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视角诠释现代匠心
——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创作特征

2019-03-22 00:42何双言西南政法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匠人匠心故宫

何双言 西南政法大学

一、创作主题分析

(一)当代匠心

历史悠久古典庄重的故宫是璀璨都市的一个特殊空间,是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中一处僻静文雅之地,文物修复者们在故宫工作,也在城市生活,他们穿梭在截然不同的两个空间,体验着历史角落的孤寂和宁静,日复一日地修补破碎的文物。归其本质而论,匠人又何止是在修补文物还原真迹,他们更是在拼接历史信息碎片、填补历史遗留的空白。

纪录片中有一幕镜头:一位文物修复者在太和殿前晃晃悠悠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一切都很宁静,偌大的宫里不能种树,所以连鸟叫声都听不见,身边一切都是空旷又寂静。

“外面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静得令人不敢说话”。

他们不仅是在修补文物,更是在修补现代人浮躁的内心,沉下思绪集中于每一件古物的微末之处,耗费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原一种颜色或一处枝节,这种精神如同他们手中的历史文物一般,在现代社会中稀缺而珍贵。

(二)工匠精神

“一个人这一辈子是修不完的”,“那些文物有无穷的生命,修理它们的人却是换了一代又一代”,片中一位老修复师这样说道。观众们常常可以在纪录片中听到“师父”、“徒弟”这种颇具江湖气的称呼,一个老匠人带几个新徒弟,在实践中教学,由于从事这项手艺的年轻人太少,许多老师父在退休后仍然返聘,继续为修复文物奉献自己余下的岁月。那些破损的文物,也许穷尽他们的一生也无法全部修复,于是这样一代传承一代,师父修不完便交给徒弟去修。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在故宫的红墙里,用几代人的手艺传递着这一份“工匠精神”。

二、创作方式分析

(一)叙事角度

本片以“修文物”这一故事线索为叙事点,对其主体和客体展开叙事。修文物的主体是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师们,破顺的文物则是被修补的客体,无论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可展开描述的可记录实体,选择这两个主体展开叙述,从根本上为这部片子注入了人文气息。

(二)叙事结构

1.以板块式结构 讲述故宫里不同专业领域的匠人传奇:整部纪录片围绕修复文物展开,每集穿插讲述两到三个工作组的工作和生活记录。

2.影片还穿插了故宫现阶段真实存在的师徒关系。其实故宫里的师徒关系相对于市井里的有着别样的特殊,而最为迥殊之处便是在于它是夹杂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复杂纠合之中。

3.在修文物这一工作主题中,对其生活片段进行自然地穿插,这些生活片段往往诙谐生动,用文物修复者们的原声或是趣味的旁白来展现,例如“我去乾清宫开个会”,“他们通过高科技发现,上一个修复师冒着砍头的危险偷工减料”;每到杏树结果时,好几个人撑着一张盖文物用的大纸来接打下来的杏子;喂猫时调侃自己喂的可是“地位颇高”的御猫,这些有趣的场景和对话使观众对纪录片中的所呈现的历史记忆更加深刻,也使得整个纪录片富含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

(三)拍摄手法

1.在对故宫的宏伟和环境呈现时使用全景和远景镜头,而更多的用心则是放在了特写和近景画面上,例如对文物修复师修复文物时的面部、手部特写,文物的近景细节,在过渡画面时又巧妙利用故宫内的一树一木的空境,不惧怕人的御猫、房内装饰的纹理、工作室的工具陈设,出现在画面中的物体,总能捕捉到细节镜头,当展现一组人的合作状态时,也倾向于留下中近景的镜头,让人有靠近感,符合整个纪录片的情感基调和受众取向。

2.镜头语言生活化,打破故宫给人的传统距离感,将观众与文物修复者们建立生活上的相似感,从而实现故宫的亲民化。

3.使用小景深大光圈镜头柔和画面,突出细节,美化物象,提升该片的视觉审美档次。

(四)声音运用

并未大量使用旁白讲述科普的方式,而是综合利用同期声以故事化、情节化的方式展开描述,在同期声和旁白配词的选用方面也多偏向于使用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用词,既不过分严肃,也不为戏谑而显得轻佻。

三、创作理念

(一)着眼个体,关注平凡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围绕文物修复者们展开,把修复文物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来讲述,摘去了他们身上“专家”这一“生人勿近”的头衔,呈现文物修复者和万千大众一样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得人物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全片虽然是在讲述“修文物”的故事,但着眼点却放在了平凡的“我”身上,呈现出的内核也升华成了“平凡的我默默地做着伟大的事”,着眼于“人”,使得该片更具人性化色彩。

(二)点滴叙事,呈现细节

《我在故宫修文物》打破宏大叙事纪录片的传统手法,不再以物料和解说的方式呈现故宫的文物修复过程,而是通过呈现文物修复者们的工作日常来展开叙事。感叹钟表只能展览不能运作的可惜、在太和殿门前骑自行车的悠然、想试试滑翔伞的王津、累了就在办公室弹弹吉他……这些呈现在屏幕上的文物修复者们是如此“接地气”。无数平凡的细微视角,使观众看到文物修复专家对文物的珍惜和尊重,对这份与众不同的职业的坚守,对“匠人匠心”的传承。

四、结语

《我在故宫修文物》着眼于文物和修复文物的“人”,采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和微末的叙事手法,诠释现当代艺术从业者对匠心精神的传承,打破纪录片传统的宏大科普方式,以人为本,以文物为介质展现历史文化,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

猜你喜欢
匠人匠心故宫
雪中故宫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故宫
“神级”匠人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