰涂抹上浓重的神秘色彩。而生存的艰辛不易与现实的残酷,让陇中人民希冀超现实力量的存在,期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们逢凶化吉、驱邪消灾,这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他们艰苦生活中的些微精神力气。正因如此,他们可以接受各种"神灵",无论是自然神还是宗教神,抑或是人格神,大有来者不拒、海纳百川之势,相比于信仰什么,陇中人民更关注信仰的结果,更关注神秘力量的现实作用,其民间信仰因功利性极强,姑而多元化,极具包容性。

猜你喜欢
陇中佛道社火
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
窦圌山绝顶飞渡表演(外一首)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政府助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浅议陇中民间剪纸艺术及保护策略
社火,耍起来
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陇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