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阈下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

2019-03-20 06:23姜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笑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典故英文

姜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笑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作为一则新闻的灵魂与精髓,新闻标题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起到传递新闻主要信息、概括主题、突出主旨的作用。有时,一个精彩的标题会引发读者的极大兴趣,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作用甚至超过新闻本身。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新闻标题的翻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把握新闻标题的特点,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翻译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标题的作用。

一、文化差异与新闻标题翻译

(一)语言背景及内涵差异

虽然中文和英文的新闻标题都强调简单明了、突出重点,但是其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各自语用语义上的差异,在翻译新闻标题时要有所考虑。例如:在表达相同意思的信息时,英文字符可能会多于中文字符,所以中文标题在相同版面空间下包含的信息相对更多,而英文若想节省空间或想达到相同效果则需要多注重语法与用词。中文注重文采以及美的享受这一特点也可以在新闻标题的翻译中让读者感受到。例如:中文标题讲究对仗,善于使用典故或成语。

(1)The war in Europe is ended surrender is unconditional V-E will be proclaimed today

欧战结束!德国无条件投降!今将宣布定为欧洲胜利日

(2)Basketball:US crush China

男篮惨败美国 主帅尤纳斯:王治郅还是没状态

(3)“Young Marshal”dies at 101

捉蒋传奇人物 张学良先圣仙逝

(4)Murderers caught—thanks to a monkey

猴眼金睛 凶犯现场

以上四个例子凸显出了中英文语言本身间的差异。例一中可以显示出在相同字符下,中文表达出的新闻信息相对较多。从例二可以看出英文是极其简练通俗,推崇直截了当,在有限空间中运用语法或者缩略符如“:”、“,”等方式达到新闻传播效果。例三例四则可以凸显示出中文在新闻标题的要求下追寻文采化的这一特点。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让中西方人使用语言的习惯上发生了不同,同时还令语言在其内涵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不同的词汇与表达彰显了不同的文化以及词语的内涵意义。在中国,红色一般用来形容喜气祥和的氛围,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都离不开红色饰物的装点;相反,白色则是悲伤的象征。而在西方,情况却恰恰相反。“red”则是不吉利、血腥暴力的象征,“white”则是预示着纯洁与美好。在中国,我们“龙”被视为权威与权力的象征,在西方,却被人当做魔鬼的化身。

同时,中西方文化差异还受到了生存环境的影响,这些差异也影响到了词语选择上。例如,英语中有许多关于“鱼”的习语,形容一个人喝水量大而速度快,英语就用“鱼”来比喻,叫做“drink like a fish”,而在汉语中却选择“牛饮”这个词。同样,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水)来形容人花钱大手大脚,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一个“水”,一个“土”,差异颇大。

(二)思维方式差异

包惠南提到“思维和语言是互相作用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①对于东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众多学者议论纷纷,其中也不乏大家的研究。季羡林在《神州文化集成序》中提到:“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依着更为突出。据我个人看法,关键在于思维方式: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②也有学者从本体论出发,对东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认为东方人是本性的,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而西方人是理性的,重视分析原则,强调有一到多的思想。于是,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采用三点式思维,而西方人则多采用焦点式思维方式。包惠南详尽地从语言逻辑思维角度归纳总结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具象与抽象思维的差异,中国文化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化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例如,英文常常用形容词或者这个形容词的名词形式来象征带有这个特性的人,“wisdom”可以象征聪明人,“folly”可以代表愚蠢者等;第二,是综合型和分析型思维的差异,也就是季羡林先生所说的“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所谓的“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看,强调不同部分之间的辩证统一。而“分析”则恰恰相反,习惯将一个整体分割成细小的部分进行研究。例如,同时针对社会热点进行报道,中文标题习惯将事件进行概括:“关注百姓的热点和难点”,而英文则是习惯从具体事件入手:“Biden’s son headed to Iraq in 2008”。这两种思维方式各具优缺点,但都是伴随着渊源历史逐渐形成的;第三,是本体型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也就是东方思维是以人本为主体,人是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中心,而西方则是以物,以自然作为主体,侧重自然客观的观察与研究。③在英文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没有具体施动者的新闻标题,如“Food drops‘great TV’but almost useless”, 而中文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便会把具体的施动者甚至受动者表述出来,所以这则新闻标题翻译为了“空投食品无异作秀 阿国百姓望空兴叹。”

此外,东方人比较偏向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则较为直接,思维也较为直线型。这一点逼近体现与新闻报道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体现出来。

(三)历史典故的差异与转换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形成的历史典故已经成为了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典故的意义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与翻译。正因为如此,在新闻报道或者新闻编译中,要注意中西方在历史典故上的差异,以求把新闻报道做得更本土化,从而提升整个新闻的质量,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必要误解。像“burn one’s boats”与“破釜沉舟”,“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百川归海而海不盈”这种形义完全对等的英汉典故毕竟在少数,多数典故只是基本对应或部分对应,“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有的典故甚至在设喻形式上完全不同,如西方典故中的“black sheep”则可以对应着我们谚语中的“害群之马”。英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如 a Pandora’s box 之一是潘多拉之盒,比喻灾难与祸害,而中文中的典故、谚语经过了更加长时间的形成与发展,它的来源也更加广泛。所以这些典故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对新闻标题的翻译会有一定影响。

