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建设的举措

2019-03-22 00:42张祖晏江苏宿迁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育法教育者爱国主义

张祖晏 江苏宿迁学院

一、优化新媒体平台环境

良好的平台环境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建设的前提,各高校除了投入必要的硬件设施,还必须做好平台阵地建设和平台监控保障。

(一)加大校园新媒体的硬件投入

要想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高校就必须大力投入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必须建设好校园网络。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校园网络建设不好导致师生使用新媒体的体验不佳,难以实现较好的新媒体教育效果。

(二)创设多样化的新媒体教育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因此,教育者需要着力创设多样化的新媒体教育阵地,并不断加强阵地的内容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重要参与要素建设好。教育者需要重点创设以下几方面的阵地:

1.创设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

当前新媒体上已存在数个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创办者既有官方组织,也有民间团体,如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强国社区、民族魂网站等。这些网站的专题内容丰富,从多个角度向大学生全面展示了爱国主义英雄以及老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以上政府与社会组织创办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相比,高校创办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老套、更新缓慢等,严重影响大学生浏览网站的积极性,也让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失去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可信度。部分教育者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并不重视,只是复制粘贴一些中央文件精神或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存在应付差事的心态。与之相比,西方反华势力却重视通过新媒体传播西方政治观与价值观,其精心设计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往往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如果教育者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建设,最终影响的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和情感。

2.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社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也应该利用新媒体的最新功能进行创新,如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特点,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虚拟社区。教育者首先实名注册微博和微信账号,以真实平等的面貌与大学生在新媒体中沟通交流,在与多数大学生建立起新媒体好友关系后,教育者便以此为基础组建微博和微信的虚拟社区。教育者可以在虚拟社区中分享爱国主义事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向大学生网络直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这些新鲜且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方式必然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参与兴趣。

3.邀请专家开设爱国主义教育权威账号

爱国主义教育者除了自己注册教育账号,还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提供权威观点,引导大学生评论社会热点话题,以专家的权威影响力来实现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度的提高。通过专家的权威性讲解,大学生对于基本国情、国际国内形势政策都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认知。

二、拓展新媒体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指教育者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教育者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方式包括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渗透教育法和典型示范法等。

(一)开展新媒体实践教育法

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各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志愿者活动、优秀党日团日等,以上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学生非常熟悉而且乐于参加。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者可以投其所好,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于新媒体之上,组织和开展各类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活动。当前,融合新媒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在传统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广泛以及交互功能丰富的特点,能够帮助教育者创新传统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过去高校开办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活动,教育者主要依赖的宣传与传播途径就是校园网站和校园橱窗,造成活动的参与者数量与活动的宣传影响力都比较有限。本文认为,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强大的社交功能创新活动的开展方式,例如在活动举办期间开展网络直播、网络投票、网络监督和网络交流互动等,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也可以极大地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2.以新媒体为中心创造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者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来开展新媒体创作活动,让大学生在新媒体创作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提升新媒体素养。比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微博公益宣传语大赛和爱国主义微电影大赛,过去的宣传语和公益微电影多出现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社会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的创作者。教育者可以利用大学生在新媒体中的创作热情,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公益宣传语大赛和微电影大赛,并在活动期间设置新媒体投票环节,活动结束后在新媒体中公布和宣传获奖作品。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教育者也在校园中打造出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氛围。

(二)开展新媒体疏导教育法

疏导也就是疏通和引导,在教育法方面,前者指的是允许人们自由发表观点,后者指的是教育者分析人们的不同观点,然后批评指正错误观点,发展宣传正确观点,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开展疏导教育法对于处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强,并不容易接受他人观点,而且身处新媒体时代的他们正逐渐丧失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崇拜感,师生关系正逐渐由传统的不对等关系走向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与观点,对大学生要有包容心,与大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在开放性的舆论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当前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矛盾愈加突出,其中既有领土争端也有贸易摩擦,本质上都是西方国家希望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遏制。以上各种国际矛盾通过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在矛盾爆发期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学们纷纷在新媒体上

表达对祖国的支持与热爱。但是,集体的爱国主义热情与行为也很容易向非理性转变,如果被某些有心人恶意挑拨的话,很容易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行为演变为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运动,甚至会发展成为“打砸抢烧”国内店铺的恶劣极端行为,不但扰乱社会秩序,还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根本利益。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者必须随时关注新媒体舆情,在新媒体爱国主义热点话题出现后,及时通过新媒体官方账户或各类新媒体校园社区与大学生进行广泛平等的交流,对态度激进的大学生要善于疏导、以理服人,在允许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前提下展开平等深入的交流,及时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

猜你喜欢
教育法教育者爱国主义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我国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