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2019-03-18 02:00段继革
关键词:微课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段继革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模式翻转的是教学结构,而教学流程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遵循从学习知识到内化知识这一传统流程。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微课视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49-02

在互联网环境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整合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向我们走来,成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课下的学习活动内容进行倒置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观看视频,但不是在线课程,更不是用这些视频取代教师的授课,还有面对面的课堂互动及教师和学生一起发生的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这一模式下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活动呢?接下来笔者以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沈英老师执教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例,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前自学:学生在家观看课前微课视频

萨尔曼.可汗提出了“用视频再造教育”的理念,他提倡学生在家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自定进度的学习,到课堂上来完成作业,当学生做功课有困难时,教师及时介入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课前微课视频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技能,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下面是本节课沈老师提供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微课设计:

视频旁白: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测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那么怎样来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比如说土豆、苹果、石块等。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看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播放Flash动画《曹冲称象》)曹冲真的很聪明,他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与它相等的石头的重量,解决了连大臣们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一想:怎么来测量一个像土豆、苹果、石块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你可以先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停)你想到什么方法了吗?这里有一些工具,有直尺、带刻度的杯子,还有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容器等,你能选择类似的工具来测量某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请你试一试吧,测量的过程可以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评析: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没有具体的操作演示,只提供了一个故事、一些工具,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有效地帮助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方向,而不是茫然的摸索。】

二、课中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内化

(一)分享与交流:展示学生上传的部分作品

课前,学生先观看视频,再将自己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最后分享到班级群里。课上,教师先充分利用学生上传的视频、照片等资源,组织大家分享、交流,从而获悉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不同测量工具及方法。

片段一

(播放学生A的视频:用有刻度的杯子测量土豆的体积)

师:看懂了吗?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

生:他先装入200mL的水,然后放进土豆,土豆加水的体积就是250mL,现在的水减原来的水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他选择了一个什么容器?(生:有刻度的水杯)

……(得出结论:只要直接读出刻度就可以了)

片段二

(播放学生B上传的视频:用没有刻度的杯子测量土豆的体积)

师:她的方法跟甲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甲是先把水倒进杯子里,而乙是先把土豆放进杯子里。

师:也就是说她的方法不一样。(教师板书:方法)

生2:甲放入的水是有刻度的,而乙把水放入的是一个没有刻度的容器。

师:所以说他们所用的工具也有点不一样。(教师板书:工具)

师:之前放入的是有刻度的,而现在放入的是没有刻度的容器,那么没有刻度的话我们该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

生3:先算出这个物体放进去之后水离容器口相差多少,假如只知道这个容器的高的话,把水到容器口的高度去掉,然后再用剩下的高度去乘容器的长和宽,算出来的就是它的体积;

……(得出结论:长×宽×水位变化的高度)

片段三

(播放學生C上传的视频:测量溢出来的水的体积)

师:学生C最后是把水放到有一个有刻度的容器,既然你有有刻度的容器,干嘛不直接测量呢?

生C:因为有刻度的杯子装不下这个苹果,放不进去,瓶子太小。

师:哦,杯子小了,苹果大了,那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工具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板书:合适)看一下这个工具和被测物体之间是否合适,可以先稍微目测一下。

片段四

(播放学生D上传的视频:用割补法测量土豆的体积)

师:这个方法其实她也是把一个不规则物体转化成了一个规则物体去计算。

……(略)

【评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但因为学生有了事先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体验,所以课堂上分享同伴的作品时,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操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感悟纷纷发表意见,气氛非常热烈。】

(二)归纳与总结:观看教师的“课中微课视频”,总结测量的基本方法

配套学习资源是教师提供的能用于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媒体资源,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来解决困惑,最终达到精熟学习的目的。本节课沈老师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还设计了操作演示的课中微课视频:

