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的情感传播分析

2019-03-25 07:21武会园郭颖欣陈涛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期

武会园 郭颖欣 陈涛

摘  要  近几年纪录片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以BBC为首、国内以央视为首的地位依旧坚不可摧,各种小型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视频公司、团队都在想方设法生产更优质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二更视频抓住“碎片化时代”的契机,利用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所发行的微纪录片在网络上获得了过百亿的播放量以及话题量,成功地成为一匹黑马。

关键词  微纪录片;情感传播;二更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108-02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通讯以及网络工作方式的产生,人们的上网方式从以PC端為主渐渐过渡到以移动端为主。同时,移动端的开发大大增加了人们上网的便利性与快捷性,人们已步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的视角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碎片化。传统的视频播送方式是在PC端,时间跨度较长,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提速,这样的生产已不能适应快速运作的社会,因此,短视频应运而生。

微纪录片作为短视频大军中的一大部分,在互联网用户流量争夺战中拔得头筹,独树一帜,成为屹立不倒的热门视频形式。关于微纪录片,百度百科对其的定义是:微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①。微纪录片采用新闻、现场录播方式,记录当下生活片段,获得了受众青睐。

2014年11月,二更正式诞生,以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迅速占领了短视频市场,二更视频作为国内较为早出现的短视频制作团队,其内容形式多数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内容制作精良,其成功的渠道运营优先开启了短视频变现的商业模式,被各大资本争相追逐。二更视频利用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专注于身边的“小事”“小人物”,所发行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过百亿的播放量以及话题量,成功地成为一匹黑马,站在了短视频的浪尖上。二更视频用“小碎片”的时间,唤出受众心底里排山倒海的情感。

经过一年的发展,二更视频拥有了近1亿的粉丝。巨大的粉丝群体,让二更迅速提高了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微纪录片通过这些自媒体的宣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此后,微纪录片正式进入了发展繁荣时期。本文将以二更视频为例,分析二更视频微纪录片的情感传播特性,希望能对自媒体发展建设带来裨益。

1  故事叙述——小人物大情感

《乌合之众》曾提到“人与人之间差异最大的,或许就是智力了。但是,同一种族的所有人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与情感。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1]传统的纪录片题材大多以国家、环境、民俗、著名人物为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往往需要大量精心的前期铺设。面对固化的选题内容,二更视频选择另辟蹊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传统”相反的“小人物”“小事情”上,着力挖掘容易被普罗大众忽略的“小美好”。这种选题特点可以总结为“大城寻小事,小事见大情”。二更视频的微纪录片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更加直白通俗,观众接受程度较高,更容易引起被摄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1.1  关注“平凡”小人物

二更视频首页主要分为八栏,其中《作品》栏与《发行》栏为微纪录片的小窗口。《作品》栏中共有8个小视频,与人物相关的纪录片高达6个。在这6部人物微纪录片中,《上天入地任我行》被摄者为民间探险家、《桥洞音乐班》被摄者为年迈的吹笛老人、《寻找钟扬》被摄者为高校老师、《耄耋琴匠》被摄者为年迈手工琴匠、《盲人电影院》被摄者为半盲人、《老张的井盖漫游记》被摄者为小区保洁员。《发行》栏中共有10个视频,一半为人物微纪录片。其中《教英语的叶老头儿》的被摄者为高龄英语老师、《聚光灯下的使命》被摄者为飞行员、《扁担奶奶》被摄者为高龄卖菜老人、《硬核玩家》被摄者为高龄游戏玩家、《那些年我拍过的“女孩”》被摄者为“90后”摄影师。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这些被热推首页的微纪录片的被摄者身份平凡普通,大多无显赫的背景和功绩,对观众来说,他们是熟悉的却又是陌生的。他们平凡普通的生活与大多数观众并无差异,但个别被摄者从事的职业、或怀有的赤诚之心却又令观众感到陌生。在观众看来,这些看似熟悉亲切的“身边人”拥有不为大众熟知的一面,探究之心蠢蠢欲动。

世界是精彩的,生活是精彩的,唯独缺少的是看不到精彩的眼睛。二更视频将镜头聚焦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叙述他们平凡又简单的精彩生活。在被摄者身上,观众非常容易找到与被摄者的相似之处,例如阶层、生活、工作等。这种“相似”共通点不仅拉近观众与被摄者的距离,还加强观众看待被摄者的亲切感。冲破观众与被摄者之间的陌生关系壁垒,使得二更视频的人物微纪录片情感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1.2  小事见真情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即使想放缓脚步,也会被“后浪”不断推着向前。加之进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多的发生在互联网,受众对现实观察敏锐度远不及在网络上。

上文提到,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二更视频的人物微纪录片中的被摄者来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从全网300亿的播放量、《教英语的叶老头》1 458万的播放量、《聚光灯下的使命》1 372万的播放量、《扁担奶奶》1 058万的播放量中分析,二更视频可以说是突破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壁垒,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观众的情感共鸣。

