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2019-03-19 19:09贺杏妹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高职大学生

贺杏妹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贺杏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高校教育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群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文章以高职院校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现状问题做为题课,结合实际展开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1.1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

我国对于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并逐年增加投入,各大高职院校于硬件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然而软件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其管理机制、教育理念以教育方式都表现出了不明程度的滞后状态,还处于传统教育当中的重知识培养,而忽略了实际的实践能力锻炼,这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没有对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考虑,无法匹配市场需求,导致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1.2 企业用人制度不够明确

企业招聘门槛过高,应届大学生无法满足其过于严苛的要求。企业招聘的所有职位,几乎全部设置了较高的学历及经验要求,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基本不予考虑。工作经验问题更是大学生的另一劣势,对于企业提出的经验要求大学生根本无法满足,所以,大学生毕业几乎就等于失业,这导致了社会失业率越来越高,更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企业在招聘时提出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招聘要求,直接把应届大学生淘汰在外,根本不考虑其实际能力,无法做到“人尽其才”,使无数的人才被忽略。

1.3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站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角度来分析,大致体现为:(1)自身设置了过于优越的择业期望值,刚刚踏入社会就希望有高收入,能够获得高职位,甚至要高人一等、卓尔不群,然而却忽略自身的实际能力,是否能够匹配如此高的要求;(2)对于企业的保障制度过分注重,如养老、医疗、保险等,大部分都希望都进入优等单位,如国企业、外企、政府单位、事业单位等。择业要求过高,自视不凡,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一句“高不成,低不就”完全概括了现下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

1.4 毕业生自身素养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1.4.1 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所谓基本工作能力,其涵盖了:个人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等。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职业精神,以及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就业而言,极其重要。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缺乏正确的职业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岗位,无法做好脚踏实地,在选择工作时没有正确的价值,工作环境差的拒绝,工作待遇低的不干,挑挑拣拣,表现出了极为不成熟的心理及思想素质,而且通常适应也非常差,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对自身岗位进行适应,以上这些表现,都属于对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极其缺乏的情况。

1.4.2 缺乏专业技能、合作技能以及求职技能

大学学习给予了大学生系统的专业培训,对于自身专业内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方式以及专业技能,应当能够做到系统且熟练的掌握,并且学校注重全面培养,还给予其人文社科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还培养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其实际的操作能力。比如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创新技法能力以及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等。大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如何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这也是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进行考量的关键因素。

2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建议

2.1 明确并强化高校教学改革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人力资源构成当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大学生,这一群体肩负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强化和提升,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这是高等学校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为了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对高校教育进行革新,对人才教育质量进行强化,势在必行。高校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秉承分类办学的原则,全面贴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校做出明确定位,打造出据有自身特点的办学优势。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也要贴合社会需求,对学生的未来就业进行充分考量,把教学基本建设做基础的同时,注重内涵建设,对专业结构进行科学设置,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优化,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各面都进行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做为强化重点,推进并优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同时更要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和强化。

2.2 强化实践教学,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并进行强化,同时打造出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应当进行提高,建立起综合性的实验、实训以及实习基地。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丰富实验内容,使其更加富有设计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同时实践教学过程也需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机制,设计并组织实习实践活动,进行就业模拟专业培训,使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以上使大学生的环境及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重注校内第二课堂、专业技能竞赛、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文化活动的推行,让大学生于其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进而强化自身的就业能力。

2.3 教育机构方面

对于校方而言,不仅要对自身硬件条件进行完善和强化,更要注重软件方面的提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革新,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并于应用性、操作性方面进行强化,开设技能实践型的课程,确保培养出的综合型的专业人才,能够真正符社会及市场的切实需求。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创新,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若其要在企业当中获得认可并实现自身价值,那么也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企业当中出类拔萃,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2.4 政府方面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有利的创业环境,以及完善的创业服务等,全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第一,政策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平台,如创来孵化基地、创业交流平台等,打造起创业型城市氛围,同时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完善,并开展创业培训,提供融资支持以及创业服务等。第二,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并进行强化。现阶段来看,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都过于理论化,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较为缺乏,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创业之后,对于管理及财务方面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由此可见,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应当构建起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并进行完善,使大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切实的提升。第三,通过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活动,对相关服务功能进行构建并完善,同时,制定出大学生创业扶持机制。第四,对市场法制体系进行完善,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可靠的保障,也为后续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魏连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

[3]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8

贺杏妹(1991- ),女,汉,湖南益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G717

C

2095-1205(2019)04-100-02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高职大学生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之歌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