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共建高职护理企业化课堂的效果观察

2019-03-27 03:48史路平饶和平余静姚水洪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企业化职业素养

史路平, 饶和平, 余静, 姚水洪

企业化课堂是围绕企业职业文化,借助企业的生产性教学资源(环境、师傅和真实临床案例),将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以及企业的评价和考核制度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1-2]。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重视企业化课堂建设,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开发课程、设计实施教学等理念后,部分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并开始探索企业化课堂。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度不深、企业文化缺失、人文素养和企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3]。如何提高企业化课堂建设的效果,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目标医院的需求,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者面前的急迫课题[4]。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自2013年起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开展了企业化课堂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5级普通高中起点学生(除外中高职衔接班、单考单招班、创新班)为研究对象,其中订单班36人为试验组,非订单班25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生源、年龄、入学成绩、学习年限及学习内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2+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即2年在校内,1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模式,教学内容与试验组相同,校内2年的教学以本校教师为主导,校外1年完全由医院负责。

1.2.2 试验组 在培养过程中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化课堂。首先,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共同制定“双栖、双岗、双导师”人才培养方案[5]。其次以教学内容对接护理岗位能力要求,以教学过程对接岗位工作过程,梳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内容。三是整合医院和学校的教学资源,采集典型护理案例,基于工作过程推进床边教学。四是重构职业礼仪、护患沟通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理心、评判性思维,解决学生岗位胜任力不强的问题。将职业能力核心课分解为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其中校外课程由企业主导,由企业遴选护理骨干担任导师,主导课堂教学,同时将职业能力素养课程融入其中,建构企业化课程体系(图1)。

图1 企业化课堂建构框架图

同时将护士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课程融入培养过程中,还将学生进入临床的时间提前,早期接触临床,增加感性认识。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

表1 企业化课堂实施内容

学期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学时地点教师第一学期护士职业素养1法律法规与护士条例护士执业礼仪16医院医院导师护理学基础1新患者入院接待流程学习生活护理技术32学校双导师企业文化讲堂1院史与医院文化医院核心价值观职业规划、学习能力的培养医院5S管理伦理法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素养和能力如何做一名好员工16医院医院导师岗位认知实训1护理学基础1临床见习(师带徒形式)40医院医院导师第二学期护士职业素养2护士礼仪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何提高护士修养16医院医院导师护理学基础2治疗护理技术入院宣教出院护理64学校双导师企业文化讲堂2JCI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护理服务新理念医院服务品质婚姻与生活如何预防护理职业疲溃感8医院医院导师岗位认知实训2护理学基础2临床见习(师带徒形式)40医院医院导师第三学期护理学基础3临终护理护理文件书写48医院医院导师岗位认知实训3综合护理技能临床见习(师带徒形式)整体护理查房40医院医院导师第四学期护理学基础4综合技能强化训练OSCE考核6学校双导师

注:JCI为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OSCE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1.3 实施效果评价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能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样化、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企业岗位对学生发展的需求[6]。本项目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理论及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操作考试(硬技能);②职业人文素养(软技能);③学生自我评价。两组以《护理学基础》与《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作为本研究观察课程,课程师资为同一团队。

1.3.1 知识技能评价(硬技能) 包括理论及OSCE操作考试。理论考核试卷参照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和学校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及《护士人文修养》教学大纲,试卷从本校慕课平台试题库随机选择,全部由客观题组成,在顶岗实习结束,回校参加毕业考试时组织综合测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考核,考核时间定在第四学期末进行,考试地点在本校OSCE中心,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设计及考核,内容涉及沟通、人文、应变能力及操作技术等方面,充分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3.2 职业人文素养评价(软技能) 职业人文素养评价在第三学年实习结束前进行。职业人文素养含10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分为A、B、C3个等级,分别赋值8~10分、5~7.9分、0~4.9分,测评由带教老师(成绩权重占50%)、总带教老师(成绩权重占20%)、护士长(成绩权重占20%)、护理部(成绩权重占10%)四方面进行(表2)。

表2 职业素养评分表

二级指标测评标准A级(8~10分)B级(5~7.9分)C级(0~4.9分)得分仪表着装整洁、得体一般不符合要求临床应变力强一般弱团队协作能力强一般弱学习积极性高、主动需要提醒不高、被动评判性思维良好一般弱文化依从性强一般差服务态度好、尊重一般差、不尊重沟通能力强、表达清楚一般不到位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有迟到早退经常临床适应期短、已适应一般长、无法适应

