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分析

2019-03-19 19:09孟庆海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孟庆海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分析

孟庆海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文化特色是提升高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阐述了通过创新文化育人机制、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服务育人格局、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平台、建立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以及打造以人为本的优良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创建文化育人机制,实现高职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建设背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文化的沉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需要文化的滋养,高职院校同样担负着育人功能的文化使命,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还需承担培养健全人格、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在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对职业道德的内化塑造,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关注与培养。

2014 年,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以行业企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加强文化育人,与产业文化无缝对接,将产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突出高职院校文化特色是提升高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高校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校园文,既有高校文化的共性,也会有其独有的职业特色,从而与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应用型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相适应。

通过在高职院校推行文化育人,才能让学生接触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文化,在文化融合中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人文精神,不断完备自我,成为一个能在企业、在岗位立足并能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人才。为了能让文化在高职院校被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改变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的观念,形成文化育人的创新机制,不仅仅把学校和老师当成文化的传播者,更要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影响力,发挥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作用,目前,高职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其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却稍显滞后,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招生就业、实践实训等硬件方面而忽视了文化育人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软作用。高职院校也因此正经历文化集聚薄弱等瓶颈,若想破此瓶颈,需构建和创新文化育人体系,促使高职院校向内涵式发展方向迈进。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

3.1 创新文化育人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要从文化育人理念大局出发,创建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引导师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师生共建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校园文化。其次,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一线高技术人才,故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社会,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认同企业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推进文化育人进程。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媒介,传播正能量,宣传文化知识、建设校园文化、拓展文化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2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职业院校要建设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建设一些诸如文化石、文化展栏、文化角等标志性的特色人文景致,凸显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社会性,让师生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中熏陶人文精神,彰显职业教育的氛围。在建设好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等硬环境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社团活动、播放校歌等软资源进行文化育人宣传教育,更要利用新生开学初和学生毕业前等时机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学校发展历程、校园文化、专业特色等,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影响,扩大校园文化育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3.3 形成良好的文化服务育人格局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公开、公正、透明、宽松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体系,学校的各项工作要首先服务于师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经常倾听师生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下成就育人的大局,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进取,形成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学习文化、教学相长的巨大合力。其次,搭建文化育人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学生学业学习、实习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奖助学金资助等各项事务,引导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融入文化知识和文化礼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爱心、信心和社会责任心。

3.4 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平台

一要进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整合,理论课程要增开一些能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课程也要和人文课程相结合,利用课内外实践课程,开展党团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素质教育,拓宽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平台。二要教学相长,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因材施教,还要利用案例、分组讨论、场景模拟等进行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师要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中加入传统文化、礼仪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课程过程之外,通过课堂讨论、相关知识竞赛等,把人文知识融入日常行为规范中,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三要依据高职院校职业特征和专业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岗位工作环境等,提高学生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以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还能快速融入企业环境。

3.5 建立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和学习,把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带进校园,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规范的职业准则、严格的行业标准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中,同时要多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创新咨询中心,搭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推广平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到社区活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建立学生和市场、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创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知识需求和职业需求,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再次,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汲取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团、学生会、艺术团等团体,举办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和传播正能量的寝室文化,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明星寝室”评比活动、“社团风范之星” 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文采、展现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平台。

3.6 打造以人为本的优良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的高职院校校园人际关系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育人理念,把以人为本放在显著的位置上,沟通和协调高职院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利益,为师生谋求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教师则应当从提高教学的目的出发,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构筑强大的教师队伍可以让教师在和学生日常接触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的、更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学生和谐的与人相处,如此不仅可以引导学习更好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和教师的接触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更加尊师重道。二是要以学生为本,学校的行政教学等部门也要树立服务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意识,加强对班主任、班导师、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动态等,同时利用专业教师、班主任、班导师和年级辅导员等的力量,关心学生生活、爱护学生心理健康,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有归属感,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指数,甚至毕业之后依然以在学校学习为幸,为未来做好校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以育人为本,教师要不断追求进步,提升素质,塑造师德品行,以优秀的学识、德行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问题、处理问题,为学生走向社会构筑坚强的心理防线。高职院校通过推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协调人际关系,构筑和谐校园,真正让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高职院校最坚固的组成部分。

总之,文化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所在。高职院校在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强化专业技能,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健全文化育人的体制机制度,凸显文化地位、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学中融入文化体系,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懂道理、立道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德行和品格,能具有较高的执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甚至是职业迁移能力。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壮大高职院校、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重要一面,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特征,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1]陈俊.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

[2]杨旸.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0).

[3]鹏顺.安徽省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

[4]黄惜.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及文化育人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4

G711

C

2095-1205(2019)04-93-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