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藏族服饰结构的探讨

2019-03-19 19:09邵诗茹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长袍藏民藏族

邵诗茹



对传统藏族服饰结构的探讨

邵诗茹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藏族服饰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服装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色彩、纹样以及其结构廓形和穿着方式都有着它自己独一无二的一面。文章主要围绕着藏族服饰的廓形结构及其穿着方式展开论述。

传统藏族服饰;廓形结构;缠绕包裹式服饰;喇嘛服饰;藏袍

1 藏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背景

传统的藏族服装由于受到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人文宗教,还有蒙古和汉文化的影响,所以造就了藏族服装独具一格的外观廓形与审美理念。藏文化主要由:游牧文明,高原文化和宗教文化组成。而藏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也受这三种文化的影响。藏族常见的服装其结构主要有:长袖藏袍、无袖藏袍、喇嘛长袍、立领斜襟袍服、坎肩长袍和短衣等,这些结构各异,廓形不一的藏族服装在领型、门襟、袖型和下摆等方面都有这造型不一的款式变化。其不同的款式也分别有着其各自不同的功能性与地域性,它与藏民们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体现了高原地区和游牧民族文化所造就的服装特色。

藏袍服是藏服中最为常见的藏族服装款式。其轮廓分明,线条柔美,结构简单,与人以厚重之感。而在同一类型的服装中,由于它们使用的面料,图案,色彩和饰品的不同,一回产生不同的穿着风格。

藏族服饰的纹样多少都来源于宗教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当中。藏族服饰的图案不仅是用于审美,更多的是藏族人民对于美好愿望和理想的象征,其中藏族人民的饰品亦十分繁多,珠宝材质丰富。常见的有:玉石、玛瑙、珊瑚、彩色松石和珍珠等,这些珠宝大多都镶嵌在金银之中。这些饰物多为:项链、腰带、胸饰、佛龛、腰刀以及火镰等,而这些饰品通常只有在重大浓重的节日里才佩戴。

2 藏族服饰的廓形结构及其功能性

2.1 长袖藏袍的廓型结构及其功能性

2.1.1 长袖藏袍的廓形及穿着方式

因为高原“一天四季”独特的气候环境原因,长袍成为藏族男子日常穿着最多的服饰。其长度过膝,常见的颜色以黑色或者褐色为主。这种打扮最常见于牧区的牧民身上,牧区藏袍就集中地表现出这种特点,此类袍服亦被称为“康巴藏袍”。其结构肥大,袍袖宽敞,袖子伸缩自如。当正午艳阳高照,气温升高时,藏民把穿在外面的长袍脱下一边,又是甚至两只袖子都脱掉,将其缠绕在腰间,用以调节体温。其形成藏族服饰独特的缠绕风格。据前人样本采集数据测量得:康巴氆氇藏袍的修长约为247.1 cm,而成年藏族男性的臂长(双臂向两侧伸平从肩膀量至指尖的距离)一般在170 ~180 cm。可见藏袍的袖长远比人体本身尺寸要长的多。该袍的款式廓形为:交领,右衽大襟,整体宽大,直身不修腰,下摆略比腰宽。总体外廓形为H型。其结构为典型的藏袍“十字型平面结构”。

2.1.2 长袍的功能性

康巴长袍独特的结构形态,正是取决于它一系列的附加功能。通常情况下,男士长袍外套的长度约为129.2 cm,而留有大于20 cm的容量是基于游牧生活的需要。藏民们在出外放牧时,会将袍摆提至膝盖处,并用腰带系紧,多余的松量能在腰间上形成一个大的行囊。牧民放牧时,可以把食物存放在行囊中,甚至妇女们还可以把几个月大的婴儿放在囊里,以作背带之用。当夜幕降临时,宽大的长袍亦可作铺盖用。

2.2 无袖藏袍服廓形结构

藏族的传统服饰中,无袖袍服时妇女夏季穿着的典型服装。卫藏地区的无袖长袍又称:“曲巴普美”。在结构上“曲巴普美”的明显的体现出西方立裁工艺的运用,完全摆脱了传统藏袍“三开身十字型平面结构”的结构设计。其整体轮廓呈现为X型,下摆微宽,穿着时结合上身立体结构的造型并用丝带系于腰间,凸显出女人体的曲线美。“曲巴普美”的造型为:交襟右衽,左襟与裙片连裁,右襟到腰部搭于左襟上,底襟里面用纽扣固定。裙身加宽的围度从腰围两侧拼接。穿着时把腰间加宽部分向后拢,用丝带束起,固定于后中。

