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五觉协调”游戏课程开发的探索

2019-03-20 00:37谷海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谷海英

【摘   要】感觉统合失调,是城镇学校儿童中高概率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基于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瓯海区实验小学在小学低年级积极开展“五觉协调”游戏课程建设,从课程框架、课程内容、学案设计、辅助用书编写等方面进行探索,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游戏课程;心理健康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随着城市化发展,儿童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以下简称“感统失调”)状况呈正比的现象。同时,学校和家庭对“感统失调”认识存在偏差,如对症状缺乏判断能力,将“感统失调”归结于学习方式不佳,或智力、品行方面的问题,步入“教师找家长,家长训孩子,症状更恶化”的怪圈。

瓯海区实验小学以促进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协调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发小学低年级“五觉协调”游戏课程,从课程的框架结构、主题模块、学习方式、助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着力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构建了基于“理论+学情”的课程框架

依据感觉统合研究理论,从人体感觉通路出发,专业人员往往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七个维度设置矫正训练课程。学校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需求调查发现,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几个方面出现失调的比例较大,希望获得帮助的需求也更大。因而,学校以这五个方面为基点,构建了小学低年级“五觉协调”游戏课程框架(见图1)。

二、形成了“模块+焦点”式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化和主题序列化是开发一门课程的保障。学校课题组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置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科学地安排了课程内容。从纵向看,“五觉协调”游戏课程是以人的感觉通路为标准,安排了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五个模块的课程内容;从横向看,课程是围绕一个模块来具体设置游戏课程的主题训练焦点和主题内容。这样,不但让课程的内容主题序列化,并且将每一项游戏的训练焦点清晰标注出来,为后续的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见表1)。

三、设计了“闯关+分享”特色的游戏学案

“五觉协调”游戏课程,是为了改善学生感统失调的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程是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以闯关游戏的方式实施的。课题组在广泛取材、实践检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编写了与课程配套的游戏学案——《小学低年级感统游戏(学生用书)》。游戏学案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在游戏中隐含一定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问题。每一个游戏学案都包括学习主题、规则与方法、交流与分享、游戏图示等几个板块(见图2、图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学案,不仅激发了乐意参加的积极性,而且能初步了解活动的主题、器材、方法、规则等,有助于游戏课程的顺利实施。

此外,《小学低年级感统游戏(学生用书)》中的“交流与分享”板块,有意将心育功能突出(见图3)。学生在游戏后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通过不断丰富的语言刺激,促进感统失调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帮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关注伙伴,提高注意力和协调性。

四、编写了指向“专业+主导”的教师用书

针对小学低年级感统失调特殊儿童群体的游戏课程,必须具有感觉统合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和主导性。一是因为感統失调的儿童个体存在差异,需要辅导教师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分析,选择相应的游戏进行辅导;二是因为游戏课程是针对性很强的介入辅导,不能无目的地任由儿童自由玩耍,必须由辅导教师对游戏课程进行全程设计,包括游戏的选择、游戏的组织、游戏的反馈等,整个过程需要教师进行主导性调控。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课程,学校课题组从科学实施课程的角度,编写了与课程学案配套的《小学低年级感统游戏(教师用书)》。其中的每一个辅导参考方案都包括辅导主题、游戏目的、辅导流程、辅导反馈等板块,为“五觉协调”游戏课程的实施者——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提供了明确、细致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策略,帮助教师科学地进行案例分析,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辅导或个体辅导。同时,编写《小学低年级感统游戏(教师用书)》,也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参与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教师,课程理念、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五觉协调”游戏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前测和后测数据对比,学生的课程认同度从原来的66.66%提高到91.66%,家长满意度为100%。学校对参加了一年课程训练的24名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估,发现100%的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水平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儿童的视觉集中、分辨、转移、广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儿童的听觉集中、分辨、转移、记忆、宽度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三是儿童的触觉和运动协调能力比以前增强,四是儿童感觉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得到提升。“五觉协调”游戏课程,让学生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能够融入正常学习群体,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通了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何娜,等.感觉统合教育进入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

[2]肖农,等.康复治疗技术在儿童发育障碍中的应用[A].儿童发育行为学术研讨会,2012(1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32501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