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之花静悄悄地绽放
——魏尔伦《三年后》赏析

2019-03-28 01:23钱晓国
中学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低语云雀喷泉

钱晓国

“推开那扇狭小坏朽的门,∕我一个人在花园里徜徉。∕早晨的阳光甜美,明亮,∕露水闪烁,把花朵滋润。∥一切如旧,仿佛时光停止:∕葡萄藤缠绕的棚架和熟悉的∕藤椅……喷泉仍喃喃低语,∕老杨树的声音也依然悲戚。∥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昔日,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甚至,残破的薇莉达雕像∕也仍在走道尽头,消瘦的∕身影,在木犀草的微香中。”(魏尔伦《三年后》)

魏 尔 伦 (1844~1896),法 国 象征派诗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忧郁的“诗人之王”。他早年学法律,做过保险公司职员。1871年革命在巴黎爆发,他支持巴黎公社;但他又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倾向,革命失败后很快又对政治丧失兴趣。平庸而琐屑的生活现状,动荡不息的社会时局,让忧郁的魏尔伦沉溺于酒精之中。感情上,他与另一个天才诗人兰波产生爱恨纠葛的同性恋情,为此,他不惜抛妻弃子,到头来感情上仍是一无所有。魏尔伦曾自称“土星人”,预感自己的一生将注定痛苦,最终果然如此,真是一语成谶。他的诗虽然充满忧郁色彩,但哀而不伤,忧郁却并不颓废,在整体上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对魏尔伦而言,忧郁不是一种艺术上的矫揉造作,而是在其血脉中汩汩流淌的性格因子。《三年后》就是这样一首被忧郁而清新的气息所笼罩的诗歌。

先看诗歌的标题,“三年后”是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似简单的表达却蕴含着无限的意义空间,令人遐想万千。“三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仅仅是个小小的坐标点,而对于有涯的人生而言,却是一段并不短的时光。“三年”里可以发生很多的变故:人生可以起起落落,也可以飘泊动荡;你我可以 “言笑晏晏”,甜蜜温馨,也可以 “形同陌路”,甚至“因爱成仇”……“三年”中的“我”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诗歌没有说明也无须说明,诗人更没有解释的义务和必要;因为诗歌不是散文,明晰是诗歌的大敌。“三年后”,这样的表达能给欣赏者以多样性的心理暗示,并自然而然地将意蕴向具体的诗歌文本中延伸下去。

“诗人之王”魏尔伦

不同于后来的象征派诗人的晦涩之作,魏尔伦的这首《三年后》并不刻意隐藏 “我”的存在以及“我”的行为。这是一首有“我”之诗,叙述了一件有“我”之事,描写了有“我”之景,抒发了幽微的有“我”之情。“我”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是“我”“推开那扇狭小的门”,是“我”“在花园里徜徉”,诗歌起首两句,就叙述了一个明确的事实:三年后,“我”故地重游,来到一座小花园。显然,“花园”是“我”的一个私密空间,这里铭刻着“我”不可磨灭的往日印迹。“我”用感官和心神去抚摸“花园”里的一切。“早晨的阳光甜美、明亮”,“甜美”是味觉,“明亮”是视觉,当然更是出于内心的感受。“露水闪烁,把花朵滋润”,“露水”附着在“花朵”上,而“阳光”又把“露水”照耀,无论是“花朵”还是“露水”都显出玲珑剔透之感,这是一幅何等静美的画面,而且“闪烁”一词更是在静美之中增添了一分微微的颤动感。“闪烁”本是视觉所得,“露水”之所以会“闪烁”,那是因为“露水”在动。“露水”之所以动,或是有风的缘故,或是花瓣不胜“露水”压迫的缘故,或是“我”故地重游心神迷茫的缘故。简单的意象无不成为“我”复杂情绪的载体。真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如旧,仿佛时光停止”,眼前所见之景瞬间使“我”出现精神上的恍惚,花园里什么都没有改变:阳光还是那样明亮,花儿还是那样娇艳,露水还是那般闪烁,“葡萄藤缠绕的棚架”“藤椅”“喷泉”“老杨树的声音”……一切都是那样“熟悉”。诗人的心绪在过往和现实之间起伏摇曳,交织出迷离梦幻般的意境。花园仍在,旧物犹存,而人事已非,“我”已不再是以往的那个我,而那人还是原来的那人吗?“低语”的“喷泉”边,从前有着与“我”低语的人,而喷泉的“低语声”依然“喃喃”,从前与“我”低语的人却不知身在何方!忧郁之情如潮水一般层层弥漫,难怪在“我”听来,“老杨树的声音也依然悲戚”。“我”的思绪被拉回冷酷的现实。花园之景,继续在“我”眼前铺展。“玫瑰颤动”“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其间一连两个“恍若昔日”,回环往复,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因“我”内在的情绪起伏所设置的。眼前的景象,不时将“我”的情感和思绪拉回“昔日”,使“我”又陷入过往和现实的纠结之中。需要说明的是,魏尔伦一向追求诗歌的艺术性,他主张选择富有流动感的音韵,打造回旋梦幻的音乐效果。此处正是这一艺术主张的体现。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云雀”这一意象,包括末节的“薇莉达雕像”,都无时无刻不使“我”的情绪往返于过往和现实之间,忧郁的潮水也不断地上涨。“薇莉达雕像”对应随后的“消瘦的身影”,有意无意地给欣赏者以潜在的性别暗示,“那人”可能是个女性,或者女性化的恋人。是年轻俊美的天才诗人兰波,抑或是哪位不知名的女性恋人?诗歌没有言说,诗人也没有言说,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木犀草的微香中”那道“消瘦的身影”似真似幻,绰约朦胧,就如“我”愈发浓重的忧郁,以及那忧郁之中的甜蜜温馨。

“花园”这个小世界,既是经验的世界,也是实在的世界,更是充溢着魏尔伦的思想和感情的自我主观世界。在《三年后》里,魏尔伦以“我”之名忧郁地吟唱着动人的有“我”之歌。

猜你喜欢
低语云雀喷泉
梦、勇气以及内心的低语
云雀叫了一整天
与光
灵感的云雀
可乐瓶里的“喷泉”
云雀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会移动的喷泉
老子说智者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