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2019-03-18 01:58孟凡艳
关键词:实施方法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孟凡艳

摘 要: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能力的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实施引领学生走进“美”的语文世界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80-1

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文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创设审美意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体味作品中美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境界。

一、要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去熏陶感染学生

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一个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人格素养,他就不可能对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予以尊重、理解和养护,他的一切努力也就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认同。学生爱老师自然也就爱语文,学生爱语文自然也就主动地去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里的“美”。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学生言语生命的屠夫,而应是学生言语文化精神的传递者,是学生新的言语生命的接生者和守望者。

二、要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去燃放学生的审美激情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必须要有扎实的功底。我们要求学生能说会写,首先自己也应当能说会写,否则难以征服学生。正因为如此,不少的语文教育专家才大力提倡教师“下水”。

教师“下水”应当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欣赏、一起写作、一起做题等。一次仿句训练:要求学生仿照“祖国是森林,我就是森林中的一棵小树;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小的水滴”这一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学生的不少答案都可以得满分,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一种神韵。于是,笔者兴之所至,也随口吟出两句“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祖国是一把美丽的七弦琴,我就是琴上快乐跳动的音符。”话音刚落,便赢来了学生一片热烈的掌声。燃放学生言语激情的最好方法是首先燃放教师自己的言语激情,让学生忘情于写作的最好方法是让教师自己首先也忘情于写作。一个有深厚专业素养的教师也是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而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才能将学生引进“美”的语文殿堂。

三、要广泛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有的教师为应试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过分强调工具性的做法,不仅白白地浪费了美好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滋长了更多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其实,语文的人文性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中的“美”是无时不有的。即使是识字教学,也無不充溢着我们方块汉字的意蕴之美。比如要让学生识记“休”和“水”字,如果教师能以篆字的形式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学生见了“休”和“水”,很容易就能悟出“休”者,一人休于树下,会意字是也,“水”者,象“水”之形,象形字是也。这样,学生既认识了所学之字,又领悟了它们的含义,岂不美哉!

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在教《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诗歌节奏的划分和反复的朗读,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和诗中所表达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之美;在教《黄河颂》时,通过听唱、听读和朗诵,可以让学生感染到诗歌的雄浑之美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之美;在《最后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阿尔萨斯人沉浸在亡国的伤痛之中的悲壮之美;《山中访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陶醉在大自然之中的闲适心情之美;《夜雨寄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李商隐对远方妻子思念的悲凉之美……

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美,天天让学生醉心于“美”,在语文课中,学生自会其乐融融了。

四、要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前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重要的是找到恰当的联系点。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想象、联想的方法,明白想象、联想是创新写作的命脉这个道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写景一段历来脍炙人口。如果我们对它的探讨仅仅是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难免乏味。但是,只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并稍加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它的美不可言。首先是顺序美,作者写景是从低写到高,又从高写到低,从植物写到动物,又从动物写到植物,从整体写到局部,所有景物有静有动,动静相宜。其次是色彩美,这里有“碧绿”的菜畦,有“紫红”的桑葚,有肥胖的“黄”蜂,真是有红有绿,美艳之至。再次是声音美,油蛉的叫声曰“低唱”,蟋蟀的叫声曰“弹琴”,巧用拟人,悦耳动听。同时,这里还有童心美,童年好奇的鲁迅如果没有摸过石井栏,怎知它的“光滑”?用手按住斑蝥的脊梁迫使它喷出一阵烟雾,能说不是鲁迅小时候的至爱?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曾经勾起过童年鲁迅多少次食欲?……如此境界,又怎能不让学生进入审美自失的状态?如此享受,皆为想象与联想之功也!

让我们挖掘出更多的“美”,并将学生引进“美”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