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语法知识的应用探究

2019-03-26 09:40陈晓颖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法知识应用对策文本解读

陈晓颖

【摘要】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其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而去系统地讲解文本内容,更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里的语文运用包括语法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是不能教语法知识,而是要看怎么教。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教语法知识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语法知识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46-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立足学生阅读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情况给予充分的关注,将语法知识有效地应用到阅读之中,以此确定适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使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其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要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语法知识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呢?下面,我从核心词、修饰语、指代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从核心词中找出文本解读的关键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学生能积累一些语法知识,并对这些语法知识进行运用,将会对其解读文本起到积极的影响。文本内容一般是以词汇为基础的,准确把握词汇在文本中的作用,是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前提。对此,我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以词汇为基础,引导学生查找核心词,借此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所谓的查找核心词就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发挥语法知识的作用,探寻关键词汇,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理解,在体会词汇含义的过程中,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以此更深刻地对文本内容加以解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核心词包括练习、蕴含情感的动词等。以连词为例,我在组织《最后一课》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立足其中的转折关系连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在“我本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回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中的“可是”就是一个转折连词。在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时候,我会鼓励其运用语法知识,对该词汇进行解析,引导其理解可是之后的内容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所在。“可是”这个词写出了今天的课堂与过去有所不同,极为安静。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刻画教室氛围,更是在异样情况的描述下,为之后的侵略埋下悲愤情绪这一伏笔。

在以动词为例,在我们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其所选录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蕴含浓厚情感的。而作者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动词,借助动作或状态词汇来展现生命力的内涵。以《孔乙己》该内容教学为例,作者在第一次对孔乙己的形象进行描述的时候,写到其在被人打的鼻青脸肿之后,在买茴香豆和酒的时候,从兜里掏出钱,“排出九大文钱”。在此描写中有一个关键的词:“排”。我在组织解读文本的时候,引导其对“排”这个动词进行分析。倘若将这个“排”字换成是“拿”或者“摸”等常见的动词,会不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呢?在词语替换比较中,学生可以发现,“排”字这个动词可以更生动地表明孔乙己对短衣帮只喝四文钱的酒的轻视。“排”这是一个慢动作动词,孔乙己将九文钱一个个地摆出来还展现出了其被人挖苦之后的故作镇静。而“拿”和“摸”却无法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形象。

2.从修饰语的特殊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对解读文本有价值但却极容易被忽视的极具修饰作用的词语。在对这些词语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既要理解其表层的含义,也要感知其内涵,并将自己对该词语的理解运用到文本解读之中。我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引导学生对形容词、副词等进行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些词语所充当的定语、状语等的作用,以此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蕴含其中的情感等。以形容词作定语该内容为例,形容词在作定语的时候可以对其后所描述的内容起到修饰作用,我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或情节描写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这种方法,借此来帮助学生有效地解读文本。以《老王》为例,文本中在描写的老王患重病的时候,如是写道:“……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在解读文本内容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立足这段话中所展现的修饰语进行分析。比如“面如死灰”和“枯黄”这两个描述性定语不仅将老王患病时的身体特征直观地描述出来了,给读者一种直观的印象。而且,还揭示出了老王所患的疾病较为严重。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当作者看到因为患病为外形发生变化的老王的时候,其内心会受到强烈的冲击。而且,老王患病的时候却没有人照料,如此描写出了老王的孤苦无依。与此同时,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还想着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彰显出了老王的淳朴、善良。除此之外,老王的病重也为其下文的去世埋下了伏笔,同时也表露出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再以副词为例,副词常常是用来修饰动词的,以此来展现动词或行为的程度。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汇总,倘若教师能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对副词进行解读,尤其是对副词所修饰的行为动作或与之有关的情节进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以《背影》为例,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在一开始就写出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父亲的种种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其中“最”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其点明了“我”无法忘却的程度,这个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当学生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自然会想父亲怎样的背影才使得作者最无法忘却呢?尽管这句话中没有用一个华丽的辞藻,但是一个“最”字却表露出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同时也为下文的描述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阅读文本,探寻原因,在原因探寻过程中加深对“最”字,甚至是文本内容的理解。

3.从指代内容发现描写对象的路标

在初中语文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其主要涉及到两部分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学生要理解文本中所使用的文字的内涵。第二个内容是要理解语境中所蕴含的内涵与情感。倘若所阅读的文本中有代词,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这些代词为切入点,在理清指代关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我在語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代词进行解析。以《桃花源记》该内容教学为例,在“诣太守,说如此”。这里的“此”就是代词,其主要指代前文所说明的内容。具体指代什么则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推测了。在弄清楚了这个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之后,学生自然会理解文本内容。

除了在文言文中会大量出现代词之后,在现代文中也会有代词的踪影。以《苏州园林》该内容为例,其中“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这句话中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代词的作用的过程中,会引导其立足上下文对这里的“这”的含义进行分析。在上下文的联系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指代的内容是如果有像宝塔一样的松柏和阅兵式的道旁树,那这就是不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的。在代词分析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上下文的关系,还可以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明确认知,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运用的作用,尤其是语法知识的作用,在引导学生分析语法知识,如核心词、修饰语等的作用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借此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雯.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语法知识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高香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解决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语法知识应用对策文本解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学语法,驱文句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