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2019-03-28 11:21杨晓青
戏剧之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潮剧新加坡

杨晓青

【摘 要】新加坡属于南洋的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凸起处,是一个地区性与非地区性列强争夺十分激烈的国际商业要地。早在1842年就已经出现了潮剧,经过百年的发展,成为当地最著名的戏种之一。鉴于此,本文就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后的传播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潮剧;新加坡;传播历史;传播展望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11-02

一、潮剧在新加坡传播历史回顾

新加坡的潮州人口超过了五十万,他们在经济方面和马来西亚的潮州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并且还有很多人从事地产、金融、工业或者进出口贸易等,这些通常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主体领域。

(一)二十世纪初传播概况。关于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没有太多资料,并且仅存的资料也记录不详尽。从当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献记录,新加坡最少是在1842年或者之前若干年就已经有了潮剧、潮乐的演出,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功能,完全移植到了中国本土上。根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国内的潮剧班有规模地到新加坡进行演出,应该是在1900年前后,最早到新加坡进行演出的应该是一些比较老的潮剧班,如“老荣和兴”“老玉楼春”“老万梨春”等,之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到新加坡演出的名班,还有“老一天香”“老一枝香”“老元华兴”“新天彩”等。而早期的潮剧、潮乐等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从以酬神祭祀为主,再到以戏院演出娱乐活动为主,从而以职业演出为主的发展过程。 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更加接近中国乡间戏曲演出的形态和功能。这点主要表现为祭祀酬神和在节日庆典时的需要。

(二)二十世纪中传播概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潮剧在新加坡的发展,因电影、唱片等传播媒介的带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新加坡当地潮剧变革的第二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潮剧十分兴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的潮剧电影有《火烧临江楼》《苏六娘》《告亲夫》,以及大量的录音唱片,这些新类型的音乐制品在新加坡得以发行,极大地引发了当地职业与半职业剧团的学习热潮,他们不但在剧目、表演、音乐唱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力革新,而且对服装、布景、灯光等一些舞台美术同样也进行了改革,使当地的潮剧发展传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二是当地的潮剧正式走上电视荧屏,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地的一些电视台大力推出“地方戏剧大会串”计划,使得“织云”“老玉春香”“新荣和兴”“老一枝香”“老三正顺”“老赛桃源”等一些传统的职业潮剧团先后出现在电视上,并播出了24部潮剧,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随后,业余剧团如“馀娱”“六一”“陶融”“南华”等,又相继演出了46部潮剧剧目。通过电视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潮剧的观众,促进了潮剧快速的发展。

三是一些业余的潮剧团体进一步兴起。新加坡原有的馀娱儒乐社、六一儒乐社、陶融儒乐社等,都属于历史悠久的民间业余音乐戏剧团体,原本就以演奏汉乐、汉剧为主,由于潮剧电影和唱片潮,以及时尚发展的趋势,先后改演潮剧;一些当时的业余剧社,如南华儒乐社,则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建立起来。他们除在电视上进行演出之外,还不时地在一些剧场进行公演,或者是到国外参加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

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政治趋于稳定,整个社会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注重对文化的建设,怎样保存维护各个民族的人民传统文化,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课题。戏曲作为华族文化重要的传统艺术,也重新开始被人们所重视。戏曲是过去华族移民重要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戏曲主要包含的是历史教育信息和审美价值,显示出移民和其祖籍文化之间的脐带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戏曲乃是新加坡过去移民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文化代表。新加坡将常年戏曲会演命名为“薪传”,就带有十分典型的文化传承意味。保护戏曲乃华族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但是,经过多年的衰退,短时间内要想重振戏曲,道路则是异常艰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是在实行了偏重英语的教育制度影响之下,新加坡的华人开始为华文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加上职业戏班水准每况愈下,业余的戏曲爱好者进一步担负起了传承戏曲、振兴华文的重任。

(三)二十世纪末传播概况。民間的努力在这里也进一步获得了政府的鼓励。1979年新加坡政府大力宣布要促进各族多元化文化的快速发展,保留各个民族的独立文化特色。新加坡政府开始支持戏曲艺术,为戏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助。80年代中期之后,政府以赞助形式让本地的业余剧团聘请中国导师开办戏曲训练课程,鼓励人民学习传统文化。当前,新加坡的各个业余剧团都面临着一个大的困境,即真正可以采用实声演唱老生与小生的男生很少,因此也就会偏倚女小生进行演出,同时,年轻人对于这项活动的喜好程度也很低。特别是潮剧男声的演唱还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以高八度唱出F调实声,除了本身所具备的先天条件之外,还需要靠后天的努力才可以达到,但是真正肯花长时间来摸索练习潮剧男声唱腔的演员少之又少。

199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潮剧艺术迎来表演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会——“1993国际潮剧节”在汕头艺都大剧院拉开了帷幕。来自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29个专业及业余的潮剧、潮乐社团,以及海内外的嘉宾、潮汕人民等,都在这里欢聚一堂,同醉乡音。

乡音缱绻,乡情切切。千山万水不能阻隔海内外潮州人的心,参加本届国际潮剧节的很多海外潮剧、潮乐社团,都是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第一次来到潮剧、潮乐的发祥地,来到了散发着故土芳香的汕头。这次集潮汕历史文化展示、潮剧剧目展演、潮剧理论研究的盛会,是深厚的传统积淀与现代文化艺术元素水乳交融,是海内外潮人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宴。

二、潮剧在新加坡传播展望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和新加坡各方面的交流将更加广泛和密切。在2018年《联合早报》登出的“经典致敬——看‘潮音潮曲.名家名段文艺演出”一文,充分说明在新加坡潮剧潮曲仍然在众多华人潮剧爱好者中受到欢迎。由此也给潮剧在新加坡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应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这四个关键要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传播主体。回顾潮剧在新加坡的百年传播历史可以看出,民间团体和艺人一直是传播的主力军。下一步,则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作为潮剧的发源地,广东各地政府应认识到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将其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的整体规划中,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和支持潮剧剧团“走出去”,通过演出等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为市场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传播内容。要做到精选和创新两个方面。所谓精选,是指对现有的潮剧进行梳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最终选择出最具代表性曲目,作为精品推向海外。所谓创新,则是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主动推出一批潮剧新作,在坚持市场化、时代化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让潮剧和中国乃至世界同步发展。

再次是传播渠道。应探索出一个科学、完善的传播过程。第一步是实地调研,要通过实地调查,就当地的演出状况进行预估和判断;第二步是选择合作伙伴。可以和当地一些文化机构合作,达到强强联手的目的;第三步是前期宣传。要与合作机构进行一系列宣传,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促进观众期待感的生成。第四步是演出保障。要做好多套预案,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传播效果。要让新加坡观众在欣赏潮剧的同时,引导外国观众认知、认可和喜欢中国戏曲和音乐文化,感受该文化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并由此扩展至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

综上所述, 回顾历史,潮州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的过程。而潮州人在新加坡的生存状况则直接影响到包括潮剧、潮乐在内的潮汕文化在当地的发展传播和进步,并且朝着本土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潮剧、潮乐等在新加坡早期的传播状况已经和潮州人的过番脚步十分紧密,同时也和时局的变幻紧密相关。“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要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让潮剧真正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新的渠道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德岭.弦诗乐韵——对潮州音乐时间的感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2]陈萍.古筝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潮剧新加坡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
论潮剧的活态保护