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9-03-19 19:09祝李杨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涵式内容大学生

祝李杨



内涵式发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祝李杨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现阶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在核心探索领域和实践方式上还存在些许问题,包括缺乏内涵式的教育方式探索等,内涵式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靠近文化软实力内容的发展模式,更是利用大学生在青年阶段的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来促进其进行创新创业的发展。内涵式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在当代高校中并不是新鲜事,对创新和创业的重视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探索,从政策引导方面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状况,可以发现在客观环境上具有很多有利因素,另外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也使得很多大学生开始探索自主创业和创新来寻求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从内涵式发展视域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下文是具体分析内容。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不足

1.1 缺乏具体的引领精神

创新这一概念在哲学领域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十分广泛的,创新不仅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新颖的追求,更在于创造的前提、过程与成果。而对于创新和创业概念理解和认知不够清晰也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决定创业时并没有对创业过程有十分明确和适应时代发展规律的计划。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青涩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阻碍创业发展的严重问题,而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困难,但在很多场合以及创业引导者的讨论中都体现出对于缺乏严格规划的青涩大学生的不合理指导,尤其是在具体的引领精神方面[1]。创新之所以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是因为其中展现了突破旧事物来建立新事物的实践勇气,并非简单的对于旧形式的摆脱或者批判。要达到对于建立新事物具备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就需要创新者能够从具体的发展态势上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以及在现有的问题中呈现出来的需要解决的以及十分棘手的部分。但要具备这一系列的创新精神还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分化为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自身在理解创新和创业是具有对于整体概念的把握以及分化为具体引领精神必要性的把握才有可能建立合理的创新和创业模式[2]。

1.2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合理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教育模式的创新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仍然利用传统课堂与书本结合的教学方式,仅仅继承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枯燥且不适应当代教育的部分,而没有将传统模式中能够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部分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以艺术管理中的文化产业创新管理为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利用已购买的教材进行照本宣科便会完全辜负设置创新课程的初始心愿,致使创新和创业仅仅成为大学生众多学科中没有任何特色的一个科目,也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创新创业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和指引的,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在生活中联系不同规律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思考的过程是促成创新创业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但学生日常的思考和思维活动往往是十分零碎和缺乏体系的,在这一点上便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育,而不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无法形成系统化的思考内容,更会在某些情况下压制甚至压灭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3]。

1.3 需充分结合管理的创新和艺术的创新

从艺术领域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内容可以被发现能够通过持续思考并将其转化为独立的创造品,例如学生能够利用自身对于艺术的理解来完成具有自身人格特色的作品,并且利用文化产品管理模式中的创新理念来进行创业尝试,较好的情况是能够利用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创新理念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室,但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具备两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导致具备有创新特色的学生无法利用其能力和素养去良好地进行创业。对于创新创业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会将创新简单定义为内容的创新或者产品的创新而忽略了将内容或产品转化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一过程仍然需要创新,需要利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和营销管理模式与经过创新的产品进行融合来形成匹配创新产品的创新售卖途径和财务及营销管理模式。学生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产品要转化为真正的创业利润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途径,在这一点上管理的创新和艺术的创新才能够真正融合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基础力量[4]。

2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创新的途径

2.1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视域中存在的主要内容在于对高校综合实力中软实力发展的要求,需要高校在进行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不仅仅利用已有的资金进行校园环境或基础设备的建设,更需要结合文化建设的要求来进行高校品牌的建立。高校文化品牌能够促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品质,这包括了基本的校风和学风以及学校方面所倡导的精神品质。在这一点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便是高校中的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利用其特有的风格和处事特色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而这类教师数量的增大也会使得学生身处其中具有一定的欣然和骄傲并且在优秀的环境中更加高要求自己来持续学习。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则更加需要这些文化软实力的加强,需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引导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重视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创造新的内容之前要涉猎足够丰富的知识来确保自身所创造的是否已经有前辈进行了尝试或完成。并且需要学生明确认识到创造的概念和含义,很多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或比赛时所使用到的概念计划书仍然是在网络上获得的,区别仅仅在于将部分复制而来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简单思考进行修正,虽然这一情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并不是全部,但也反映了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创造精神。

2.2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要方式

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形成,需要学生在进入校园后进行持续学习和思考而非简单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不同类型的考试,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对校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态势的理解才能够有创业的可能,否则将无法获得基本的创新内涵以及无法在创业中持续发展。仅仅从高校课程安排的课本中学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够满足当下社会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甚至在毕业阶段进行就业中也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思考能力的不足。大学阶段的自主思考的重要性本身不应该成为单独的话题,但由于社会中普遍存在对于独立思考的不够重视使得大学阶段的学生仍然需要加强这一部分的重视和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要方式在于大量的阅读和讨论,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包括了课程计划内的书本和材料以及学生自身感兴趣的社科读物,另外还包括当下社会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热点话题以及针对热点话题的具有阅读意义的深刻讨论。信息化时代其实是形成独立思考的契机,大量经过共享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轻松获取来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结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中发现存在教师引导方式不合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对于创新概念认知的模糊等问题,需要有具体的创新概念来适应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思考能力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创业。另外还需要通过结合艺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来促使学生在创新领域的全面发展。

[1]蒋丽萍,龚榆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02):41-44.

[2]陈国凤.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OL].中国成人教育,2018(23):45-48.

[3]郭宗莲.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路径的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05):110-112.

[4]赵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探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1):79-80.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9

G647.38

C

2095-1205(2019)04-101-02

猜你喜欢
内涵式内容大学生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大学生之歌
主要内容
茶馆式图书馆走进高校理念浅析——基于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角度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