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对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9-03-27 05:41杨雪芳杨菊英郝素娟吴敏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肿瘤科正确率

杨雪芳, 杨菊英, 郝素娟, 吴敏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专科质量指标的建立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我院是一家以肿瘤诊断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医院,疼痛作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规范治疗及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疼痛作为一种潜在的或现存的组织损伤,会给人带来情绪上与感觉上的不愉快感[1]。中度以上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失眠、焦虑等。圈内羊波等[2]研究显示,系统规范的疼痛教育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的有效途径。我院于2017年7月开始实施疼痛专科质量指标,以促进全院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6月尚未实施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前,中度以上疼痛住院患者208例为对照组,其中肿瘤科134例(对照1组),非肿瘤科74例(对照2组);2017年7月至10月实施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后,中度以上疼痛住院患者23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肿瘤科151例(观察1组),非肿瘤科83例(观察2组)。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和语言沟通能力;愿意参加本研究;抽查当天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分≥4分。排除标准: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疼痛专科质量指标 由护理部2人、护士长4人、肿瘤专科护士4人组成疼痛专科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召开小组讨论会,根据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及2017年《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初步界定疼痛专科质量指标检测的内容与标准,再通过临床调研、专家函询审核,最终确立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4个质量指标作为专科质量评价指标。①疼痛评分是根据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正确评估,以 0~10分来表示疼痛的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患者选择一个能够体现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评分正确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患者主诉相符,患者能准确说出NRS评分。疼痛评分正确率=(抽查评分正确患者数/抽查患者总人数)×100%;②疼痛描述正确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伴随症状描述正确,并和患者主诉相符。疼痛描述正确率=(抽查疼痛描述完整患者数/抽查患者总人数)×100%;③复评时间正确是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复评时间,静脉使用止痛药物15 min后复评,皮下使用止痛药物30 min后复评,口服使用止痛药物60 min后复评。复评时间正确率=(抽查复评时间正确患者数/抽查患者总人数)×100%;④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后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反馈描述,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抽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数/抽查患者总人数)×100%。

1.2.2 护士培训 为减少质量检查组成员及床位护士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在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制定后,由疼痛专科质量管理小组对全体组员及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

1.2.3 指标应用 确定患者: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抓取NRS疼痛评分≥4分者的患者即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检查人员:疼痛专科质量管理小组分2组,分别对全院NRS评分≥4分的患者及床位护士进行现场检查及评价,并填写记录表。检查时间:每月随机抽查2次。检查内容:查看NRS评分≥4分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是否正确记录疼痛描述、疼痛程度复评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反馈。床边询问患者,确认疼痛评分、疼痛描述是否正确。检查方法:检查完毕,填写记录表,将数据录入电脑,并统计汇总。疼痛专科质量管理小组每2个月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反馈给各病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专科质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及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1组与对照1组患者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比较

观察1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与对照1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1组患者的疼痛描述正确率、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与对照1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1组与对照1组患者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比较

2.3 观察2组与对照2组患者科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比较

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及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均高于对照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2组与对照2组患者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3.1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改变了原有疼痛管理质量评价的方式

评价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疼痛作为一种主观存在,目前尚无仪器能够将患者的疼痛程度直观地反映出来[3]。对于疼痛护理质量效果的评价,国内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大部分医院按照无痛病房创建相关标准建立自己医院的疼痛护理质量标准。而本研究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精简了无痛病房创建标准疼痛护理相关要求,分解疼痛护理的每个步骤,结果由数据表示,能客观测量和判断护理效果。疼痛专科质量指标能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工作,让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有据可依,对疼痛护理质量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从而规范疼痛护理效果,起到导向作用。

3.2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在不同科室应用的影响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全院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4个方面均有所提高(P<0.05),表明通过建立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在全院进行质量控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跟踪,最终能明显提高疼痛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反馈率均高于非肿瘤科,说明肿瘤科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掌握程度高于非肿瘤专科护理人员。我院是江苏省癌痛示范病房,肿瘤科护理人员接受较多癌痛相关知识,疼痛护理记录比较规范。而一般科室对疼痛知识的培训较少。其次肿瘤疼痛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将疼痛相关知识纳入课程教学中,医护人员在校接受到的疼痛知识非常有限,医院也忽视新入职人员的疼痛知识培训[4],尤其欠缺在非肿瘤科进行疼痛继续教育方面的培训。

3.3 建立专科质量指标的意义

专科质量指标是根据专科特点,逐步形成的具有专科特点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同行间质量的对比评价。设立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护理敏感指标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使护理质量管理形成有序的运转,体现专科护理的独特价值,形成良好的护理环境,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5]。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重点环节、重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形成可量化的数据指标,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纠正[6]。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建立,使护理人员采取正确的手段对疼痛进行评估,规范用药与护理措施,提高了疼痛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建立和实施,能规范护理人员疼痛护理措施,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和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肿瘤科正确率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