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环节方面浅谈一下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

2019-03-18 02:00蓝嘉仪
关键词:小倩浅谈法治

蓝嘉仪

【摘要】  初中使用道德与法治这一新教材已有两年,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仍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经历,浅谈了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生活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02-02

道德与法治课是基于学生自我成长的一门生活课程,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对其生活的指导,使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体验、内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努力把基础知识原理融入生活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体会和感受,那么考试应该是比较容易得高分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到了考试时学生却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新课改下就显得尤其重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一定要接近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下面我从教学环节方面浅谈一下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道德与法治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并且,情景的创设不应单纯的由老师进行,更多的应该有学生的参与,例如讲《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关于朋友交往的资料。上课时,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并不时发出感叹。当个别学生或小组展示的资料与自身或本班的某些现象比较相似时,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老师再从旁引导,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给学生一种教学内容就在身边的体会。从而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充满兴趣,增强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动性。

二、教学过程:巧设问,深诱思,层层深入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偏好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兴趣的技巧。”,只有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中。那么应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兴趣呢?我觉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喂孩子吃饭不容易,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孩子就是没胃口,究其原因就在于孩子不想吃。学生学习也一样,我们不能再让学生被动的吞咽,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抛出问题,除了一些简单的起过渡作用的问题外,还应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让生命之花绽放》时,我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言论和学生的实际想法——过于注重物质贡献而忽视精神贡献的意义。我设立了这样一个命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黄舸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学生听完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黄舸的人生价值有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我们不能忽视精神贡献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例如在讲《节奏与旋律》这一框题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关内容时,刚好本班好几位同学接到了参加区舞蹈比赛的任务,尤其是副班长小倩同学,一方面,因为比赛重要,时间又急,舞蹈社团王老师要求小倩和其她队员能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期中考试在即,小倩希望在自习课花更多时间复习语文;还有她们学习小组期初考试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数学老师希望作为组长的小倩利用自习课带着组员好好复习,为期中考试冲刺。怎么才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让小倩先谈自己的处理方式,再让学生展开讨论为小倩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学生经过讨论慢慢总结出小倩应以学校比赛为主,中午或晚上抽时间复习语文,请求其他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帮忙辅导她们小组的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要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们这一科的知识对他们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指引和指导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布置作业亦要精心思考,不能简单的以完成教学任务来布置作业,所以除了布置一些知识性的作业外,教师更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从而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依法行使权利》这一框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和学生自身实际的作业:由于近期学校周边正在进行的排污管道改造、沥青路面铺设等市政工程的进行,导致堵车、噪音、粉尘等问题时有出现,我们作为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能不能向相关部门提建议呢!提什么建议?怎样提?向谁提?该通过怎样的途经提?能不能因为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既很好的把握了课本的知识,有培养了实践能力,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的。

总之,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深信,只要教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我们定能通过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组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2]黄上饶.《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学的变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4,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李建林.《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8,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P49-57,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周瑛《立足生活本位 绽放思品魅力——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8年10期.

[6]高秋生《贴进生活 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贵池区唐田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小倩浅谈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后手
虔诚至极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