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9-03-28 03:16赵桂莹周宁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肺栓塞患肢妇科

赵桂莹,周宁宁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发生进一步的肺栓塞或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预防和护理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2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原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恶性肿瘤142例,其中静脉血栓形成10例,静脉血栓形成9例,肺栓塞1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行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卵巢癌伴血栓性病变行卵巢癌分期手术。10例血栓患者中,7例术中输注红细胞或血浆。

(2)术后症状如下肢疼痛、行走后加重、伴胀、或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心动过速等,及时检查患肢是否有触痛、肿胀、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可排除栓塞。

(3)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如让患者卧床、抬高患肢在30°~40°基础上可依患肢舒适度适当调整高低度、有利回流静脉血,局部制动。如已经形成静脉血栓酌情给予静脉输液低分子肝素钙、凝血酶,活血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措施及可能采用的手术取栓治疗,并密切观察凝血功能和D-二聚合物的变化、患肢温度肤色异常等和精细化护理,避免热敷和按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4)术前、术后血管损伤及血流综合评价。相关文献报道,静脉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血流异常等因素是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与该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着重于术中静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的变化。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检查血液流变学和常规指标的变化。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水平者应列为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同时,为了确认患者是否存在静脉内膜损伤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尽早开始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危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应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鼓励患者多次饮用少量水,增加日常用水量,恢复正常饮食后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品,促进大便通畅,降低腹压。

(5)加强术后早期活动干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瘀血、血流减慢和肌肉松弛。该研究还发现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高达15.87%。由此可见,术后活动应尽量避免下肢长期不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当抬起下肢,暂时不能独立活动。护士和家属交替按摩患者下肢,间断挤压或压迫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如果手术时间长,静脉损伤风险高,患者应尽量减少半躺时间,避免术后2 h阻断下肢血液回流,开始足部、脚趾和踝部活动,术后4 h定期按摩腰部至踝部,鼓励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在患者术后6~8 h起床并开始锻炼。

(6)恶性肿瘤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妇科恶性肿瘤的局部肿瘤可长期抑制周围组织和血管,减缓血流,易导致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此外,恶性肿瘤可释放促凝物质,这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应尽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选择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等输注高渗液体和化疗药物。在穿刺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仔细考虑穿刺静脉和穿刺点,尽快穿刺成功。

(7)加强健康教育干预。为进一步提高术后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患者应在手术前后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疾病的进展和危害、现有的应对策略和自我护理技巧,以帮助患者及其患者。家庭建立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念。

2 统计方法

3 结果

(1)并发症10例,年龄45~65岁,其中50岁以上者8例,年龄40~50岁者2例,高血压5例,肥胖2例(标准体重20%),高脂血症2例,糖尿病2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静脉曲张1例。每个患者至少有一种内科疾病。

(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10例血栓形成的平均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分别为(247.8±120.3)min 和(327.4±136.9)min。132 例无血栓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分别为(235.86±122.3)min和(282.3±121.2)min。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0例VTE患者术后10 d内出现临床症状。症状包括持续肿胀、疼痛、患侧肢体较健康侧、深红色皮肤、运动受限和跛行行走。术后10 d内诊断下肢静脉血栓9例。1例肺栓塞术后10 d内出现间歇性胸闷和心悸,经低氧吸入后稍有改善,但CT三维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术后20 d症状明显加重。再次CT肺动脉造影后诊断为肺栓塞。

(4)治疗效果1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三维CT肺动脉造影证实。均为下肢静脉栓塞或肺栓塞。根据具体情况,在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并进行肢体固定。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继发性出血。

4 讨论

近年来,妇科护理文献报道显示妇科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血栓形成的原因复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此,对14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血管内膜损伤的比例最高 (34.92%),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变化比例(22.22%)和卧床/下肢活动(15.87%)的比例也较高。结果表明,术后静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变化、术后卧床/下肢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猜你喜欢
肺栓塞患肢妇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