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艺术探析

2019-03-22 14:58古芳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语言

古芳瑜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具有极强的文化性与传播性。伴随我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成为世界语言文化学习中一大亮点,许多外国留学生都参与到中国文化与汉语学习中来。因此,高校开设了汉语教学的相关学科,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当然,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会影响留学生汉语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对外汉语教师应懂得运用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从对外汉语学科教学对象来看,大多数留学生都属于成年人,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门母语,根深蒂固的语言习得习惯极大地影响其汉语学习的进程,也给汉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汉语本身具有复杂性与专业性,不仅包含语音语义等教学内容,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提升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强调的多是针对汉语的语音、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教学形式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很多学生并不能够仅仅通过语言的讲解来深刻理解与掌握汉语的应用,使得语言认知产生偏差。

导致高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难点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每个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根本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是兴趣使然,有的是工作需要,也有学习深造等;其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具有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习惯、认知等;另外,留学生对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存在理解性偏差,有的学生喜欢严厉的教学方式,而有的学生喜欢兴趣型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方式存在多样化喜好。因此,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真正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校对外汉语的教学艺术

(一)“文化”教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许多留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语法,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很多错误,无法运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比如,有的学生用“像狗一样”形容某人跑得飞快,这主要是语言文化差异性所导致的。教师除了教授教学大纲中的基本内容之外,更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传播现象,进而将文化与汉语教学融合,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文化差异,将此运用到汉语言学习之中,通过加深对汉语文化的认知更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技巧,真正实现汉语的文化教学。

比如,“招呼、称谓”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点。许多中国人见面经常问“吃饭了吗?”“干什么去?”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之间最基本的日常见面语或寒暄方式,没有特定的指向和含义,也不涉及别人的私生活,在提问之后不需要获得明确的回复,这种见面语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再比如“告别语”的教学,在探望病人与其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热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以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一般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更多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留学生一旦了解并理解了这种文化现象,就可能由文化差异的新鲜感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不反感到接受习惯再到主动运用。另外,在数字教学中,由于谐音的关系,中国人对数字的偏爱和忌讳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4、6、8”的发音所对应的汉语语音,如果留学生不了解数字的含义,就可能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发生误会。

(二)多媒体教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加以辅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由于汉语本身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很多学生学习汉语时往往是如坠云里雾中,不懂得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更不用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汉语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与知识点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更加形象、容易理解,以此来达到学习目的。

比如,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为困难的是学习发音,其中难度较大的如ü、sh、s 等音,单纯地听音和观察口型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出发音部位图、舌位唇形图等,利用动态的图像、音频展示发音过程,通过唇形的圆展和舌位的高低来辨析音的区别。另外,在汉语的成语教学中,多媒体更是将文化传播和词语教学有效结合的最佳手段。成语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既是语义的压缩,也是对某种文化含义的概括。如“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指鹿为马”等等,教师若仅仅通过语言描述故事,描述过程会给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而通过动画视频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语言教学,学生便能更轻松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三)教师体态语教学艺术

教师的体态语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眼神、行为、手势、神态等等,将信息通过无声的行为传递给学生。作为一种非语言性教学艺术,其注重的是暗示性,以此来抵消由于批评、否定等语言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高校汉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目光和表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教师关注与重视;而当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身体微微前倾,用亲切的目光加以注视,一边听一边点头或用明确的手势示意肯定,这样既能表示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期待,又能激发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四)情境化教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化教学,教师能够在设置的生活性情境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弱点,从而及时弥补并巩固学习基础,真正促进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发展。汉语教师与学生本身都具备一定的语言认知、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知识体系与文化背景等,因此,在教学中二者肯定会存在差异。高校汉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多样化与多元化教学情境,并在即时情境之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思维与主体性理解能力,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情境中感受与学习汉语知识和文化。此外,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技术、语言环境等辅助情境创设,以此构建良好语言环境,打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真实、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开辟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

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难点在于文化理解与融入,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文化入手,为留学生创设与提供校园第二课堂,丰富汉语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汉语实践活动的范围,二是第二课堂创设的补充性要求。比如,教师可设立会话、阅读表演小组,开展书法、国画、刺绣、剪纸、中国结等汉语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并积极举办辩论会、讨论会、汉语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或试卷展览等丰富的活动,引导留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也可举办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踢毽子等项目比赛,组织留学生参加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组织留学生参观旅游、参加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为留学生提供扩大交际圈的途径,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总之,对外汉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也蕴含着教学艺术,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需要掌握多元化与针对性的教学艺术,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地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语言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