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建议

2019-03-19 19:09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人才农业

杨 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建议

杨超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 610500)

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完善的乡村经济发展体系,找出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化、系统化与创新性理念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改革策略;实施方法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国务院出台了2018 -2022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乡村振兴具体要求。

1 影响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1.1 农民群众是关键

乡村振兴主要依靠当地的农民群众,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实施者。只有调动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农民搭建优质的平台,才能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振兴。

1.2 产业兴旺是根本

乡村振兴应当推动产业发展,强调扩展农民增收渠道,注重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应当引导农民认真领会乡村振兴关键,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乡村振兴应当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基础,着力促进新兴产业项目的开发,走出乡村经济的特色产业之路,从而提高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1.3 生态宜居是目标

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乡村振兴应当在生态宜居家园建设的理念下实现,合理的进行资源开发,在重视保护生产环境的基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

2.1 产业链条不完善

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产业链条不均衡,乡村经济的整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区域性的乡村经济成分单一,乡村经济没能实现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少乡村经济发展过于偏重农业或者矿产资源,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环境压力较大,乡村经济发展的成本较高。目前我国乡村经济未能形成农、林、牧、矿等产业的综合发展。乡村经济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少乡村经济还处在小作坊的人工加工方式下,导致单位面积的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产业战略结构调整不足,服务业水平整体质量较低,乡村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较慢,农业与服务的融合不足。不少乡村的农业发展与市场对接不足,不能在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下实现精准农业,导致产业链布局越加失衡,不少乡村经济只能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的现实困境当中。

2.2 缺乏特色产业项目

农村兴趣实现全面振兴还要建立品牌,只有提出有特色的品牌农业项目,才能在多元化的理念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目前乡村经济的自有产品线单一,不少乡村经济的行业产品没能走精品路线,即使有特色产品项目也未能走出精品化开发路线,产品品类单一,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不足。还有的乡村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受阻,农产品普遍的受周边乡村的同质竞争围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当前乡村经济的文化融入不够,不少乡村未能有效的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不能在体验式经济的理念下进一步依靠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

2.3 人才引进工作不足

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还要人才储备不足,当前受城市吸虹效应的影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不仅乡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持续增长,而且乡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不足,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导致部分乡村人才流失更加严重。首先,乡村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乡村振兴未能吸引创业人才来到乡村。其次,乡村人才的管理制度、人才发展政策保障,人才与岗位匹配不足,乡村缺乏高端专业人才。第三,乡村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没能为乡村人才引进贡献必要的力量,不能在乡村人才建设方面给予有效的帮扶。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 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合理进行上下游产业布局,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强构建完善的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消除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乡村农产品的物流渠道,在科学的产业链布局构建现代化的乡村生产体系,逐步的延长乡村农业产业链条,在市场的引导下逐步的消除乡村农业盲目发展的问题。其次,做到物尽其用,根据地方地貌环境进行重点培育,强调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户依靠特色产业项目致富。在充分调研消费者需要基础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链条。第三,还要大力引进对乡村经济的投资,积极出台振兴乡村的投资政策,大力打造乡村经济品牌,在优化品牌影响下提高乡村经济质量,同时带动乡村居民品牌意识,基于品牌战略逐步优化乡村文化建设。第四,提升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农业大户,把培育龙头企业与新型市场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积极推广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精神文化引导,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有机衔接的综合体系。

3.2 注入多元发展思路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迅速实施,还要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品牌发展机制,进一步打造城、镇、村融合的发展模式,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的基础上抓住机遇促进乡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首先,以品牌为载体,拓宽农民增收链,在品牌农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特色镇、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推动城市与乡村的深度互融,在景观农业的理念下提高乡村农业质量。其次,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注重加大对农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强调优化资本配给形式,在强调农产品品牌“专”特色的,还要逐步的扩展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在广域范围内推广农产品品牌。第三,进下融合农产品市场信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拓展农产品的传递,注重基于互联网机制收集客户信息,提高客户的关注度,对市场形成动态反馈机制,进一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把握农产品市场先机。第四,现代乡村振兴面临的广域的市场环境,乡村应当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发展,只有避免低端农产品问题,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品牌的多元化,逐步为乡村振兴拓宽道路。

3.3 优化人才配置策略

只有打造优质的人才环境,破解乡村发展中的人才难题,才能有效贯彻落实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经济的技术实力,不断优化乡村发展氛围。首先,保持乡村的适度竞争,为乡村发展创建较为优质的创业环境,鼓励创业型人才进入乡村,为人才提供有效的施展空间。可以利用农业销售端在互联网+环境下为乡村农业振兴延揽关键技术人才。其次,降低乡村生活成本,重点减轻创业人才的乡村生活负担,通过低廉的房租,有效的政策支持,以及方便的交通环境吸引城市人才入驻乡村。第三,还要加强校企合作运用乡村经济的龙头企业在高校招收人才,或者建立代为培养的模式,以及通过三支一辅的方式招收优质人才。第四,企业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或者用项目团队技术工攻关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育,着力拣选优质的项目工作技术合作体系。还要建立人才激励模式,以技术人才为专利,加强技术人才的柔性引进,实现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兼容,加强本土人才的建设培育工作,组织优化的乡村人才梯队,通过有效的智力流通达到造福乡村的目标。

4 小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构建完成的发展体系,创新乡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外部资源的基础上,找出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合理加强乡村人才的调控,从而提高乡村经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吴国宝.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N].东方城乡报,2018-03-06(A03).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吴跃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J].社会主义论坛,2018(6):51.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87

D422.6

C

2095-1205(2019)04-146-02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