二、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

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决定了其翻译要尽可能准地准确传递原文本信息,同时还要保持语言的简洁生动,以最精炼的文字将原文本的所有特征传达给译入语的读者。但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新闻标题的翻译很难实现意义与形式的完全对等。为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在做翻译工作时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翻译手法。

(一)直译法

直译最大的优点在于他保留了原文特色还展现了原文本的语言特色、表现形式和内容含义。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思维模式上有很多是相通的。因此,直译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同时也是翻译工作者的首选策略。

(1)Jordan,the superhero of the bulls

乔丹,公牛队的超级英雄

(2)South Africa to end Taiwan diplo matic ties

南非结束与台湾外交关系

(二)意译法

如果采用直译后,文章标题不能准确的表达原文内容,或者直译后,其可读性不被译语读者所接受,则可以考虑采用意译法。朱伊革指出,译者有时会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源语的字面意义,而采用意义的方法,以便译语读者更直接地理解标题含义。④

(1)Bush makes the dictionary

“邪恶轴心”入选新版《牛津引语字典》

(2)My girls,my wife

有情人钟情眷属

(3)Go to bed married,wake up divorced

一觉婚变

(4)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

回首往昔 展望未来

以上的例子多多少少都用到意译的手法,例四还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交叉的手法,显得自然流畅,达到的效果颇为理想。应用意译的翻译手法,不仅可以将原标题的含义贴切地表现出来,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文的丰富内涵与博大精深。对于有些新闻标题,单采取直译的手法,不仅不能准确传达信息,新闻的可读性也会大打折扣。如例一,“Bush makes the dictionary”如果直接翻译成“布什制作字典”就会使这则新闻显得异常荒谬,不知所云。

(三)增词法

如果译入语读者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那么添加注释或者相关信息词汇则成为必要手段。英文标题追求语言的简洁与质朴,而汉语的标题一定程度上则讲求文采,注重交代新闻事件关涉的人名、地名、人物身份等,而英文标题往往会忽略这些细节。因此,汉译时需要采用增词法作为补充性介绍,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

(1)Quake death toll tops 5000

日本神户地区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五千

(2)Conspiracy of silence

共同缄默,禽兽医生逍遥法外数十年

(3)Britannia rues the waves

不列颠悲悼海洋(注:该标题仿英海军军歌《不列颠统治海洋》)

在以上的例证中,例一增添了新闻人物的姓名,例二、三增添了事件的结果,例四则对新闻的背景知识增加了注解。这些新闻标题在逻辑上或在语义上将有所缺损的信息完整的介绍给了读者。这样的翻译,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拉近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的距离。由此,标题翻译过程中,可以酌情增加补充性信息。

(四)减词法

顾名思义,减词法则是对新闻标题中不必要的词汇进行删减,以避免冗长。啰嗦。这一方法多应用于英译新闻标题,因为汉语标题中修饰词较多,所以英文标题再对其进行翻译时要进行删减的工作以满足大多数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偏好。

(1)How globalization hurts the poor in Africa

全球化有损非洲穷人利益

(2)男篮惨败美国 主帅尤纳斯:王治郅还是没状态

Basketball:US crush China

减词法的目的主要是精简、浓缩标题内容,所以英译时常常删除原有标题中的形容词、副词等,并常用标点符号以传达意义、节省空间。

(五)修辞的展现

虽然新闻整体需要精简、准确,但是有特色的新闻标题往往是吸引读者的必备法宝。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使一篇新闻报道熠熠生辉,增色不少。所以,各种修辞手法、技巧的运用便显得至关重要。若标题中蕴含着某种修辞手段,如双关、比喻、押韵等,那么翻译时也要尽可能的展现原文的修辞特点,是疑问和原文在修辞上达到或基本达到吻合。

(1)After the booms,everything is gloom

一别繁荣,一片愁容

(2)Older,wiser,calmer

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

例一再现了原文中押韵的特色,“boom”与“gloom”构成了尾韵,汉语也巧妙的通过“荣”和“容”这两个相同发音的字构成了尾韵,并且还用“一”、“一”达到了头韵的效果,充分展现修辞效果,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同样,例二原标题中用了三个“er”达到了韵律、节奏感的效果,所以译文中的三个“愈”与其形成呼应,读起来也非常朗朗上口。

三、结论

新闻标题,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反映出了本身的语言、文化特点。所以,新闻标题的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通。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很多文化差异的影响,像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宗教信仰、历史典故,都会影响到新闻标题的翻译。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翻译策略的应用不仅可以再现新闻事件,还能够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当然,要在忠实的翻译原则上时刻谨记新闻的要素:准确与简洁,其次是源语风格的再现。只有这样,才能对隐藏在原新闻标题中的文化信息进行准确、有效地挖掘与传递。

注释:

①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2001:25

②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2001:25

③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2001:25

④ 朱伊革.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2008:83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典故英文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闻鸡起舞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