3 藏族服装廓型结构的美学分析

3.1 喇嘛袈裟的结构美学分析

喇嘛长袍和缦衣是藏服中最独特而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早期西藏僧侣的服装与印度的传统服饰纱丽相似,以一块布在直接在身上进行缠绕和包裹,以达到合适人体,遮羞庇体的效果。发展到今天,藏族僧人们通常穿着的衣服有3件:上身里面穿坎肩,下身为僧裙,最外面缠绕一条比自身还长的袈裟。

包裹在外的袈裟与其说它是一件服装,其实它更多是一块藏红色的长方形的布,其长度一般为身长的2倍。其结构无袖,无领,摆脱了人们对于服装的传统概念。通过对于一块整体面料再身上的缠绕和包裹,面料在人体上的叠加和堆砌,使得面料达到立体的效果。这种方式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西方服装在廓形结构上的审美方式,给予了人们视觉与审美上的冲击。其不对称的廓形结构与其通过缠绕和堆叠在结构上所产生出来的线性的美感和线条间的疏密聚散所形成的节奏感,使其形成了其独有的服装风格和强烈的形式美感。

3.2 藏袍结构形态的美学分析

藏袍外观结构的线条既流畅又富有运动感,突出了藏袍宽松且厚重的视觉感受。其在“袖型”“领”“襟”等部位的结构变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服装形态语言。宽大的藏袍穿着在人体上,其平面的结构样式并不符合人体,所以在人体上自然形成各种各样的褶皱。这些褶皱变化在整体的袍服上形成了线与面所构成的韵律形态美学。当藏民们把袖子卸下,将其绑在腰间或者他在肩上时,因此改变了袍服原有的基本形态,形成了新的服装廓型结构,这种“缠”与“捆绑”的穿衣方式,亦传释了服饰中的“包裹艺术”。

藏民们穿着在里面的短衣与披搭在外面的长袍的质感产生然了多种不同的层次变化。其次袍服在领子、衣襟、袖子和下摆上,藏民们大多数都会拼接兽皮和带纹样的面料加以装饰。而不同质感的面料在藏袍的外观结构上也构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亦丰富了服饰的质感。藏族服装选用的面料多样,一个藏民身上可能有着氆氇、皮面、锦缎、棉布等多种质感不一的面料。而藏民的这种穿着风格,实质上与我们当下的后现代主义的时装“解构”“混搭”的风格不谋而合。

4 探讨藏族服饰的廓型结构与现代服饰的结合

4.1 藏族服饰与混搭风格

藏族服饰的廓型都普遍具有宽松、厚重、长袖、大襟、下摆至膝、束腰等特点。其结构搭配多样,层次丰富且分明。同时,其包裹服饰亦具有不对称,长短参差不一的特点。在后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装设计中,亦有着很多长短各异,左右裁片不对称,左右肩部造型各不同的混搭风格特点。并且在混搭风格的时装设计中,也多数会运用到腰带的束腰的设计。这样不拘一格的穿衣搭配方式,与藏族服饰结构的搭配方式有着不约而同的审美追求。

4.2 藏族服饰与解构和拼接

在藏族服饰中,其多数会在衣襟、袖子和下摆上拼接以不同质感的带有纹样的面料或者兽皮,从而达到装饰效果。这种拼接的手法增加了服饰的纹样,丰富了服饰的肌理感和增强了服饰的视觉效果。在当代不少的服装设计中,都会运用到拼接和解构的手法来表现其服装的美感。例如英国的设计鬼才亚历山大·麦昆和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设计作品中就大量的运用了该设计手法。在麦昆的作品中会结合一些非传统的材料在服装是进行拼接,如:金属,塑料甚至是陶瓷。这些不同材质之间的组合与碰撞,极力地展现出了服装的张力。拼接服饰中对于服饰轮廓的分割,断裂和组合与藏族服装上图纹拼接的结构工艺有着异曲同工的表现效果。

4.3 喇嘛袈裟与包裹服饰

藏族僧人袈裟的穿着方式和其外观的廓型形式是藏服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通过将一块布通过缠绕和包裹的方式将其固定在僧人的身上。这种通过缠绕与包裹穿着的服装与廓型,已被大量的运用在后现代主义的服装设计中。

[1]刘瑞璞,陈果,王丽娟.藏袍结构的人文精神——藏族古典袍服结构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3-97.

[2]姚瑞,刘慧芳,陈晓鹏.无袖藏袍的结构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7,214(3):34-35

[3]焦会琴,陈绥阳,张云鹏,等.缠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结构体现[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163.

[4]李玉琴.藏族服饰的美学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2010,24(2): 46-53.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46

TS941.12

C

2095-1205(2019)04-79-02

猜你喜欢
长袍藏民藏族
古道散茶香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请菩萨找零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