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餐中国》看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创新之路

2019-03-22 00:42刘潇贵州民族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弹幕早餐纪录片

刘潇 贵州民族大学

传统纪录片的说教性质以及它所面对的受众大多是高学历、高阶层、高收入群体,导致传统纪录片的受众面比较窄,无法满足大多数受众的观看需求。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新的技术,也使得传播媒介发生转变,这些变化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早餐中国》是由福建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重磅打造的百集美食纪录片,每集只有5分钟。于2019年4月22日在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后受到广大网友热评,播出至今豆瓣评分7.8分;平台累计播放量已达2.84亿,微博客户端#早餐中国#话题阅读量2.8亿,讨论量6.8万;人民日报、长江日报、Vistar看天下等官方媒体自然分享,所撰推文阅读量均超10万。这部每集只有5分钟的短视频美食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叙事语言以及营销策略的大量创新,向“互联网化”和“年轻化”靠拢,完成对年轻受众的辐射和渗透,从而引爆网络。

一、视听语言的新形态

(一)去专业化

对于传统纪录片来说解说词在纪录片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通过有声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深化并升华纪录片主题,给观众除视听以外情感上的冲击,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可。而短视频纪录片《早餐中国》和传统纪录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解说词的部分,《早餐中国》纪录片中没有一句解说词,全是通过拍摄现场的同期声加综艺化的字幕来完成的。比如在第一集湖南长沙肉丝粉刚开始有个小孩在边吃边讲解如何嗦粉,《早餐中国》并没有配上解说词来告诉大家他是这家早餐店老板的儿子,而是运用了综艺节目的表现手法,通过同期声一位路过的阿姨说:“给你自己家打广告,要吃得好香”,加上黑屏上的花字提出疑问—“自己家?”,将故事继续推进,说明孩子的身份;再比如在第二集中,《早餐中国》一改传统美食纪录片用解说词来讲述如何做美食的方法,仅仅用了“足量配料:香菇、肉丸、猪肝、莲花白、火腿肠、鹌鹑蛋”不到20个字幕就完成了,这种精简的花字、鬼畜的剪辑,都契合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话语体系,契合碎片化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增加了纪录片的趣味性。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视听语言转型是向“去专业化”发展的。

(二)网络化

一是语言网络化。《早餐中国》在第五集介绍西安麻花油茶时,给这一集取名为《没牙也能吃的麻花油茶》,第十一集则命名为《自由不过一杯老爸茶》,导演用温暖又接地气的网络语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说教性质。在讲述福建水煎包的做法时,水煎包煎完倒水之后盖上锅盖需要焖15分钟,这时候“15分钟……在线等”一排字从屏幕上飘过,导演完全站在观众的视角,用字幕模仿了观众发出弹幕,网络感扑面而来,让观众既有一种“蛔虫在肚”的共鸣感,又有一种新鲜感。

二是音乐网络化。音乐在纪录片中有着独特的魅力。纪录片中的音乐可以参与叙事、产生节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通常会对音乐进行合理的运用,让纪录片产生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从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除了纪录片中的语言网络化之外,《早餐中国》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非常特别。几乎每一集都会有综艺感的配乐出现,比如在第一集老板儿子在讲述如何嗦粉时,诙谐的语言加上轻快的网络音乐顿时让纪录片生动了起来。《早餐中国》最具标志性的音乐应该要数每集短视频最后——每个早餐店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这部分了,有网友说:“早晨的烟火气配上老板的歌,突然让人热泪盈眶”。在福建水煎包的短片中,店主林惠松和妻子卖完当天的水煎包之后,小店就会关门歇业。林惠松在回家的路上会买一些妻子爱吃的水果来慰劳辛她,短暂的休息后老两口又开始为第二天早晨的包子准备食材,林惠松说;“两个人一起做水煎包,这是我最浪漫的生活了。”这时画面上出现了手绘的磁带,响起了两人最喜欢的歌《最浪漫的事》,伴随着歌曲,导演把镜头转向了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平凡又美好。这样网络化的叙事风格,又增强的影片的感染力,多了一种意境美。

二、叙事语言的新形态

(一)微语态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获取信息呈现“碎片化"趋势,需要用在最少的时间获取信息最大化,为了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文化需求《早餐中国》每集只有5分钟,节目播放则设置在了早8点,来满足现在年轻人的休闲需求;同时片子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解说词,用简洁的微语态来叙事,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小而美的记录;它的镜头语言同传统纪录片相比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为了呈现更适于小屏,它颠覆了传统纪录片追求宏大叙事的镜头语言,几乎没有远景镜头,大多使用的是体现食客可爱、活泼是中近镜别。短片中很少运用长镜头,而是大量使用类似当下网络最流行的vlog一样的视频小片段,最后剪辑而成。

(二)交互式语态

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者需要将內容快速讲述岀去,并确保有人倾听和回应。同时,微语态的叙述手法也代表了一种互动的可能,因为社交网络本身就建立在互相分享与交流这个基础之上,信息放在网络上,就是用来被人使用或评论的。

自bilibili开创了中国弹幕交互型表达方式之后,爱优腾也紧随其后在各自平台开启了弹幕。打开《早餐中国》任何一集都是满屏的弹幕,有因为节目联想到家乡的,有垂涎三尺的,有夸自己家乡早餐的,有吐槽的……这种交互式的体验让观众参与其中,在观看的同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情感,有了全新的体验。同时交互性还给导演带来了反馈,《早餐中国》的导演在采访中讲到他们团队非常注重网友的意见,会把网友推荐的家乡早餐做备案;每次节目播出都会通过弹幕来了解受众心理,根据观众在弹幕的吐槽来及时调整内容,使之更符合受众。《早餐中国》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通过交互性让观众在纪录片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体现到影响故事发展的深层次上。

三、营销策略的新形态

台网融合营销。《早餐中国》是由传统电视媒体海峡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制作本身就是跨屏融合。正是由于《早餐中国》有优秀专业的电视团队来进行节目制作,又有腾讯视频平台负责制造话题热度,网络营销,才使这个每集只有五分钟的美食纪录片一播出就引爆了网络。

跨平台营销。《早餐中国》每期在腾讯播出时都会出现微博“搜索话题#早餐中国#,一朝一食,打卡幸福”,将观看过节目的观众引流到微博进行评论转发,制造话题热度,再由网络大v大力推荐让没有看过片子的人也对其产生兴趣,达到营销目的;因为《早餐中国》一集只有5分钟,所以每集的精彩片段在短视频平台营销,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达到了非常好营销效果。

四、结语

《早餐中国》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禁锢,通过在视听语言、叙事语言以及营销策略上的转变,来适应当今的网络环境。可贵的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它并没有为了迎合观众而使内容变得低俗,而是通过镜头聚焦“早餐”将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其中,从及其平民化的切口入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早餐中国》在新媒体背景下探索出的创新模式,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弹幕早餐纪录片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