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经济形势下的中国式管理

2019-03-18 01:58张宇
商情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

【摘要】中国式管理理论由台湾学者曾仕强最先提出,其理论主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管理方法为根基,并以此构建了一套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体系。本文以中国式管理为切入点,对照现有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中国式管理的优势以及待改进的诸多要点,通过对中国式管理的深度剖析最终促进我国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下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  管理哲学  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悠长的历史文化以及两千年的中央集权政治传统使得我国在管理哲学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诞生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因其起源就具有相当的适用性,随着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全面的市场经济竞争模式,因此企业的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愈发提高。相较于西方广泛传入的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中国后出现的诸多“水土不服”现象,我国学者也开始着手思考传统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其中台湾学者曾仕强在这个课题上有较强的权威性,他的理论核心“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到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各国的管理方法差异根源于各國的价值观、传统道德观的差异,因此对于解决中国企业在管理上遇到的瓶颈,中国式管理显然是一大解决思路。

一、简述现今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式管理

我国经济现处于一个从快速降速转变为缓慢增长的阶段,总体仍处于上升趋势。同时世界范围内经济更为复杂,美国公布减税计划开始正式进行贸易战,国内相关政策不断调整,过去的经济发展弊端开始逐渐展现。所以现今中国尽管发展速度很高,但是也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正是在这种历史际遇下,我国企业的管理问题才显得尤为突出,管理的重要性也尤为优先。

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较大差异,随着当下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之间的企业交流愈发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基于西方价值观产生的西方管理理论不免难以承担所有国家的管理任务,因此管理的深层次差异逐渐体现,这种情况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化系统化就成为了相关学术理论的一大研究方向。中国式管理倾向于“和谐管理”“粗放式管理”“以人为本”,与西方的管理理论截然不同,即使在事情的处理上没有绝对的不可共存,但是依旧是拥有几乎相反的管理侧重点。随着对中国式管理的争议不断,最终中国式管理最终形成了以中国传统管理哲学为根,同时借助西方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实践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结合来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更加符合我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传统。

二、中国式管理理论的优势

中国式管理理论的主要优势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优势,其管理哲学也是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较精华的那一部分。中国式管理理论来源于古代管理思想,如《论语》《易经》《孙子兵法》《老子》等古典各大学派,通过古典学派的经典理论来实现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激励,以及确立企业整体的战略思想。同时中国式管理理论还落脚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结合西方的管理理论和中国社会文化的突出特点,因此这种管理理论在中国本土适用性较强。下面本文简单归纳以下几点中国式管理理论优势:

(一)人本价值观

人本观是儒家传统观点,其理论以人、民为一切管理的出发点,是中国较为推崇的“以人为本”价值观,与西方“以事为本“的价值观截然不同。我国儒家的政治文化里,“民本”一直是其思想内核之一。即使儒家内部有“性善”、“性恶”两种派别,但是都不妨碍两派都将“民”的地位升至最高,甚至“民”的地位高于“君”,这种管理思想在政治管理里体现为“仁政”“民本”,而在企业管理中这种管理思想则具体体现于尊重企业各级人员的合理地位,而不是西方严格的职位分级制度。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更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利益,而不是以企业的发展为唯一考量标准。

(二)和谐中庸导向

和谐、中庸同样也是我国传统儒学理论,旨在强调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协调。该思想理论将和谐与否,即是否得人心作为衡量统治成果的判断标准。该管理价值取向在企业管理中则具体表现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一种和谐关系,即更多类似于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社会人假设”,员工不仅仅是被管理的机器,同样有其特有的需求,因此员工和管理者的相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管理时,将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相处程度作为一大工作指标,以达到企业内部的和谐运行。中庸的观点与和谐总体类似,但是在矛盾性的处理上更为突出。中庸之道作为儒家待人处事的绝对准则有着其广泛的适用性,中庸不在于鼠首两端毫无作为,而在于在矛盾双方之间找取最合适的一处突破点。如在企业内部,若单纯将员工个人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则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以至于企业无法运行,这将导致员工的长远利益得到损失。同样若将公司利益作为唯一标准,则员工不免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收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企业管理中采取中庸之道,在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中取得平衡则是中国式管理哲学的一大优势。

(三)义利金钱观

义利观则与西方的物质主义思想相差无几,都是强调个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的合理性。义利观相较于西方物质主义则多了一层道德约束。在传统儒家思想看来,追逐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的同时,不得以违背道德伦理为盈利代价。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往往只体现在不触犯法律标准,而事实上在法律无法完全规定的灰色区域诸多企业却无法严格尊重道德标准,仅仅在法律的灰色边缘赢取利益,而这就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因此作为企业的一大管理标准,义利观的树立尤为重要,对于员工而言在争取个人收益的同时不妨碍他人的合理利益,不妨碍企业整体利益;对于企业而言在保证企业生存壮大的同时,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公众利益。只有形成这种管理风格,才能保证企业不会遭遇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以至于无法承担甚至企业迅速灭亡。

三、中国式管理现有弊端

前文已论述中国式管理的主要优势特征,而然这种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并非能达到理论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就目前而言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哲学,缺少现有成型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同时在中国现实管理实践上也缺少具体的指导。中国式管理理论现今属于一大研究方向,但是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却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管理机制,因此在落实中国式管理思想和具体企业管理实践中目前还未有专门的专家学者给出具体的实践方案,总结而言,即中国式管理哲学性有余,科学性欠缺。

其次中国式管理目前太为宏观,在具体某一领域缺少相应的探索,因此导致无论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战略方向,都缺少一种具体的,由中国式管理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具。不能处理精细化的企业事务则不免将中国式管理推向无用之论。

最后,中国式管理带有浓厚的中国人治色彩,历史证明人治即使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人治太依赖人在其中的正常运行,人治若不加以制度约束则不免增加管理风险,因此中国式管理目前在制度化上还缺乏完善的理论支撑,其在实践的运用上自然充满坎坷。

四、结语

中国式管理理论根植于我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的优秀理论即使在带有实践性弊端的情况下也依然拥有很高的哲学性价值,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扬弃合理运用尤为重要。同时,西方成熟的管理理论、管理系统、管理工具也同样应该不断学习,在不断借鉴西方管理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传统管理理论进行不断地升格,最终实现企业经营顺利、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富有和谐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唐宇, 唐坤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综合分析与运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作者简介:张宇(1991-),女,北京市人,汉族,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解析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水资源的区划与管理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