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有效运用

2019-03-22 00:42海燕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创作

海燕 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大学

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应持续推陈出新,从而创作更多新颖且契合时代要求的电视节目与影视作品。相对商业性质与社会活动的影视创作来说,校园创作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与宽松度,这也学生们创新思维与自由创作的培育供应丰富土壤。然而,新阶段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创新思维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学生在创作中应用创新思维相对局限。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受以往教育模式束缚,诸多院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中依然采取封闭式教育方法,课堂理论教育占据比例依然较大,学生实操机会局限在课堂的有限教育实践内。这一教育模式对于实践性较高的专业并不适合。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实操能力和水平难以提升,无法利用实践活动积累经验,进而对日后创造性的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教育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创作思维发展受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多数学校在教育计划以及专业设置层面依然借鉴其他专业,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课时高于实践教学。并且,专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析,对于学生日后工作所可能涉及到的实际内容讲解偏少。学生在这一教育环境下,难以发展自身创作与创新思维。同时,对于理论占比较多的专业教育内容,学生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因教师未充分将创新思维运用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与了解兴趣降低,也极大程度的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有效运用对策

(一)调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除部分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涉及的专业课大多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后期制作、摄影与影视剪辑等。在设计专业课教育大纲时,该专业应调节理论课课时与实践课课时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旨在提高学生拍摄与制作水平。身为实操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中多数课程均需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如非线性编辑与摄影摄像等,经过系统性的综合实训教学,学生可将课堂所学理论有效运用在实践活动中,为创新构思牢固基础。

(二)完善实践设施建设,引导学生运用高新设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针对基础硬件设施以及专业设备的要求较高,为确保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节目制作与设计系统,并持续更新摄像与摄影设施,优化非线性编辑等多数多功能实验教室。同时,专业教师应及时为学生传播诸多影视拍摄和制作设施的更新信息,鼓励学生在实际创作中应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而这类设备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丰富学生在作品层面的视听表现方式,促使学生可将创作思维的影像艺术转化为现实,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培育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采取多元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形成特殊风格

广播电视艺术和电影学联系密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触及视听语音、艺术概论以及影视作品赏析等基础理论课。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若仅讲析教材所含知识,忽视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会导致教学活动的枯燥与乏味。因此,专业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启发法、学生习作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教育手段,创新原有课堂教育模式。借助形象化的实践案例讲述抽象理论,使学生充分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创新思维运用背景下,获得更佳的教育成效。在理论牢固的基础上,为使得学生明确首创与独创意识,培育学生们创新思维,激励学生依据自身爱好展开创作,教师应实施类型化教育。具体来说,教师依赖自身较为擅长的影视类型对学生展开引导教育。比如,对于实验电影与艺术电影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影视作品观摩的环节,并激励学生们在自身创作当中展开先锋性与实验性的创新及尝试。在专题片或者纪录片方面拥有一定研究成果的教师,可鼓励学生强化自身知识累积量与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作为当代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创新思维也是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竞争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阶段作为学生们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最佳阶段。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地区特征,整合学校师资力量与设备条件,对专业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总结适应自身特征及办学特色的专业教育途径。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创作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