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的创作模式浅析

2019-03-28 11:21黄琛馨
戏剧之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情景喜剧叙事策略

黄琛馨

【摘 要】本文主要对情景喜剧的概念以及其创作模式进行浅层次的分析。主要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鲜明的人物角色塑造、语言系统和受众定位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从最初的《我爱我家》到近年来互联网+,情景喜剧的创作模式相对较为固定,近年为了适应收视群体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审美的初心还是在于让观众在“笑”的背后得到深层的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情景喜剧;叙事策略;角色塑造;语言系统;受众定位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013-02

情景喜剧脱胎于情景剧,源自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因为多采用室内场景,并带有一定的喜剧性,所以在中国被称为情景喜剧。这是一种再现虚拟真实生活中幽默的一面的轻喜剧,多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涉及日常事务而多具有相似性,人物个性特征明显,整体基调诙谐、幽默。① 我国1993年制作,1994年热播的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塑造的鲜活角色和令人捧腹的经典台词时至今日仍令人难忘。中国的情景喜剧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以其轻松化的主题呈现、闭合式的剧集结构、鲜明固定的人物塑造和通俗的视听语言给无数观众送去欢乐。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情景喜剧大大丰富了年轻网民们的影像世界。

一、何为情景喜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喜剧的特征:“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②不同于悲剧和正剧用崇高且悲痛的故事感动和塑造人,喜剧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讲述浅浅地揭开人生的酸甜苦辣,让观众在笑过之后陷入沉思。在老一代导演和新的网络喜剧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一个由模仿借鉴到独立发展的历程,国内观众对情景喜剧也由陌生发展到熟悉和喜爱。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所谓“无价值”,就体现出了喜剧的低姿态。情景喜剧就是一种放低姿态,融入或者低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内容和主题上往往偏重于回归世俗,聚焦平民话题。一般立意不会过于深奥晦涩。在表达较为宏大的主题时也往往会采用嘲讽或者戏虐的方式来寓教于乐。我们同时能够看到,好的情景喜剧不仅仅只是营造诙谐幽默和轻松的氛围,其传达的主题往往都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我爱我家》、《家有儿女》对于亲情的温馨呈现;《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对于友情的搞笑演绎;《爱情公寓》系列对于爱情的另类解读等,都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在语言设定上,由于情景喜剧在内容和主题上都呈现出低姿态,生活化的特点。语言也根据剧情设定,没有华丽的修辞和表现。

情景喜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反映,以生活流的表达来进行呈现,并在短时间内达到让观众捧腹的效果,让观众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带入感,就需要用幽默轻松的方式、无厘头和滑稽的内容和语言,甚至是反传统和颠覆式的手法,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

二、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分析

(一)独立的叙事结构

我们可以看得到情景喜剧的剧集结构都符合喜剧创作的普遍规律。情景喜剧在叙事上与传统的电视喜剧的差异在于传统喜剧遵循的是电视剧的叙事原则,在产生冲突与化解冲突中完成循环叙事。而情景喜剧在人物和场景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展开,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集有独立的叙事线,就算跳过中间几集单独看,叙事也不会受到影响。在单集20至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没有绞尽脑汁的强情节,没有步步为营的套路,没有严密谨慎的逻辑连贯,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制作”,而是在一个充满惬意、轻松、幽默和温暖的氛围当中以笑来推进剧情。 在生活的常态中寻找切入点,然后产生矛盾,经过矛盾化解, 最终恢复平静,完成一个起承转合的闭合式结构。

(二)固定的叙事时空

考虑到情景喜剧拍摄地点和制作方式的特殊性,情景喜剧对时空关系描述一般比较少。中国很多经典的情景喜剧大多属于室内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爱情公寓》、《炊事班的故事》都是在剧中人物的居住空间抑或是生活地点和工作场所展开。在这类情景喜剧中很少会对具体的时空关系进行详细的描绘,前后连续的剧情也不会去侧重表达时间线的发展变化。因为对于喜剧的叙事来说,情节和叙事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拿近几年的《爱情公寓》来说,从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所有剧集中,每一集的叙事时空都在“爱情公寓”里主角合租的公寓、公寓楼下的酒吧、曾小贤上班的电台等,在这些固定的空间内开展。这种和偏重空间安排的设置,是为了让观众产生熟悉感,对于这些固定的场景感到亲切,看到固定的场景就明白讲述的又是发生在这个场景的一个小故事,所以即便与前边几集不存在关联。观众也还是可以非常轻松地进入设定剧情,从而能更容易地享受剧情带来的幽默。

三、鲜明独特的人物角色塑造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情景喜剧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剧中角色的期待。由于每集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时长限制,为了让观众能够在在短时间确定并记住人物和情节,就必须要塑造个性鲜明且恒定的人物性格,这样的人物设置同时也利于情节的展开。

