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2019-03-24 14:33宋传晓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林农林地林业

宋传晓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 西宁 810008)

在林业发展进程中,林下经济的含义是在发展进程中借助于林地环境和生物资源来发展林业养殖、采集以及种植经济,此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了林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投入少与见效快的特征,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防止林业建设对地区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 林下经济模式的核心类型

目前林下经济模式具有多种类型。一是林菌模式。此种模式能够借助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合理使用耕地、早晚温差小以及光照弱等条件来种植食用菌,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林地资源,废弃枯枝当作营养供给,进一步实现食用菌生长环境的培养,增加农民增收。二是林药模式。即进一步借助于林地空间种植比较耐荫的金线莲、石斛以及金银花等药用植物,一般按照当地市场需求与立地条件等方面开展。三是林禽模式。在林下放养或者圈养柴鸡、肉鸭以及肉鸡等禽类,通常需要环境、湿度低、空气流动性强、氧气充足以及透光性强等条件,同时还应该将林下小动物等资源结合起来[1]。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推进禽类的生长,让林下肉鸭与肉鸡的生产品质获得大力提升。四是林畜模式。借助于林下活动、造林密度小与范围广等特征,以及将林下杂草多这一有效资源结合起来,开展林下放养或者圈养山羊、肉猪以及肉牛等牲畜。同时,牲畜的粪便又可以为树木生长给予足够的有机肥料,这样循环发展,有利于产生有效的生物生产链。五是复合模式。一般由林下经济的多种模式一起构成,并且经过其他种植与养殖方式的持续引入,推进生态链更加具有完整性。伴随时间的延长,推进农民获取最大的利益,并且进一步提升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林下经济模式还涵盖林粮、林草、林渔以及林油模式等类型。

2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强化指引

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应该统一思想,要统一部署市政府与市委的决策。做好签署合同以及租赁承包制,让林农进一步放心,勇于承担以及投资。此外,应该有效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坚定信念,采取有效各项措施。市政府应该统一协调,林业部门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林业以及林农主管部门有效联系实际进行建设。同时,实施统筹规划,发展优良模式,有利于收益的提升。

2.2 科学、合理规划

为了确保林下经济发展更加合理科学,政府部门应采用实地调查的形式,研究总结调查结果,依据所归纳的内容提出目的性的解决对策。还应该完善配套策略,对整体林下种植开展合理、科学布局,然而推进林下产业获得持续发展,深入强化销售与生产等配套工作[2]。同时,进一步建设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并支持种植户开展产业化生产,提高林下种植市场竞争力。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进程中,还应该因地制宜,合理、科学种植,有利于提升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海拔很高的区域,应主要发展药材种植,比如毛竹与石斛等。另外,为了大力提高种植户的主动性,通过制定激励以及奖惩机制等开展考核,进而确保林下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2.3 落实配套政策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首先应该对财力进行调整,投入足够的经费,促进林下经济项目的不断发展。应该把调整农业结构与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生产无公害产品,也应该大力开发扶贫项目。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全面发展的途径,进一步发展收益高以及污染少的项目,对结构进行调整,还能够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业,有效利用资源。

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应该重点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以及完善。采用技术开展配套建设,特别是林区水利、物流以及道路、电信等设施。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整体的生产水平[3]。最大限度地建设科学示范基地,实现技术性人员的培养,实施林农知识讲座与负责人培训,优化服务系统,开发特色食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收入,深入推进林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林农林地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