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战略途径分析

2019-03-19 11:05□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价值链特色

□周 邦

特色经济主要是指某区域依托于当地的优势资源,构建并完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完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特色产业与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并具有独占性、扩散性、辐射性、持续性等发展特点,是提高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力量。现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效益,实现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透过价值链的分析视角,探索一条更适合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以促进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价值的有效实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特色资源及特色经济的价值特征

特色产业发展依赖于特色资源,从形态上来讲特色资源分为两大类型:即有形特色资源、无形特色资源。其中,有形特色资源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供人类生产生活所用的特色自然资源;无形特色资源是指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依存于各种文化、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性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覆盖性。同时,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特色经济,应具备如下价值特征:第一,特色产业为特色区域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利益。实际上,特色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当地的特色资源与特色产品,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特征、独有的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特色畜牧业等,这都是其他地区难以模仿与发展的,因而成为具有特色的资源以及优势,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特色产品及特色产业大大增加了生产价值,并在提供特色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实际发展中,不管是产品生产还是劳务提供,通常有以下流程:收集原材料;通过工艺技术或生产方法进行开发、提供服务;到达客户手中。其实,特色产品生产与或特色劳务提供的生产流程也是如此,但其独有的特色性却能够在任意生产流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对特色材料的应用、对特色工艺、特色方法、特色技术的运用等,形成最终产品或流向市场后,都能为地域产业带来价值增值,提高地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三,地域特色产业的扩散性与辐射性能够推动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占领市场后,依据市场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特色,能够进一步促进特色经济向上游、下游的不断延伸,最终形成集聚的产业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及价值特征

(一)产业价值链的涵义。价值链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活动系统,主要是指在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从生产材料的收集,到生产工艺的应用,再到最终产品的形成,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由某些群体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进而为顾客呈现更加完美的产品、更加到位的服务。同时,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通过一系列生产活动而产生价值,并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活动,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将其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两种类型。其中,基本活动是指产品在创造、销售、转移以及售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指为基本价值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提高产品价值,满足社会以及人们的发展需要。实际上,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灵活性与价值性,必须要依赖特色产业。因此,站在产业角度视角下分析,企业链中各厂商之间的交易与生产,都将为产品的增值与服务提供保障,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产业价值链需要以特色工艺或核心技术作为支撑,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不同消费群众的差异化需求,为企业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现代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第一,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由同行业企业构成,且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保持着良好的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价值增加与价值延伸,推动我国特色产业的有序发展。第二,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一生产环节都在加工制造、产品服务、最终使用等流程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联动的生产关系,并在不断的生产中形成不易被识别、隐性的价值增值,也就是所谓的“1+1>2”的协同效应,从而使得区域产业更具竞争优势,更受人们青睐。第三,产业价值链中不同的生产环节都拥有着各具特色的产业资源,从而使得不同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盈利水平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第四,高效率、高收益的价值链并不是在某一生产环节或某一节点产生,只有通过增加各个企业的生产价值,才能实现整体价值链的增值。这就需要相关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生产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以此更好地提高产业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有效战略

(一)特色产业的价值实现要依托于区域特色。区域特色经济源于产业特色资源生产所带来的差别化利益,是存在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差别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实现的价值传递与价值转变,进而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成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热门产品。同时,应明确以下几项观点:第一,并不是拥有特色资源的企业都能获得差别化利益,特色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特色资源、特色文化只有转变为难以模仿、难以复制、更加隐性的核心价值,才有可能获得差别化利益。第二,特色经济要在不同的产业生产环节中,进行不断的价值传递、价值转化、价值增值,才能逐渐形成差别化利益。如果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将处于“断点”状态,进而无法进行核心价值的传递与增值,无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差别化利益。第三,特色产业需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并充分突出它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差别化利益,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产业价值链各生产环节具有相关的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特色资源能够为产品与服务带来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发展亮点,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价值活动,都能实现价值增值。换言之,只有具备异质化的特色产品,才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这就需要制定有针对性、有发展性的生产目标,比如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生产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特色资源的异质化开放;再如在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的传统工艺或特色元素,推动区域产品创新;又如提高相关人员的产品服务意识,开展售后追踪服务,注重客户产品体验,促进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特色资源的生产过程亦是价值传递与价值增加的过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价值链。特色产业的价值增加,主要依赖于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延伸。同时,特色产业价值链需要具有足够的长度与广度,并具备与之契合的配套设施,以此更好地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拓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价值链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规律,还进一步完善了经济体系的构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更好发展。比如产业价值链以外的企业可以在某一生产环节、生产节点上参与价值活动,并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设备、物流等相关的支持,提高特色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强化企业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站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视角,探索区域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价值链应从特色经济的整体出发,保持特有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特色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效率。同时,随着价值链分工的愈发细致、生产内容的愈发丰富,这就需要产业价值链中的各生产环节进行更加密切、更加契合的合作,进而更进一步地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价值链生产结构的协调运行,提高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特色产业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特色经济的有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优势,必须要依赖于区域特色资源,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现代社会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价值链特色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中医的特色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