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学习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9-03-18 02:00曹先霁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习培养

曹先霁

【摘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如今“创新精神”的培养已作为探究学习的目标之一,即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粗浅探索。

【关键词】  学习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99-01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成为探究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如笔者在教《乌鸦喝水》时,让学生讨论“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有的说:“把小石头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太慢了,不妨把小瓶子扳倒,这样水就往瓶口倾斜,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有的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或棍子打掉瓶口,因为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伤皮肤。”……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都争抢着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又如,教《草船借箭》时,笔者提出还是把课题改为《草船骗箭》为好,理由是“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从曹操那里得到十万支箭的”此话一出,反驳的意见随之而来,有的说:“诸葛亮最后不是叫军士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吗!”有的说:“后来到赤壁之战,诸葛亮不是又把这些箭还给了曹操了吗?这叫‘有借有还”。有的说:“如果用‘骗就仿佛是在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而不是在赞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了”……通过这次激烈的探讨,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获得新知。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了解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探索自学,学生提出: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对战斗有什么影响?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相机点拨下通过自己讨论,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了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了《雪猴》一文后,笔者布置作业时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笔者是这样布置作业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潜能。

三、启发思维想象,拓宽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思维也会具有创新性,在探究学习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可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词句。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最后一句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尾,余味未尽,给我们留下想象余地。笔者启发学生想象:狼可能会有几种结果?学生驰骋想象,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狼饿死了。”有一个学生却说:“后来狼骗了另外一只山羊的信任而得救了,结果那只山羊被吃掉了。”这个学生想象具有独创性,既合情理,又突出了狼的本性不会改变的中心思想。又比如在教《迷人的张家界》笔者先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张家界的景点,然后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怪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带着“像什么”、“奇在哪”这两个问题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组石头。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他们给这些石头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儿和编了许多神奇的来历,这一训练就培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芽,蕴育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花。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创新空间

探究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会使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去主动学习。如在学习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笔者让学生回去与父母一起找一找家长旅游时拍的照片、买的明信片、家中挂历上的有关图片,听一听家长旅游时的见闻感受,查阅有关的资料,选最喜欢的图片或照片,拿到班内交流。同学们有的拿着家长在衡山旅游时拍的照片,娓娓动听地介绍南岳衡山;有的举着明信片《张家界风光》、《苏仙岭》、《韶山》等,逐一描绘着祖国壮丽的河山。这样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了知识,拓展了探究的领域。又如在上作文课《学炒菜》时,笔者先提前一周跟学生说: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跟大家说,我想下周到哪个同学家去玩。学生听后都面露喜色,七嘴八舌地喊到我家去。然后我再兴高彩烈地说:哪位同学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同学们都愿意请我去,于是他们利用课余向爸爸、妈妈或在菜谱上学做菜。几天后的作文课我再问学生学会做什么菜了,学生们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并且还有几个学生讲了自己研制发明的新菜,最后我让学生把做菜的过程写下来,学生说这样的作文他们乐意写。通過这次习作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激发了他们的生活热情,又拓展了他们的创新空间。

总之,在探究学习中,要注重创设民主氛围,引发创新火花,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乐于创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学习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