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服务的运河文创设计研究

2019-03-22 00:42郭琰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大运河常州运河

郭琰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从挖掘、整理、研究和利用大运河沿线区域文化资源的角度,增强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实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利用、传承与创新。

一、常州古运河文化与变迁

作为地处太湖流域腹地的水乡泽国,运河也是常州的母亲河。从春秋吴王夫差为北望中原开挖运河起,到本世纪初对运河的疏通、改道,常州城“因运河而通”、“因运河而灵”、“因运河而盛”、“因运河而优”。常州的民俗风情与运河文化息息相关,运河文化都体现在常州的文学、艺术、手工艺、餐饮乃至民风民俗活动中,她们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影响了代代常州人。

二、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

自运河文化带战略部署以来,常州作为京杭运河的流经区域,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围绕运河发展的建设性工作。以常州运河5号创意街区为例,为了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相对接。运河5号街区的恒源畅历史陈列馆,重点展示人们记忆中的常州历史和文化。大运河记忆馆作为常州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展馆,再现数千年来大运河与常州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亲密关系。这里以历史和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以文化符号的形式推动着常州历史文化的深度传播,为常州运河文化带建设构建了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围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在积极进行中,就目前的设计与开发而言,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比较明显,创新性不足,产品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与现有科学技术的连接也还不够紧密,尤其在当代顺应“互联网+”和“文化+”的设计新趋势、新理念下,文化创意产品还可以借助设计服务,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

三、设计服务在常州运河文创产品设计的具体应用

设计服务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设计行为,设计事实上是一种劳动生产行为,从设计创意为出发点,在设计活动中明确设计的服务性,就能更好地明确在当前社会生产力及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下的现代设计概念。以设计服务为主导观念,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这既符合设计行为本身的属性,也符合当前设计行为的最终导向[1]。借助设计服务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明确常州运河文创产品定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消费水平、需求层次的消费群体,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文创产品。具体的应用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变设计模式,结合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文创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常州运河沿线有琳琅满目的遗产资源。运河沿线的文化区段建设,可以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传媒技术,通过建设遗产展示馆,从世界遗产价值的角度展示运河沿线的工业遗存和文化资源。将三维展示技术、AR、VR、全景展示等技术手段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打破文创产品固有的模式,让文化通过科技走进人们的生活,也通过文创产品的使用过程,活化运河历史文化。

(二)挖掘运河文化符号,打造运河文化产业

对特色文化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并形成创意,是文创设计的灵魂,对古运河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在创造新的运河文化形象和符号。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用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创新的设计理念,打造运河文化产业。挖掘运河的历史符号,经过创意设计的转化与工艺品、实用品相融合,开发运河文化创意产品。打造运河文化产业,让民众既能感受到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品质,又能将其依然存在的实用价值融入到现实生活,从而造福民众。[2]

(三)面向主流消费需求,多形式开发文创产品

运河文化要传承和发扬,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消费水平、需求层次的消费群体,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创产品。当前在我国,青少年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群体,决定了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走向。他们大多追求互动体验、喜欢跟新技术结合起来的东西,要有感觉,要比较潮。可以开发一些带有童趣的少年儿童产品,也可以有面向年轻人的生活潮品和面向中老年人群的历史怀旧纪念品。通过设计开发形式更加多样化、种类更加丰富的文创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对常州运河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其核心就是要把运河的文化创意和文化资源转变为具有产业规模价值的商品。通过设计服务的方式,依托常州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城市风采特色,明确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扩大文化产品和设计服务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更加创新的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最终能很好地融入到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中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特色人文资源和文化产业品牌的新型文化业态。

猜你喜欢
大运河常州运河
常州的早晨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