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建构式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9-03-18 02:07幸冬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构教材情境

幸冬梅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大脑的过程,而是在已有的经验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启发学习者提出问题,并利用问题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我们要从转变师生观念、改革政治课堂内容和形式方面共同努力。

一、转变师生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与学生在課堂教学中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二者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关系。无论强调学生是主体,还是强调教师是主导,都从不同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建构式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把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1.教师角色和教法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能高瞻远瞩、驾驭课堂,以思想引领学生的“教育家”。因为纯粹地“教教材”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用教材教”,通过钻研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培养素养。教师要重构课堂,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让课堂翻转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学生角色和学法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课堂,学生是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是求学者,变“被动者”为“探究者”,变“聆听者”为“参与者”,做一个个性鲜明、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者。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带着问题学,带着勇气尝试,在做中学,在学中发展。

二、优化课堂内容,提升教学品质

课堂内容的选择关系到课堂品质。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使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运用教材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素养。核心素养是一种面对复杂社会情境的品质与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深层重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跨学科的视野,重组学科教学模块,坚持知识呈现的全局性。

三、创新课堂形式,探寻教学新路

优质的课堂内容需要用合适的形式才能把其中蕴含的价值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建构课堂,就要创新课堂形式,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环节、活动设置、合作探究、练习设置、课外拓展等方面努力。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的时政播报……课堂环节中议题、活动、情境的设置,都需要教师研究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反复钻研教材,思考设置的活动与核心素养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因为学生的活动体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需要用活动创设有深度的课堂,有品质的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在活动情境中激发智慧,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素养,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式课堂是动态发展的,充满变数,一切都在重构当中。而这些变化蕴含着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理性批判,灵活应对。例如,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我设置了“要不要扶摔倒的老人”这一社会热点让学生探究。结果有学生把自己遇到的被人讹的事情全在课堂讲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这几个学生被讹的事情上,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当时我迅速做出反应,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针对那几个被讹的学生事件展开新的探究:你们当时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被讹?此时教师无须使用预设的案例,学生已经有了知识的生成。课堂也因此充满灵动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课堂教学突破教材局限,向更有深度的思维延伸。

常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精彩有深度有品质的课堂,是教师背后的辛勤付出。教师要自觉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完善人格魅力,让政治课堂成为一潭能够激起涟漪的活水。

猜你喜欢
建构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教材精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