(播放视频)旁白:我们测量像土豆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这是一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有600mL的水(标记),接着我们将土豆慢慢地放入水中,让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水位上升到了750mL(标记),那么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土豆的体积。所以这个土豆的体积是150mL,也就是150cm3。同样,我们也可以先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里,再慢慢地取出,观察水位变化的情况,也可以得出土豆的体积。如果选择的是一个没有刻度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容器,先测量出容器里面的长和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标记水位高度→演示)记录水位变化的高度,再用容器内壁的长乘宽再乘水位变化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土豆的体积了;如果在这个杯子中装满水,再将土豆放进去,水會慢慢地溢出来,土豆的体积就是这部分溢出来的水的体积,相信这部分水的体积你一定有办法求出来。测量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有很多,只要想办法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你能计算的规则物体的体积就可以了,希望大家继续探究发现更多的方法,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更多的新问题。

【评析:教师在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要根据学生课前的“学”来确定课堂上怎么进行“教”,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三)应用与内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知识内化的方式是作业、实验和协作探究等,本节课沈老师在知识内化这一环节设计了两组练习:一判断题——学生通过分析与判断深层次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算理;二选择题——题目的设计层次性强,通过计算与选择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做出判断与选择的,交流反馈真实而及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的伙伴和助手,老师的重心在于“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

片段一:分析判断

说法1

生1选择否:我觉得这个苹果下降之后,苹果拿出来水位会下降,下降4cm,说明苹果的体积就是4×8×5。

师:你现在认为小胖说的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生1迟疑了一会儿说:对)

说法2

生2:水的体积确实是没有发生变化,水高了是因为加入了苹果的体积,水还是这点水。

师:水还是那些水,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过倒进去?拿出去?之所以水面下降是因为苹果的问题,水本身它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说法3

生3: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上面写了容器厚度忽略不计。

师:他观察得很仔细,在这个题目当中提示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原来填否的同学,你现在是不是也认为是对的?

说法4

生4:我感觉是对的,因为先把苹果放进去高14,长是8,宽是5,3个乘起来就是。

生5:我觉得是错的,因为14×8×5求了水的体积,苹果的体积应该是(14-10)×8×5.

生6:生5说水的体积说错了,应该是10×8×5;14×8×5代表的是苹果和水的体积,而题目要求的是苹果的体积。

片段二:动手算算再选择。

第1题

分享:5×4×(8-6)=20×2=40cm3

生:在没放入土豆之前水位的高是6cm,长是5cm,宽是4cm,在放入了土豆之后,它的水位增长2cm,成了8cm,因为容器厚度是忽略不计的。所以说答案就是5×4×(8-6),是40cm3。

第2题

生齐读。

师:水深8cm大概到哪里(师生指出8cm水位处)?石块的体积是哪个部分水的体积(指给你的同桌看看)?是不是这部分?长15,宽15,水的高度是(15-8-3)。

第3题

默读→齐读→抑扬顿挫地读。

师:我们来想像一下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一个容器,里面有一些水,石头进去了,水(生:溢出来了);石头进去了,水马上溢出来了?(生:慢慢溢出来了)石头进去了,会怎么样?(生:会升高),升高了,……,现在高到哪里了(生:容器口)?有没有看到?到容器口了,怎么办?(生:溢出来了)所以石头的体积是?

分享:(9-7)×7×8

生:不同意。因为还溢出来了24mL,24mL就是24cm3,他只算出来了在缸内到缸口的那一段,溢出来的没有加上去。

师:这个石头的体积不仅仅是溢出来,也不仅仅是上升的部分,而应该是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再加上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才是它的体积,所以答案是136.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们充分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解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专门挑选了一个错例,让学生判断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己录制了大量微课视频,在录制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再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生活实际充分地结合起来,达到对知识进一步深化。翻转课堂实施的两大关键环节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和课上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尤其是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评析/张一春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让课堂更精彩!精通微课设计与制作/缪亮.袁长征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微课:课堂新革命/赵国忠,傅一岑编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7.

[4]透视翻转课堂: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王奕标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9.

猜你喜欢
微课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视频在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浅论如何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视频
交互技术在微课视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