我们拿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生活大爆炸》 中塑造的五个主角及配角的人物性格都非常具有辨识度,五个主角个性都十分鲜明且恒定。 Sheldon是一个拥有多个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的科学家,智商奇高而情商却很低,过于自我,不懂人情世故,而且有极强的强迫症,对于一切他认为不合理的事物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室友Leonard是跟他同一所学校的教授,与Sheldon不同,他性格非常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 跟异性相处时甚至会表现出懦弱。好友Howard外表好色、自恋,内心却非常细腻脆弱,三十多岁还和妈妈住在一起,是个十足的“妈宝”。另一个好友Rajesh性格天真,是一个只在喝酒之后才敢跟女性说话的“异性交流障碍症”患者。女主角之一的Penny是剧中唯一一个普通学历的正常人,有一份快餐店的工作同时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一个明星。她活泼开朗,情商很高又有点儿稚气和天真。虽然他们在剧中的生活会因为朋友之间的误会、恋人之间的分手而发生变化,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屏幕形象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观众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对于角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立起对于角色的熟悉感,更好融入剧情。

四、情景喜剧的语言系统

(一)日常化的语言

从本质上看,情景喜剧的语言是以平民意识为内核,以通俗话的语言表达为外壳的文化,具有开放、活泼、 变化快等特征,是下层人民的“俗文化”。但是这种“俗”并不是“庸俗”、“低俗”,而是俗中有雅③。情景喜剧中的“笑料“,是创作者和观众相互感应和渗透的结果。这种感应不仅需要创作者对于生活的幽默化解读,也需要接受者的理解、想象、再造、意会、贯通和一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每集独立的基础上,加上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比起剧情复杂,语言枯燥,节奏拖沓的剧,大部分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加倾向于选择相对少费力的、不占用过长时间且具有很强娱乐性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如今情景喜剧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方言

方言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作为地方变体为情景喜剧增添了很多喜剧的气氛, 同时增加了剧情的生活化气息。《武林外传》中佟掌柜的“额滴神啊”“美得很,美得很。”成为该剧的经经典台词,被广为流传,《炊事班的故事》中,五花八门的方言集合在一起,组合成别样的笑点,小毛的河南话、老高的山东话、连长的天津话、洪班长的广东话,在搞笑的同时为人物本身增加了色彩。

现在的电视屏幕上,越来越多娱乐性较强的节目都将方言作为一种增添娱乐性的调味剂。同时,这也是对于地域特色语言文化的一种弘扬,同时给人们的生活中添加了很多幽默的笑声。观众也对这种方言文化十分熟悉, 在看到类似方言搞笑节目的时候都能心领神会。

五、情景喜剧的受众定位

目前中国的情景喜剧有一个隐患就在于尚未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受众群体,受众对于情景喜剧也是较为被动,没有主动的审美期待,重度受众非常之少。不同于家庭伦理剧或者都市玛丽苏剧有着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情景喜剧的受众结构较为松散且不成形。因此,对于中国情景喜剧来说,培养一定规模相对固定的的受众群体非常重要。

首先是要锁定目标受众,进行极具针对性的创作。包括创作班底的选择也要与目标受众保持匹配。其次是在叙事上要提升故事情节的关联度,同时在创作中注意作品的连续性。要让受众形成约会意识,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不能形成让剧中的人物命运和人物关系受限于闭合式剧作结构的叙事法则。在美剧《废柴联盟》中,每一集看似与上一集没有必然的联系,细看会发现故事的脉络,情节的设置都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走向在最初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细节的处理上也非常连贯。中国的很多情景喜剧的创作足够新颖,叙事也有很强的娱乐性,但是创作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审美和长期的收视期待,在叙事上仍旧难以完全跳脱闭合式的剧作结构。最后是要提高剧情的话题性和深度,让受众有充分的带入感和认同感。目前的情景喜剧所产生的话题性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热点问题并不能起到引起关注和引领走向的影响,创作在话题挖掘上缺乏社会敏锐度和引领意识。

情景喜剧创作还是要摆脱传统的思维,不能仅仅把对于问题的揭露和讽刺表现为娱乐性,把博观众一笑当成最终的目标。好的情景喜剧应该经受得住反复观看的考量,应该要能在“笑”中传达出思考性、趣味性和正能量。

注释:

①彭启贵.美国情景喜剧探源[J].中国电视,2006(5).

②(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6.?

③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杨洪涛.中国情景喜剧20年纵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5,(02):89-94.

[2]李立.中国情景喜剧的生存空间[J].现代传播,2004,(01):45-48.

[3]向晶.中美情景喜剧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杜黎.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情景喜剧中的点睛“笑”用分析[J].當代电视,2012,(09):53+55.

[5]李智.情景喜剧: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情景喜剧叙事策略
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
互联网时代情景喜剧创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情景喜剧对白模糊限制语功能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论中国情景喜剧美学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