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教学引入经验学习的策略与反思

2019-03-28 01:24吴丽芳盛建国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吴丽芳 盛建国

[摘   要]基于学生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复习,有助于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启迪智慧,同时可使新的经验进一步生长,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大大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经验学习;物理复习;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38-02

我国传统教育中,学生经验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唯书本、唯教师、唯标准答案、唯考试,学生经验被忽视,甚至被压制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理解知识的意义,而只是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这些现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受到了猛烈的批判,要求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经验,要把学生经验当成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始有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经验,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理解的机会。这种对待学生经验态度的转变,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基于以上理念,笔者在初三中考复习前的一次公开课“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复习”上做了一点尝试与改进,效果很好。下面笔者谈点设计与实践的体会。

一、复习课推出新实验,促进学生经验生长

经验具有思维性,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思维往往是从原有经验开始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必须从“动手”做起,以积累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以后,动脑能力就会加强。

初三中考前的复习课是建立在新授课和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如果仅仅是旧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重复和随后的习题训练,就难免会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效率也会因为学生的听课疲劳而大打折扣。由此,笔者在让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这一活动时,把新授课时的定值电阻换成了热敏电阻,让学生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测量前为了让学生认识热敏电阻,笔者又创设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将桌上的电子元件与小灯泡一起组成串联电路,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然后分别将该电子元件浸在热水和冷水中(停留十幾秒),对比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学生都能发现将该元件浸在冷水中时灯泡较暗,浸在热水中时灯泡慢慢变亮。这一现象说明电子元件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此介绍热敏电阻的性质及电路符号      ,并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伏安法”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伏安法测电阻”这一重要实验,又在课堂上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性体验(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实践证明,教师基于学生经验的这一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这个活动前的学生已有经验有: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电路图的连接,等等。在此,教师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新体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经验进一步生长。

二、基于经验自主设计,生成比预设更精彩

杜威曾经说过:“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的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因此,无论是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还是知识经验,实际上都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它们从过去的经验汲取养分,并且作用于未来将要习得的经验。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知识梳理之后进行了如下设计:

活动二:“测量该热敏电阻在某温度下的电阻值”,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是学生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一节中重点学习的实验,而且也都亲自操作过。因此笔者在课前设计时预设学生对于测量热敏电阻阻值的实验会变得非常容易。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设计电路时就有了出人意料的结果。也许是由于遗忘,但也不排除他们的用心考虑,部分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缺少了滑动变阻器,因为他们认为热敏电阻的阻值不同于定值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不同,所以不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这是课堂的意外生成,一方面凸显了学生对“测定值电阻阻值”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意义已有所掌握;另一方面也呈现了他们对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作用“保护电路”有所忽略。可见,当学生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潜在的片面认识就在无意中流露出来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和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因为这些意外的生成而更加精彩。因此对课堂的预设若不基于学生的原有经验或仅仅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就不会迸发思维的火花。

紧接着,笔者又基于学生对热敏电阻的认识引导他们尝试设计电路图“请你用一个热敏电阻Rt、电压表(或电流表)、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导线、开关等器材设计一个电子温度计,能用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反映温度大小的电路。这一环节学生所设计的各种电路图远远超出了教师课前的预设。有情理之中的结果,更有意料之外的惊喜。笔者在课堂巡视中根据学生设计的不同电路图一一展示,此处设计别有用心,学生的思维将课堂推向了高潮。由此也掌握了一类可变电阻(如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的电路设计。

三、提升原有经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并非一张白纸。在接触新知识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且为其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复习课除了在活动中穿插知识梳理外,笔者还围绕这些知识点为学生准备了一道比较有深度的综合性习题,直击中考。

例题:小王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简单水温表电路。图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 V(保持不变),R0是阻值为5 Ω的定值电阻,R为铭牌上标有“10 Ω  1 A”的滑动变阻器,R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采用“0~0.6 A”的量程。

<E:\教育学院杂志社\中学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1月(理科中旬)\w29.tif>

(1)小王在连接好电路且闭合开关后,向Rt上擦一些常温的酒精,并用扇子对着Rt扇风,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小”或“变大”);

(2)如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那么该电路最大能测量的温度是               ℃;

(3)为了能测量0~100 ℃的水温,且当水温达到100 ℃时,要求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调为                Ω,0 ℃应该与电流表刻度盘的              A 位置对应,如果电流表刻度盘改画为指示温度的刻度,且每10 ℃画一条刻度线,这个刻度盘的刻度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的。

第一小题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做铺垫,在教师刚读完题目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答案,第二小题笔者采用先由学生思考,后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的形式把填空题作为计算题来进行分析。令大家十分惊讶的是学生的解答完整而思路清晰,后两小题虽有难度,但是发现学生直接用语言表达就可找到正确答案。这道题,对于教师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对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些难度。可是学生满意的回答进一步说明本题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既有先前所学的电学知识做基础,又有本节课的热敏电阻性质和电路设计做铺垫,两者完美结合,提升与超越了学生原有的经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今后在复习中要是遇到此类习题,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出正确答案,这对学生将要面临的在有限时间内将要完成答卷的中考而言,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不仅如此,对学生在中考复习前的自主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经验,努力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和错误性,拓宽经验范围,深化经验的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服务和完善学生的经验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不是“放任自由”的教学,不是學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经验的开发与利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与规律。教师不能简单地视学生的经验于不顾,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学生的所有经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清楚认识到学生经验局限性的特征之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何芳.论杜威的学生经验观及其现实意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贾慧.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研究第[D].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