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习线索展课堂活力

2019-03-18 11:48王银梅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文本教材

王银梅

一、缘起

开学初,在区品德集体备课中聆听了一位老师上的“交通连四方”后,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通过徐老师的课堂设计陷入了深思。徐老师设计了刘爷爷这个人物,通过刘爷爷的回忆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今夕交通的变化;又设计了刘爷爷的三大顾虑,学生通过讨论在解决刘爷爷的顾虑中感受交通的便利。整堂课借助刘爷爷这个人物设置情境,拉直了课堂线索,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又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不禁思索,假如我们的每堂品德课都有一个主心骨、都有一条主线那该多好。

课堂学习线索是指品德课堂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教学,课堂设计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课堂的学习线索的主体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各种相互有联系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现品德课堂的魅力。

随着品德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品德课的课堂模式也在慢慢改变,已逐渐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角度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堂课中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板块之间经常会有联系不够紧密,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整堂课缺乏一条主线。课堂虽然变得很美丽,也变得很热闹,但是缺乏整体性,学生思维随着教师的指挥棒在各个环节之间跳跃,茫然地、被动地参与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虚无走向真实,从感性走向理性!面对课堂环节的现状,面对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不禁要更深入地思索学生学习的方式。将课堂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设计学生学习的环节,构思学生课堂学习的线索。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我们提出了《小学品德教学中构建课堂学习线索的初步探索》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线索的探索,以寻求一条有利于学生发展、展现品德课堂活力的途径。

二、操作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整体性的关键活动,构建学生课堂学习线索有利于课程的改革推进,有利于课堂的整体优化。因而,我们尝试着从目标—文本—情境三个角度探寻学生课堂学习线索的足迹。

预置策略一:围绕目标,构思课堂学习线索

卢布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

1.紧扣目标——把握线索的方向

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的教学。因此构思课堂学习线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目标出发设计有效的活动。

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教师再创造、再设计的自主权,加之提倡回归生活、关注儿童,我们的教师反而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通过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在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生活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构思课堂学习线索。

2.目标引领——思考线索的内容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从目标出发,结合本地区情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学生课堂学习线索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动地优化整合有关内容。

设计的学生课堂学习线索的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展现。活动需要符合目标,活动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要通过活动这个中介和载体,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要确认是否一定需要这一个活动设计,要看内容是否有利于开展教学,对不适宜的内容不强求采用这一形式。在活动中,不要偏于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学生不仅是愉快的,也是思考的。“国际组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加沙战争这条线索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由这场战争引出联合国安理会、国际红十字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凸显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这场战争出现的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学习线索让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

预置策略二:使用文本,打造课堂学习线索

1.走入文本——挖掘线索的载体

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文本教材给人的感觉很精致,耐人寻味,教材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都体现着编者的独具匠心:有的是为了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有的是使学生感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有的激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和需要。这些文本内容也将是我们打造課堂学习线索的依据。

“国际组织”这一课设置了加沙战争,引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如何通过这场战争,显现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中的作用?文本中“安理会会议中心”这张图给了我启发:如果安理会讨论的正是调解加沙战争、维护国际和平的内容,那么展开教学就顺利得多了。有了这个想法就去网上查找安理会开会视频,果然找到了安理会关于调解加沙战争的视频,开会的地点就在安理会会议中心。文本中的这张图是课堂线索贯穿于教学环节的载体,为我们教学顺利展开提供了帮助。

认真研究文本教材,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句话、一个问题、一幅图、一张表格……都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线索的载体。教师设计整合,让这些文本内容发挥其特有的魅力,为打造有效的课堂学习线索提供助力。

2.开拓文本——增加线索的外延

品德与社会给我们呈现的只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光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的境界,教师必须跳出文本既定思路和惯性思维,对教材的使用功能做出创造性的开发,需要教师善于撷取广泛的社会资源为我们所用,帮助学生将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

“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课堂上则巧妙地以文本教材为依托,向生活拓展,营造生动活泼的品德课堂。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文本以外的素材,为打造课堂学习线索提供材料。这样的拓展犹如锦上添花,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让教材化繁为简,让课程精彩纷呈,同时也让课堂学习线索的构建更有底气。

预置策略三:运用情境,设置课堂学习线索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把教學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情境设置作为课堂学习线索的内容,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有了保证。以情境设置为线索,连接品德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在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国际组织”这课所需要教学的内容离学生平时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让教学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依托情境的方式来设置课堂线索。课堂上用加沙战争贯穿于国际组织之间,让这些较为理性的教学内容增添一些感性的成分。例如,在关于国际红十字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国际红十字会进入战后的加沙会干些什么,学生提到了救死扶伤、赠衣施药、提供食物等等。我又补充了红十字会成员工作的视频,学生从这些人道主义的行为中受到了感染,表示今后也想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一员。一种善良、纯洁的思想在孩子脑海中萌芽,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更显浓浓的品德味。

1.依托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设计情境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服务于学生生活,实现对生活的指导。

依托生活情境,设置课堂学习线索方案

2.选用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践体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是点燃求知欲和创造欲的火把,选用问题设置情境,并且串联整堂课,搭建学生课堂学习的线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选用问题情境,设置课堂学习线索方案

3.借助故事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阶段,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巧妙地借助学生喜爱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在故事的层层深入中,引领着学生的课堂学习线索,安排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个好的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灵动,多一份精彩。

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课堂学习线索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巧妙地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线索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设置学生课堂学习线索时,应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需要,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努力创新学生课堂学习线索。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我们的品德课就会充满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赵晓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9).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品德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