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报道中对公民名誉权侵害的思考

2019-03-22 00:42赵梓会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声誉网民舆论

赵梓会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多样化,互联网环境中的新闻对媒体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及时性。观众要求网络提供最新,最快的资讯信息,那么片面追求速度很可能会引发反转新闻的发生。“反转新闻”指的是跟随社会热点的新闻现象,标记新闻热词然后引起广泛关注,但后来证实它与事实主题或整体情况不一致,甚至与现实截然相反的新闻事件。

在新闻的逆转过程中,随着网络新闻报道内容的变化,网民的焦点和攻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包括愤怒、不解、指责等情绪,导致整个网络成为网友负面情绪抒发的垃圾桶,在以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为主体的在线社交平台上,没有对理性多元话语和价值观的讨论。相反,网民群体的无知,烦躁和极端情绪再次升级,这些情绪汇集到一起,成为了群体性的欺凌和误解,完全扭曲了新闻的事实,此类新闻给各方带来的声誉权侵权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不实报道反转侵犯当事人名誉权

关于事故真相的新闻报道已多次反转的情况下,在此期间,网民受到新闻报道的影响,在没有判断和思考的情况下,舆论焦点和情绪攻击也多次逆转。媒体过度关注网民的情绪,很容易给一些人贴上标签,这不仅影响了沟通的可信度,还侵犯了当事人的声誉。声誉权是公民和法人享有社会公正评估权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破坏这种公平评价的权利。我国法律规定新闻侵权的构成必须具有客观和主观要素的总和。声誉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声誉受到侵犯的事实;违反事实和行为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是错误的;行为人的行为是非法的。

在反转新闻的情况中,一些网民的态度往往是强硬和极端的。他们用“善良”作为他们的盔甲,用“恶语”作为武器。他们只是想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却把这样的行为当做是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然而,他们的烦躁往往是没有根据的,只是生气愤怒,“愤怒似乎是他们的正常状态。”在网络舆论中,该组织失去了自我意识,无法找到自己的角色。与情绪释放相比,真相和责任似乎并不重要。新闻标题的这种主观色彩实际上欺骗了网民的口,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无辜的事件参与者的声誉在网友的唾液和情绪中被摧毁,并且偶然的损害被带给了客户。被误解后会有精神上的痛苦。这种损害将给新闻的当事人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且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

二、反转新闻背后的群体误解

根据沉默螺旋理论,如果个人表达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和采纳,那么它们往往更为积极地表达;但一旦个人表达的观点难以被承认,即使个人自己也同意他自己的观点,他也会保持沉默。互联网上弱小而理性的少数人的声音不仅会引起关注,甚至可能会受到其他大型群体的攻击。渐渐地,这种声音不再出现,两极分化的意识愈演愈烈,对多元词和价值观的讨论已不再可能。

三、重塑公众理性与对反转新闻的反思

(一)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毫无准备。一些媒体利用了琐碎的舆论,抓住了时间的优势。即使是基本的新闻事实也没有得到尊重,导致在线新闻故事的逆转和各种情节的逆转。媒体和网民之间的相互不满以及互联网上毫无根据的言论之争。[1]

社交媒体因其快捷性而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它的弊端不可忽视,信息不加以审核和辨别就发布在网络上,这是媒体人的失职,正因为网络传播越来越取代传统媒体传播,网络传播媒体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纠正新闻传播态度,明确新闻传播的目的。此外,良好的舆论环境不仅要求媒体纠正自己的态度,还要求国家政府的监督,各种新闻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条款应该及早的提上日程。

(二)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可避免的社会压力,使得每一个人都需要情绪的宣泄口,就有一些人将他们的目标瞄准了网络世界。但是由于大部分网民不具备完整的思考和接收信息,并加以分辨真伪的能力,人们愿意相信别人加工过的二手信息,并愿意为此传播,成为反转新闻的助推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接受者,个人必须学会主动了解和理解媒体传播的本质,目的和机制,以便学会判断和筛选复杂的信息,并积极避免干扰。糟糕的网络信息。

(三)个人辨别意识的增强

此外,加强个人法律意识和提高道德修养对于规范自身网络无意识行为也极为重要。健康的网络公共环境要求网民具有更高的思考辨别能力,同时政府需要增加力度监管网络舆论的不负责任行为。尽可能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使公民能够以宽容和理性的态度面对公共事件,避免盲目的羊群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意见转发。

四、结语

在现当代的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尊重新闻的事实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学会在客观的角度下报道新闻事实,此外,相关的新闻主管单位也应该及时介入干预,使得无良媒体不敢触碰新闻真实性的底线,此类反转新闻的不断出现不仅仅给新闻的当事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更加消耗了新闻界的公信力。

猜你喜欢
声誉网民舆论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声誉树立品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