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卢照邻:“药王”孙思邈都没能把我的病治好

2019-03-21 05:37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3期
关键词:郭氏药王孙思邈

木匠

之前,我已给大家介绍了“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里的王、杨,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卢——卢照邻。

人们常用“同命鸳鸯”来形容恩爱夫妻,就是从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长安古意》)发展来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他的生年有说是公元630年的,也有说是636年的,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范阳卢氏自秦以来,就是名门大族,还一度入围过“中国四大望族”,卢家的老祖是秦始皇时代的五经博士卢敖,而真正使范阳卢氏成为“北州冠族”的,则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植。卢植还是得以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个大儒之一。据说他还当过刘备的老师。

范阳卢氏自卢植以下,可以说是名人辈出。仅在唐朝,就出了8个丞相、100多个封疆大吏,还有3个被封王的。六祖慧能,也就是那个非常有名的佛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作者,也是他们老卢家的人。但是卢照邻家,应该家境一般,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爷爷和父亲的记载。

跟王、杨、骆一样,卢照邻也是一个少年天才。10岁,尝从当世著名学者曹宪和王义方学《苍》、《雅》小学(指中国传统语文学)和“五经”,下笔千言,倚马而待,未及弱冠,已经是广有文名了。

不过,卢照邻好像并没有考过进士,这可能跟他20岁,就得了邓王李元裕(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当时的皇上,唐高宗李冶的叔叔)的赏识,让他做了邓王府的典签有关,考进士不也是为了做官,既然有了官做,也就没必要再考了。

邓王对卢照邻还是十分器重的,去哪儿都爱带着他,在给别人介绍,也总是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又,邓王好儒学,因此府中有很多藏书,卢照邻那正好可以利用工作之便(典签就是负责掌管书册簿疏的官),博览群书。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卢照邻做了益州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尉。县尉,也称少府,主要工作一是负责治安,二是负责征收公粮,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兼县公安局和税务局局长,这在一县之中,也算是个实权人物了。但无论是负责治安还是征收公粮,没点狠劲和戾气是干不了的,而卢照邻根本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再加上他也不屑于和官场上的那些龌龊之人打交道,那些人应该也应该看他不怎么顺眼,所以他坐在这个位子上,可以说是周身不自在。

是以卢照邻在任期满了以后,就辞官不做了。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蜀中,因为他那时正和当地的一个姓郭的女子打得火热。可是当郭氏怀孕后,卢照邻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是要回家一趟。于是,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郭氏。临别时,肯定说了不少“等着我,我回去后,会尽快处理好那边事,然后就回来”一类的话,但未承想,这一别,竟成永别。

后来,那郭氏久等情郎不归,孩子也死了,生活悲苦不堪。“初唐四杰的另一杰骆宾王虽与卢照邻是好朋友,但“天生一副侠骨,爱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闻一多语),还写了一首七言长诗《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这首诗可谓大大的有名,后世诗评家都视它为近体诗中七言歌行体的奠基之作),替郭氏对卢照邻进行了一番控诉与声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卢照邻,离开新都后,就急着往家赶。当他走到洛阳时,却突然生了场大病,四肢酸痛,身上还出了很斑疹。家是一时回不去了,他在洛阳住了大半年的时间,看了不少医生,但始终也没能把病治好。后来,一个医生建议他说:“你还是到长安去找‘药王孙思邈吧,你这个病,也许只有他能治得好了。”

就这样,卢照邻在咸亨三年(公元672)的夏天,来到长安,并找着了孙思邈。孙思邈果然了得,在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便说他得了麻风病,好在尚不太严重,还有救。

可也不知道他是哪根筋搭错了,你说你是来治病的,没事写的哪门子诗呀,写诗就写诗吧,还一写就写了首批评上位者穷奢极欲的《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幔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

自言歌舞長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

典型的一脸“看你起高楼,看你宴宾客,看你楼塌了”的样子,结果惹恼了武测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梁王一怒,就将他关进了大牢。本来他吃着“药王”给他开的药,病情都有所好转了,但等他蹲了一年多的大牢,从牢里被放出来的时候,病情又加重了很多,就连“药王”看了,也连连摇头,表示没法治了。

就在这时,一住在太白山间的隐士,传给了他一种炼丹的方法,卢照邻服了用这种方法炼出的丹药,效果奇好,于是,他也请人在太白山盖了几间茅舍,住了进去,还在舍前建了一个丹炉,每天自己给自己炼丹。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卢照邻的父亲去世了。卢是个孝子,在接到信后,虽已重病在身,但还是立刻赶回了家。可能是由于一路上走得太急,再加上伤心过度,据说他跨进家门时,将服用的丹药全都给吐了出来,结果,病情马上又加重了。

此时,卢家的家道已然中落,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卢照邻先在少室山中的东龙门山小住了一段时间,不久,又选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的具茨山(也叫始祖山,之所以改称始祖山,是因为这里是上古时代有熊氏的发源地,有熊氏的始祖名曰少典,据说炎帝和黄帝都是少典之子)下,颍水之滨,盖了几间房,并预筑了坟墓,搬了过去。

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一说是因为服用了过量的丹药,导致中毒,手足尽废,此后小十年,卢照邻一直病在床上,苟延残喘。

大约在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前后,他终因忍受不住这病痛的折磨,竟投颍水烬了。死前,他一一作别了家人,还写了篇《释疾文》以自明,其末云: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主要参考资料:新旧《唐书》《唐才子传》等

猜你喜欢
郭氏药王孙思邈
阿堵物
孙思邈与屠苏酒
从病弱少年到长寿“药王”的逆袭路
太皇太后要跳楼?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