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

2019-03-18 11:52许慧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幼儿教师广西

【摘要】按广西地域和经济情况进行分层处理,随机选取各地好中差三级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类别的幼儿教师在身心健康、职业满意度、个人能力提升需求等方面的心理状况,从社会、幼儿园及个人方面寻求具体干预策略。

【关键词】广西 幼儿教师 心理 干预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KY2016YB754)之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04-02

广西是我国经济和教育落后省份之一, 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素质,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次调查在样本选择上按广西地域和经济情况进行分层随机处理,以期了解不同类别的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寻求具体解决途径。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據广西实际状况按北部湾地区、桂中、桂东、桂北、桂西进行划分,选取各地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进行好中差三级分层,并从中随机抽取幼儿教师共500人组成样本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与个别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幼儿教师心理状况与需求调查表》为调查工具。SCL—90主要测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十个项目,后者主要调查幼儿教师个人的基本状况(身心健康状态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培训需求、职业倦怠等)。收回有效问卷403份, 有效回收率为80.6%,数据用spss11.0进行处理。

2.访谈法: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着重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满意度、心理压力源、职业认同感、专业需求等。

二、分析与讨论

(一)身心健康状态上,北部湾地区和桂中地区幼儿教师满意度较高,桂东满意度最差。在总体63.7%的身心健康状况“满意”、“比较满意”的占比下,北部湾地区和桂中地区分别占到67.5%和62.6%,高出桂东地区5个百分点。可见钦北防北部湾地区得天独厚的慢节奏休闲生活方式使得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身心状况比较满意。本次调查显示, 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1.3%,略低于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余欣欣的调查数据。其中城市幼儿教师的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强迫、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乡村幼儿教师, 表明城市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活上压力普遍高于乡村幼儿教师,这与其他省市的相关调查结论也一致。在躯体化因子上,40岁以上幼儿教师比 40 岁以下的得分要高, 差异极为显著,表明教师的身体状况随年龄增长普遍下降的事实,与2003年余欣欣的调查数据一致。

(二)在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上,超过六成(63.7%)的幼儿教师安心于目前的职业或工作单位,队伍总体稳定,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桂东和桂北更能安心工作,桂西情况较差,这可能与桂西地区经济和生活方式相对单一有直接关系。幼儿园性质不同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也明显不同,广西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及条件较好的高端私立幼儿园人员相对最稳定,满意度达70.0%,并且收入越高,越安心于目前的工作,收入较高者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最高,月工资2000元以下的幼儿教师流动性比较大。集体访谈和个别调研更直接显示了刚入职一年的幼儿教师压力较大呈现出焦躁不安状况,对职业的认同感相当低,离职倾向明显。目前幼儿教师较低的物质收益和较低的社会地位, 是影响幼儿教师尤其是生活负担重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在幼儿教师个人能力提高需求上,通过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对进修或学习的需求的分析,发现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幼儿教师进修或学习的需求在不断递减,初级职称占55.7%、中级职称占48.6%、高级职称占38.4%。在参加在职进修培训学习上,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其对自身素质提高有更迫切的需求,职称越低培训的需求普遍越强烈,但高职称的幼儿教师在在职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和比例上要高于低职称和无职称者。

(四)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本次调查表明工作未满 2 年和工作 20年以上的幼师在职业倦怠上得分较高。其中工作未满 2 年的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上得分最高,这与她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问题有关。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差别并不显著,但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明显表现出高学历者自我期望值更高,遇到期望与现实冲突时,更易产生消极、焦虑、抑郁情绪,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次调查中发现,广西公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并不比私立幼儿园的高,原因在于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份稳定的体制内的工作可以带来心理的安稳和自豪,而私立幼儿园有两类,一类相对高端的私立幼儿园对教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更严格,另一类低端的私立幼儿园条件较差,管理不规范、收入不高、专业发展受限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更明显。从本次调查数据分布来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幼师在调查数据的62.5% ,由此可知,广西幼儿园的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培训不够导致能力差强人意。工资待遇与社会基本水平相当或者更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空间也有限,因此在工作中无法得到相应的成就感。造成私立幼儿园教师有更多的精神压力。

(五)幼儿园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影响。81%的幼儿教师认为松散的人事管理制度及分配不公等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由此看来,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幼儿园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幼儿教师权益,确保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干预策略

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社会舆论、家长的不信任、频繁的督导检查、繁重的环创任务、被监管的保教过程、过多的一日生活环节、较低的职业价值认同等等压得幼儿教师透不过气,解决之道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从根本上来共同解决。

(一)社会层面

1.切實提高地位及待遇,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

幼儿园难以留下幼儿教师与待遇无法保证息息相关。工作忠诚度和愿意持续工作的意愿充分反映出幼儿教师不安心于幼教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她们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承担的重大责任、承受的巨大压力而不能获得与之对等的报酬有关,因此,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所幸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点明了“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具体要求,对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砝码。

2.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

此次调查显示,广西大部分幼儿教师处在低职称甚至无职称状态,高职称仅占调查的13.2%。幼儿园特殊的保教结合的工作性质与中小学完全不同,但职称评价体系和标准基本一样,影响了幼儿教师参评的积极性,上升空间有限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全社会都要密切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

3.提高师范生准入标准和培养标准

生源问题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生源质量迫在眉睫,从源头选择和吸引优秀青年从事学前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个行业。各级各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用标准和专业化来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幼儿园层面

1.提供专业发展途径

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业务管理上营造浓厚的学习和发展氛围,通过培训、教师间的“传帮带”、经验分享、合作探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进步和提高,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上升途径。

2.提高管理水平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环境有关,幼儿园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改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安心工作。

3.关爱教师

幼儿园形成对所有教师尊重和支持的心理氛围,加强对幼儿教师尤其是刚入职新教师的关爱,缓解教师面对看似简单实则繁杂的幼教工作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倾向。对生活和精神压力大的教师予以特别关注,尽可能提供实际帮助,提供心理疏导的正确有效途径。

(三)个人层面

1.做好明确的职业规划

明确的职业规划会让幼儿教师对自我及环境了解透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减少茫然无措、无所适从的焦虑和烦躁,帮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2.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幼儿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发挥自身特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科研的意识,在实践中成长,以专业化的职业表现走在前列,在工作中达成职业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3.提高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本人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科学管理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做健康自信快乐的幼儿教师,从容面对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道难题。

参考文献:

[1]余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2期

[2]王景芝,赵铭锡.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3)

[3]黄芳,袁爱玲.培养人格健全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J].教育导刊,2006(12)

[4]卢长娥.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

许慧芳, 硕士,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幼儿教师广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广西广西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广西尼的呀
失落的一角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