1.3.3 学生自我评价 在学生实习结束回校时对学生自我评价进行调研。采用核心自我评价表、职业使命感量表、组织承诺量表[7]分别反映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职业认同感以及企业归属感[8-9]。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回收率为100%。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共12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级计分,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感越高;职业使命感量表共有21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级计分,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感越高;组织承诺量表共6个条目,采用1(完全同意)~7(完全不同意)级计分,得分越高企业归属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运算和统计学分析分别应用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知识与技能评价

对照组与试验组OSCE考核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01),而理论考核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291),详见表3。

表3 知识技能评价结果两组比较

2.2 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软技能)

试验组职业素养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08,P<0.001),但职业素养分项目测评结果显示在仪表着装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对患者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职业素养测评结果两组比较

2.3 学生自我评价

在职业认同感与企业归属感两项,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学生自我价值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0),详见表5。

表5 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两组比较

项目对照组(n=250)试验组(n=36)t值P值自我价值感38.50±3.48439.05±4.8690.5570.580职业认同感67.02±4.33370.41±8.6532.1010.039企业归属感19.47±3.88839.05±4.86918.858<0.001

3 讨论

3.1 企业化课堂提高了订单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学校为主导、医院为辅,医院的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样使得在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即使选择典型病例进行项目化情境教学,也缺乏临床复杂人文因素,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环境支撑,使得教学过程机械、枯燥,不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本研究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组建教师团队,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和内容,共同协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医院导师与学生进行结对贯通培养,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了负责学生的见习、实习及生活指导,还要进入课堂进行教学。第三、四学期将临床实例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在医院实施床边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从结果看,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企业化课堂对学生理论的提高影响较小,传统的培养模式即可满足要求;但试验组学生OSCE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P<0.01),试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化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和锻炼。说明企业化课堂加强了学校与用人企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优势,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企业化课堂提高了订单班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实施企业化课堂之前,因为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各医院文化的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还需要医院进一步进行技术的培训和文化的熏陶,学生和医院有较长的磨合期,同时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及企业文化依从性不强,致使合作医院满意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企业对合作的热情[10]。本研究中试验组是实施企业化课堂的订单班,学生提前进入临床,提前与医院老师接触,在学习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贯穿学习企业文化和行为规范等内容,学生与临床导师接触紧密,增加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和企业归属感。从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结果看,试验组学生职业素养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临床应变能力、职业依从性、临床沟通能力、临床适应期等方面提升明显,说明企业化课堂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得培养的护理人才质量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崔戴飞等[11]报道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实施企业化课堂中将医院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修养有明显作用,可能与企业化课堂增加了学生与医院的接触时间,师带徒形式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对医院的认同感。但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在仪表着装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对患者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如企业化课堂没有在所有专业课程开展,少数核心课程实施企业化课堂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理想度,也可能反证传统的职业素养教育方式仍有较好的效果,关于这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

3.3 企业化课堂提高了订单班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看,试验组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企业化课堂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建立了积极的专业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情感和信任。充分证明企业化课堂让学生进入临床的时间提前,早期接触临床有助学生职业情感提升。企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助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的适应期相对缩短,减少医院进行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但本研究也发现,在自我价值感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为当前护理人员紧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而劳动报酬相对医生仍明显偏低;另外,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这些都会影响护生的自我价值感,需要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关怀,需要在长期护理实践过程中加强培养与教育。

3.4 企业化课堂为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提供了新思路

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符合医院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护理人才。护理学生能否受企业欢迎,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从医院的评价看,医院对毕业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满意,但对临床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对企业的文化认知等方面满意度较低。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和医院在目标认识上的差异,普遍存在学校主动、医院被动情况。由学校主导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医院岗位认识实训(见习)目的性不强,或流于形式,制约了校企文化的对接和渗透。时间一长,学生感到无聊疲乏,降低学生对职业和医院的认同感。通过职业能力课程的企业化课堂再造,可以有效调动学校和企业的优秀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医院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发挥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医院真实工作环境下学习实践,让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在课堂中得以贯之,让产教深度融合以课堂为载体得以展现。因而可以更好地为地方企业培养护理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学徒制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企业化课堂,使订单培养的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增强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信心。企业化课堂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精神,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企业化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职业写作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我爱的职业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