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优化路径

2019-03-19 19:09吴沙沙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吴沙沙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优化路径

吴沙沙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如文化育人意识薄弱、高职教育职业特色不显著、缺乏社会内化功能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众多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开始自我反思,开始意识到自身文化育人功能的缺失,从而审视、反思其在办学过程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思考高职教育未来发展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甚至积极开始探索和践行一些卓有成效的文化育人措施,目标就是期冀通过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平台建设,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路径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

1.1 高职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都是注重技能教育,而弱化文化熏陶,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故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淡化了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责任等的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并非社会需要的技能与人文并重的“全人”。

1.2 文化育人缺乏高职职业特色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文化育人的功能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沿用以前中职院校的文化模式,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则照抄照搬本科院校的文化育人方式,在文化育人实践路径上创新性不强。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出台了文化育人的规划、方案,但面子工程大于实际落实,很多方案都是流于形式,面子工程痕迹严重,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1.3 未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

高职院校只有拥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充分对外展现自己的品牌,而许多高职院校在打造自己校园文化品牌时依然跳不出文艺演出、各类竞赛、学术讲座等传统活动模式,任务只要校园文化活动数量够、花样多就足可以繁荣校园文化,长此以往,必会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流于表面和形式,不易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1.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化功能递减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育人,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社会人,需要将社会意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才能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社会活动。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化功能并未彰显,从高职院校学生对待思修等选修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意识差,并未将思想道德观念固化在自身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化功能亟待加强。

1.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缺乏社会性、职业性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塔基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还要其能快速融入企业、认同企业文化。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社会和行业、企业实际。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多是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岗位技能够用,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创业能力较弱。

2 高职院校优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

2.1 打造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高职院校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走向企业工作岗位的,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形成了大学精神便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园环境主要为师生服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故高职院校应该从校歌、校徽、校园绿植、文化长廊、路标等的设计,打造出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才。

2.2 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育人品质

校园文化品牌的创设可以体现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可以传递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理念,对内可以融合校内师生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对外可以传递高职院校的学科特点、教育理念,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品牌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学校专业特色、办学理念等开展,来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品牌价值。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文体活动以及社团活动,还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通过校园多元文化感受校园文化品牌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3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学生作为互联网终端使用大户,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多,网络在校园育人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发展前景的平台建设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环境。首先,通过建设学院网络论坛、APP等方式形成校园网络展示平台。多在平台进行正能量的传递和发声,通过正面引导,让学生不仅在论坛、APP上了解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学校新闻和活动,还可以通过论坛、网络终端留言、讨论来抒发自己对学校建设、社会新闻事件、学校学生工作的所思所想,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树立学生的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知识竞猜、专业互助、校园热点问题调查等形式,或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签名活动、以网络为主题的话剧、演讲等活动,把学生从沉迷网络游戏的“低头族”引导成为能够正确利用网络指导学习的“勤学族”,如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利用网络大数据进行专业实训和科学研究。

2.4 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化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更多的是从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考量,所以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能比较好的实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化作用。首先,可以借助每年的迎新晚会、歌手大赛、创新创业周、学生艺术节、主持人大赛、专业知识竞猜、春秋季运动会等,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带动学生参与校内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平时可以远离手机游戏的吸引,还可以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通过发挥优势、特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光发热、寻找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校的文化育人真正内化到学生日常行为中去。其次,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接触社会生活,让同学们到农村、乡镇、城市开展社会调研、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统一组织学生通过简短的小品来讲授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防范哪些风险并会进行风险管理,或是帮助老年人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外交流,丰富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品质。而学生则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体会到父母日常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从而让学生能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成长和提升。再者,为更好的把思政教育内化的学生的自觉行为中,可以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来,让学生通过自觉自愿的行为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道德、人文精神、行为准则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素质稳定、积极向上、品质优良的社会观念,并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彰显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风采。

2.5 创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载体

首先,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的辐射作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一般都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模式多样性、内容跳跃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和专业性太强的特征,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网络大数据资料搬到第二课堂来让学生讨论,并针对学生的困惑,开展专题讲座、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答疑解惑,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对课内教学的补充作用,实现两种课堂形式育人功能的相辅相成。其次,完善社团规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的学生社团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受过通才教育的人才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能满足通才教育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社团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若管理和引导的好,则可以满足高职院校进行隐性文化育人的职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社团的形成一般基于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和相同志向而自发形成,若任由其自由发展必然是一盘散沙,故只有进行科学管理、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培养社团骨干成员,多开展有深度、有高度的社团活动,形成社团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为学校的发展和社团成员成长贡献力量的同时,还可以强化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通才,真正成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有力载体。

2.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要和企业接轨

首先,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不能脱离企业。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担负着传承工业文明的职责,为我国工业化的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让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企业,高职院校应创新工业文明,结合工业文明的服务型特征来优化学校文化体系。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厂中校”。“校中厂”是校内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过程中利用仿真实训环境,感受企业的工业文化;而“厂中校”是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帮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真正参与企业经营过程,在毕业之前提前感受工业实践和企业文化。其次,高职院校在校内组织教学时要适时融入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传承企业文化、对接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联合企业共同实现文化育人功能。不仅要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就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还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能手到高职院校办专题讲座,进行职前培训,传播企业文化等,让学生未出校门便能对企业文化、企业人文、企业精神、职业精神有所知晓。最后,要结合职业训练形成学生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具备高尚企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能拥有社会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能与企业的发展共进退。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认知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企业文化熏陶下,认同企业文化、价值取向,成长为企业中各个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3-46.

[2]黄甫炳坤.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4-34.

[3]旦永刚.论大学的文化职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6-29.

[4]谭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J].教育与职业,2014(11):35-36.

[5]王明生,王叶菲.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07):10-1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7

G711

C

2095-1205(2019)04-98-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