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作用

2019-03-22 14:58贺春旭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的幼儿园情感

贺春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出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人格和人文价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音乐是最擅长抒发情感的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将情绪、情感融为一体,不但可以宣泄情感、愉悦心灵,还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利用音乐激发幼儿潜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优秀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门德尔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感受力则是人们在对音乐作品产生审美直觉的过程中获得的相应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的一种特殊能力。学龄前是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情感发生的过程中,常常以明快、轻松、悦耳的音乐刺激他们的大脑中枢神经,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伴随着快乐的情感活动,进行关爱和审美教育。长此以往,幼儿的内心会变得更丰富、更深刻,会由内而外地以美的角度、爱的角度欣赏世间的万物,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世界上美丽的事物,他们的生活将是灿烂多彩的,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提高音乐感受力必然要让幼儿多接触音乐,激发音乐兴趣,拓宽音乐视野。每天早上,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晨间音乐走进大门,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轻盈地飞进这个大的游乐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在音乐的陪伴下开始了。进餐时是轻柔舒缓的小提琴曲,丝丝入扣的音乐伴随着香喷喷的美食,整个用餐时间都是轻松愉快的,不但对消化系统有帮助,而且可以抚慰烦躁的情绪。有时音乐可以代替口令。比如自由活动后,教师欢快富有节奏感的钢琴弹奏可以让幼儿调整松散的心态,迅速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然后熟练地跟随音乐拍节律动起来。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语言,是和谐而自然的过渡。摇篮曲在午睡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嬉闹、调皮的孩子在恬静的音乐声中逐渐平静下来,乖乖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二、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欣赏是一种倾听音乐的高雅活动,是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鉴赏、品评、理解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当刚刚出生的宝宝在妈妈的怀抱中吮吸乳汁时,妈妈轻柔的哼唱就是他们最好的甜蜜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喜欢探究自然界里各种美的声音。如,绵绵细雨敲打窗棂、欢庆喜悦的鞭炮锣鼓、燕子筑巢叽叽喳喳、小河流水哗啦啦……这些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懂得倾听的耳朵,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孩子倾听周围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从而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这种随时随地的音乐欣赏活动可以让幼儿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逐渐形成欣赏音乐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安静专心地倾听音乐,这是一个从听觉上进行审美的过程,通过听觉获得的音乐形象会在大脑中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与作品情绪、意境相吻合的情感共鸣。低龄幼儿可以选择易于理解和比较简短的音乐作品,如,《小燕子》《摇篮曲》《愉快的铁匠》《小星星》《鞋匠歌》等。中大班幼儿选曲就丰富得多了,可以不受题材的限制,中外名曲都可涉及,如,中国古典音乐《牧童短笛》《采茶捕蝶》;外国名曲《小狗圆舞曲》《野蜂飞舞》等等。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欣赏音乐可使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体验,对于完善人的文化修养和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增强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同时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保持一颗童心,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音乐体裁的选择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出发,可以多种形式开展音乐活动。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民乐《回娘家》可以从诙谐有趣的故事展开,一个小媳妇背着小宝宝快乐地回娘家,没想到一场大雨来临,搞得丢了一只鸡,跑了一只鸭,还吓坏了身后的小宝宝。教师惟妙惟肖地演绎,一定会激发幼儿欣赏的乐趣,在哄堂大笑中,一段幽默诙谐的音乐让幼儿记忆深刻。韵律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音乐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音乐律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它来源于生活,却以艺术手法的表现高于生活。如,律动《洗脸》,生动有趣地再现了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刷牙、梳头、照镜子的生活化过程,教师伴随音乐节拍、段落,运用肢体动作生动地加以表现,趣味横生惟妙惟肖,诱发了幼儿对音乐的极大兴趣,然后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情绪、风格中自由表现,享受表现的乐趣。再如,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儿随着音乐时而是可爱的洋娃娃舞步轻盈,时而是胖胖的小熊憨态可掬,在每一个乐段交换舞伴,再次舞蹈,不但激发了他们的音乐表现欲,而且增进了小伙伴之间的亲密情感。

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海顿说:“让自由的艺术和音乐本身美的规律,冲破技术的藩篱,给思想和心灵以自由。”这句话诠释了音乐创造的真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绝对不能只强调节拍、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而是应当通过掌握一定的音乐表演技巧,适时地引导幼儿去想象美和创造美。幼儿园音乐活动应该紧紧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目标开展。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地具有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一幅图画、一个动物、一个场景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天真烂漫的幼儿变成了一个个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用手、脚、铁筒、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再如,为熟悉的歌曲创编歌词。《小鸡小鸭》这首歌讲述了小鸡小鸭遇在一起,一同唱歌、一同游戏的情景。学过歌曲后,请幼儿充分展开联想,创编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遇到一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种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不但可以丰富音乐内涵,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还如,音乐剧表演,耳熟能详的《小兔乖乖》《拔萝卜》都可以成为表演的素材。音乐剧表演可以实现真说、真演、真表现,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思维力,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体验,还可以激发孩子们丰富的联想,启迪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没有了音乐,世界将失去颜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世界都是色彩嫔纷、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美的幼儿园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上”幼儿园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