《教英语的叶老头》讲述一位91岁的高龄教师坚持义务教学19年;《扁担奶奶》讲述一位高龄奶奶晚年突逢变故欠下高额外债,挑起扁担卖菜还钱,劝诫路人乐观做人;《马背上的求学路》讲述两位未成年女孩每日翻山越岭100公里,只为求学;《马路上的小鲜肉》讲述一位辅警以敬礼执法代替贴罚单,减少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对立摩擦。面对生活的不易、命运的捉弄,片中的被摄者依旧对生活充满热诚、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未来积极向上。这种简单真诚的生活态度触动广大观众敏感又复杂的内心。生活中不缺少美,繁忙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发现美的眼睛覆上“迷雾”,便令“美”变得难寻。二更视频作为一个发现“美”的工具,替观众拨开“迷雾”,诉之观众生活中仍存有许多的真善美,慢慢化解现代都市人麻木的表面,呼喊他们最原始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的向往。

2  简单的记录更贴近生活

面对新事物,人总持有不熟悉的陌生感,会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怀有亲切之感。制作精良恢弘的“大片”离生活太远,离观众太远,对情感传播来说,具有一定的障碍。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导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步步为观众作情感铺垫;与此相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令观众感到熟悉,特别的事物又能吸引观众主动靠近、了解。因此,导演不需要“费尽心机”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有时候,简单平淡的记录,更加贴近观众,也更容易走进观众的情感世界。

2.1  只敘述一件事,让观众心无旁骛

“碎片化”不止体现在阅读,短视频的出现印证了受众“碎片化”习惯的加深。传统纪录片的时长通常在25分钟到60分钟之间,二更视频的纪录片篇幅只有5~10分钟。短短的几分钟叙事时间,只能满足创作者讲述简单不复杂的内容。为实现短时间内的记录内容最大化,二更视频的微纪录片选择叙述最能代表被摄者的主要事件,舍弃重要性相对较弱的次要事件,去除影响观众注意力的支线。在这种叙事方法下,所有被摄者的故事被放在“放大镜”下任由观众观看,相当于二更视频编织一个巨大的情感“蜘蛛网”,诱捕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说被摄者的故事是“蜘蛛网”,那么他们的坚毅、积极、不甘平凡、舍己为人等的精神就是“蛛丝”。几分钟的故事内容或不能让观众留下记忆,但几分钟的“不畏苦难,坚韧生活”的精神却能在观众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

2.2  大量使用的特写镜头

故事简单平凡却感动人心,镜头亦同理可得。恢弘的航拍适用于拍摄大场面,在二更视频的人物微纪录片中却很少使用。原因在俩,其一,二更视频的人物微纪录片选题在于“小”,不适用大远景来表现“小”人物;其二,航拍镜头适合表现影片的总体气氛,不适合表达情感细节。

不仅如此,航拍镜头拍摄的大远景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与观众的距离,不易进行情感铺垫。相反地,特写镜头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一局部,能鲜明的交代具体细节,缩短观众与被摄人物的距离。《耄耋琴匠》开头用连续六个制琴的特写镜头进行开篇;《桥洞音乐班》也用连续六个吹笛子的特写镜头进行开篇;《那些年我拍过的“女孩”》开篇的特写镜头更是多达十几个。二更视频使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把观众在生活中容易忽视或不曾发现的细节、事情放大化,唤醒观众对这些人或事的记忆,让观众感觉到人间处处有温情,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大量使用特写镜头的使用,契合二更视频的slogan——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二更视频让观众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了解身边不知道的美,体会身边不知道的美。

2.3  较少使用旁白,直接引用被摄主体的言语

二更视频的微纪录片没有旁白,只有被摄者的自述,极少的情况下会加入导演、字幕等画外音。整部纪录片更像是被摄人物的“自述”,观众是第一人称,被摄人物是第二人称,没有第三人称的存在。大力减少旁白对视频内容的修饰,对于纪录片来说,很好地还原被摄人物的原始表现以及心理状态,不扰乱事件或人物本身的主观世界。对于观众来说,二更视频减少第三方的转述,观众可以走进被摄者的世界中,与被摄者面对面交流,感同身受。即使观众走进被摄者的世界是观众所不甚熟悉的,经由被摄者向观众鲜活生动的阐述,配以同步的画面,观众对被摄者的表达理解也不会发生太大偏差。当观众认同、接受被摄者的思想理念,观众对被摄者的情感共鸣会随之增强,在短时间内向观众进行情感传播不再困难。

3  结束语

纵观自媒体发展的十几年,受众的品位变得越来越高,对于短视频类内容的制作的审视更加严格,这也激发了自媒体的视频内容生产更趋向精细化。而介于纪录片与短视频之间的微纪录片则体现了自媒体行业发展的创新——既是在进行加工与展现的短视频类内容的范畴之内,也具备了纪录片的写实性与故事性,与观众产生情感关联。

注释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7%BA%AA%E5%BD%95%E7%89%87/5129396?fr=aladdin[DB/OL].百度百科,2018-01-23.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戴光年,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