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行为状况分析

2019-03-18 01:58刘正辉
商情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认知

刘正辉

【摘要】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不可避免要遇到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匿名性强等特点,作为网民的主力军,高校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认知和应对情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网络舆情  认知  監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捷讯息,互联网承载起了人们沟通交流的特殊功能,因为其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深受广发民众的青睐。同时,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的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网民受文化教育程度不一,素质差异较大,人员结构复杂,网络的现实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视。与此同时,各种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抢盐事件、地震风波、滴血食物传染艾滋等虚假事件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学生网民中,大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由于学生群体的社会认知力尚未完全形成, 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期,他们和社会有着更大地接触,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更加趋于社会化,有着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发展不成熟和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波动较大的特点。因此他们很容易在接收网络谣言的同时也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网络谣言不仅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谣言甚至可以影响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本应具有良好分辨能力的高校学生却往往成为网络谣言的“助推器”和受害者。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与原因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接触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的如下图所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有87.76%的学生每天多次,仅有6.12%每天使用一次,6.12%的学生每周使用1-6次,0%的人不使用网络,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的使用频率较高,网络己经成为大部分大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问卷中,通过对大学生接触重大公共事件的渠道的调查发现,选择互联网渠道的大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98.64%,紧随其后的信息渠道为电视和周围人群。调查显示,首先通过电视和周围人群获知重大公共事件人数分别占63.95%和60.54%。通过以上数据得知,大部分调查对象是通过这两个渠道的交叉同吋获取众大公共信息。即:从网上获知信息后和周围人进行讨论,在人际传播中获得信息后再上网求证。

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更喜欢做什么的调查结果的图表中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看新闻、看视频,其次是聊天,再次是查资料,还有6.8%的少数学生上网是为了购物。

在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调查中,如下图所示:有89.12%人认为网络有部分信息的可信度高, 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会参与网络瑶言的传播,这也是网络谣言得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持续扩散的重要原因。

在网络上出现重大社会消息时,80.95%的学生先进行核实后再转发,但是有12.93%的学是不经核实迅速转发的,这就促进了网络谣言的传播。

在分析觉得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哗众取宠和博出名。

当您看到无法确认真假的网络谣言时,68.03%的同学选择不予理会,仅有11.56%的选择举报。

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主耍有两点:一是参加微博谣言的传播,对谣言的扩散起推波助澜作用,第二,通过自身的举报,起到辟谣的作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信息接收渠道;第二,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较高;第三,大学生群体将网络谣言传播和扩散的原因简单化;第四,大学生群体的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曾参与过网络谣言的传播。

二、大学生易受网络谣言欺骗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群体多集中在18至22岁的年龄段,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属于尚不太成熟,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被一些负面言论和反动势力煽动利用。

(2)大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培养锻炼期,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信息,通过线上的互动提高社交能力、发展扩大朋友圈,努力提升自我存在感。所以需要大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获取更多第一时间讯息,获取信息已经不仅是学习生活的需要,还逐渐演变成为社交的需要。学生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更积极的获取最新信息,哪怕信息本身是未经证实的,所以就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

(3)社会环境为网络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忙散提供了土壤。面对重大社会事件,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后,中国大众传媒往往会出现集体失语的状态,保持沉默的同时,推迟报道,由于大学生处于好奇探索的年纪,官方的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追求真相的好奇心的促使下开始向非正式渠道寻求答案,致使网络谣言迅速扩散。

三、提升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瑶言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措施

(1)大学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以讹传讹,正确看待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扰,能正确对待群体意识,规避沉默负面效应。经历突发事情时,在观察周围意见环境的同时,要全面辩证的看待多元化的问题,树立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独立意识。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媒介素养,了解基本的传播类知识,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信息面前,谨慎冷静对待分析,使其成为扩展身知识面的机会,培养自己分析判断能力,而不是转发谣言,培养在虚拟信息环境下的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2)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的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有效性的最佳办法应及时更新具有时代性的教学素材与案例,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应加强突发事件等热点案例进课堂、进教材。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大学生从突发事件中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大学生正确、全面且思考性地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不易受外界他人的影响。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多角度全方位的看待问题,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在发生如社会公共危机等重大事件时,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突发事件带来影响,缓解其不安因素。

(3)政府和大众媒介及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应切实承担起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责任和义务,打破时空和技术限制,必要时要有专员运作,特别是在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临危不乱,勿听信谣言。另一方面,及时跟进突发事件最新动态,向受众及时更新、发布信息,从信息源头和传播过程中阻断谣言的扩散,让谣言止于智者的同时,还应让谣言止于公开和权威。同时有条件的通过发布或转发更多积极、健康的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道,传递正能量,消除大家的恐慌情绪。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财经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立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认知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